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原標題:新媒:中國快遞業務量破800億件,包裝處理成難題
新加坡《聯合早報》12月21日文章,原題:中國快遞業務量破800億件 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中國快遞業務突飛猛進,業務量首次破800億件。根據中國國家郵政局中國快遞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測,當天早上,一個從湖北黃岡寄往湖南長沙的快遞包裹,成為2020年中國第800億件快件。
自9月10日達到500億件開始,中國快遞業務量每月都登上一個百億級臺階,實現「四連跳」直至突破800億件。
中國快遞市場繁榮活躍、發展質效不斷提升,折射出中國經濟復甦的勢頭和強大的消費能力。
彭博社12月21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網購「成癮」正扼殺該國轉向環保包裝的努力 每年的11月11日,當中國各大電商巨頭推出巨大折扣吸引購物者時,這個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就超速運轉起來。今年的「雙11」天貓購物季總成交額接近5000億元,是美國「黑色星期五」和「網購星期一」銷售額總和的近4倍。這些購買行為意味著要發送6.75億個包裹,同比增加26%。據估計,2018年中國網購產生了940萬噸快遞包裝,到2025年將增至4100萬噸,幾乎相當於日本全國一年的垃圾產量。
隨著中國加強環境保護和消費者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該國電商巨頭們也面臨著尋找更環保的方式來應對一年一度購物狂歡的壓力,首先從塑料開始。中國塑料使用量的飆升成為世界上最急迫的環境議題之一,但改用其他材料的成本高昂,中國政府一直在推進一項逐步淘汰一次性塑膠袋的計劃。
今年「雙11」,阿里巴巴物流部門設計出一種可回收的瓦楞紙箱,不需要用膠帶密封。這種「拉鏈式」包裝箱的售價是普通包裝箱的兩倍。今年「雙11」該公司使用了19萬個無塑料包裝箱和300萬個生物降解袋。但這只是今年包裝總量的一小部分。淘寶平臺上數以百萬計的小零售商是癥結所在。由於競爭激烈,降低包裝成本是這些賣家盈利的關鍵。
專家提醒稱,眾多中國公司正轉而使用的可降解塑料也未必更環保。絕大多數可降解塑料需要在溫度達到50攝氏度和一定溼度條件下才能用6個月時間降解。但這些塑料通常被填入垃圾填埋場,很長時間都不會降解。使用紙板也存在環保問題。紙板生產耗水量大,會產生排放,如果原材料的來源不可持續,還會助長森林砍伐的風險。而紙板一旦被食物或其他垃圾汙染,就很難被回收利用。(陳康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