人民網成都7月22日電 發展全域旅遊,離不開規劃引領。成都市武侯區圍繞打造「三國聖地 智慧武侯」的全域旅遊發展定位,編制出臺了《武侯區全域旅遊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圍繞《規劃》,未來武侯區將形成了「一軸連兩帶 一核聚四片的X骨架」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同時武侯區將對標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標準,建設國際化旅遊目的地,在實現公共服務體系健全、旅遊服務要素齊備的基礎上,進一步樹立「管理機制體制先行、業態融合創新先行、發展運營模式先行」理念,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提升和完善提供有力支撐,積累武侯經驗,打造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新城市標杆。
整合旅遊資源 構建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武侯區旅遊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除了武侯祠、錦裡、望江公園等耳熟能詳的景點,天府芙蓉園、水韻天府、大悅城等也已成為遊客休閒的好去處。去年國慶節,天府芙蓉園共接待遊客38萬人次,同比增長80.95%,實現旅遊收入50.7萬元。「但總體來看,武侯區從資源到產品的轉化力尚顯不足,景點之間的聯動性還不強。如何創新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做亮旅遊品牌,是規劃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武侯區文體旅遊局負責人介紹。
根據《規劃》,未來武侯區將結合該區提出的城市規劃中「三水環抱、三軸支撐、三心引領」的發展布局,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立足點,面向天府錦城文化旅遊目的地戰略目標,突破資源邊界和管理邊界,整合構建「一軸連兩帶,一核聚四片,X 骨架」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從而全面助推武侯區構建點線面相結合的立體化全域旅遊目的地。
其中「一軸」是以三國蜀漢城錦官城為始,天藝?濃園藝術博覽園為終,以高升橋路、佳靈路、成雙大道、新安大道為主軸線;「兩帶」是指錦江南岸文創休閒帶和江安生態文旅體驗帶;「一核」是指整合南郊公園、錦裡等資源,形成集三國文化研究、文化博覽、演藝娛樂、文化體驗、美食購物、特色居住於一體的文化旅遊目的地和特色風貌區,推動三國文化集聚發展,構建三國蜀漢文化旅遊核;「四片」是指天府紅門商貿融合區、太平新城文化創意區、人南國際旅居體驗區、西部智谷旅遊IP引擎區;「X骨架」是指依託現有社區、主題街區、非旅遊區的特色點等公共空間載體,以「點、線、面」結合的方式,構成「6個國際化社區+26條特色街區+N個特色點」三級體系,並與周邊景點、歷史建築、休閒綠道等串聯,構建體系完整、類型多樣的公共旅遊空間。
優化產品供給 打造四大主題旅遊產品
近年來,隨著遊客需求的不斷升級,主題遊的市場越來越龐大。「關注細分市場,才能滿足遊客的真正需求。」《規劃》中提出,未來武侯區要以旅遊消費者需求和市場化開發為導向,重點打造「夢回三國遊」等旅遊產品,創新培育「音樂武侯」、「夜遊武侯」、「健康武侯」三大特色旅遊產品,著力構建「節事旅遊、美食旅遊、商貿旅遊、研學旅遊」四大主題旅遊產品。
「我們將以三國蜀漢城為載體,活化三國文化,通過IP的塑造,在公共設施和主題化公共文化空間等方面進行表達,與音樂及其它產業實現聯動發展,形成泛三國文化圈,構建『一座城,多場SHOW,N個景』的拳頭產品體系。」據介紹,未來武侯區將繼續挖掘區域三國文化特色資源,規劃三國文化博覽、文化體驗等功能空間。聯合周邊社區街區,有機植入特色業態,營造文化集市、藝術創作體驗、文化沉浸式體驗等互動性場景,打造多元體驗的城市文化休閒區,形成一座獨具三國文化氣息的世界級三國文化展示區。同時,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優勢,將科技、藝術、創意與文化結合,打造和引入以三國文化為靈魂的表演秀、節事秀、科技秀、文博秀、文創秀,開發夢回三國系列大劇、三國文化節事、三國文創產品、數字體驗、文化博覽體驗等深度體驗產品,打造進入式、遊樂式、沉浸式、地標式等不同類型的旅遊體驗場景。
推進「旅遊+」產業融合發展
「旅遊業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綜合性產業,每一個部門、每一個領域、每一個行業都可以找到與旅遊的結合點,都可以在與旅遊融合發展中產生新的動能、拓展新的領域、催生新的業態。」據武侯區文體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規劃》還提出,未來武侯區將以產業融合作為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途徑,推進「旅遊+」和「+旅遊」工程。
「旅遊+」工程建設包括旅遊消費者的「食、住、行、遊、購、娛」六個方面。據悉,近年來武侯區相繼推出「健康武侯」特色美食和武侯本地國家(省)級特色美食品牌、「武侯十大蒼蠅館子」等美食系列;在「住」上,武侯區實施星級酒店提升工程、開展受歡迎酒店評比活動、加大對星級酒店技改和創新創優項目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提高星級酒店品質,打造酒店品牌。
「隨著旅遊者的旅遊經曆日益豐富,旅遊消費觀念的日益成熟,旅遊者對體驗的需求日益高漲,他們已不再滿足於大眾化的旅遊產品,更渴望追求個性化、體驗化的旅遊經歷。為此我們希望給遊客在『怎麼玩、住酒店、吃美食、看路線、遊景點、去購物、旅行貼士』等給出豐富的內容和商家優選推薦,讓消費者更便捷地了解武侯的旅遊好去處,使遊客從沉浸式體驗中感受愉悅。」 武侯區文體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說。
「+旅遊」工程是通過「文創+旅遊」、「音樂+旅遊」、「健康+旅遊」、「教育+旅遊」、「商貿+旅遊」等現有產業積極主動與旅遊相融,實現全域旅遊便利化、旅遊消費全域化、旅遊產品創新化。
《規劃》還對全域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和智慧旅遊建設提出了相關要求。(鄭嫄)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