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那年的我,榮幸地邀請到「快樂作文」的創始人袁剛教授。
忘不了被譽為"中國快樂習作第一人"的中央教科所習作課題研究員、全國著名的作文研究專家袁剛教授那一次快樂講座。
忘不了袁剛教授那場的"快樂作文"的演繹,精彩紛呈,從此贏得同學們不少的掌聲。
忘不了袁剛教授以風趣幽默的話語來為同學們講解,讓學生們獲得了歡樂,獲得了知識。
忘不了在講座時,袁剛教授告訴我們考試作文想要得高分,「擬題」是關鍵之一。
但如何把題目擬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呢?袁教授教了我們其中一個方法- -就是「巧借巧改法」。何為「巧借巧改法」呢?就是將學過的詩詞、歌賦、名言、警句、俗語、佳句借過來,再加以修改,變成題目 ,就是一個絕妙的題目。
為了說明得通俗易懂,袁教授列舉了大量的例子,使我們茅塞頓開。 也許,有些同學們一定會想,如果擬題好,就能拿滿分,也太簡單了吧!但 「天上不會掉餡餅」,世上哪有這樣的事呢?袁剛教授告訴我們,除了擬題要好外,還要文採飛揚,但這常常是同學們抓耳撓腮思考的問題。如何做到這?
袁剛教授教了我們一個好辦法,就是「引用法「,何為「引用法」?就是把詩詞、 歌賦、名言、警句、俗語、佳句引用過來,串聯到文章裡面去,這樣就是一篇 好文章了。為了大家易於接受理解、學以致用,袁剛先生又用生動有趣的語言, 列舉了大量的例子,使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
袁剛教授的講座讓同學們受益匪淺,不愧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袁剛教授從圖解作文到時快樂作文,再到新派作文,經歷三十多年的作文教學研究,這樣的敬業樂業精神就是教育人學習的榜樣。
作文一直是老師和學生的心頭之「痛」:學生之「痛」在於不愛寫、不會寫、寫不好,教師之「痛」在於教無趣、教無序、教無方、教無效,「不願寫」、「沒話寫」「不會寫」、「寫不好」等不良的寫作現象,袁剛團隊堅持研究,開發適合學生情感的寫作方法,讓學生變成「喜歡寫」「有「真情、痴情、激情、煽情」的」「會寫」的「寫得好」快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