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聽說很還原宋人風雅,才去看的這劇,還二刷了。
宋人吳自牧在其筆記《夢粱錄》記載:「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點出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事」或「四藝」。
知否這部劇裡,祖母特意找來孔嬤嬤給盛家的姑娘們上課,學習這幾樣,古代的大家閨秀要嫁個好人家,要學的東西,比現代姑娘多得多。
知否裡面有很多宋人的風雅之事,不好截圖,我找到了知否的【風雅】花絮篇,直接上視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知否風雅花絮
劇中多次出現樊樓,據說:宋朝的樊樓天下知名,為東京七十二家酒樓之首。
關於【點茶、插花、焚香、掛畫】這四般雅事幾乎是貫穿全劇,小秦氏陰謀論的時候,沒哪個鏡頭不是在打茶的,還有掛畫,插花情節倒是不多,焚香也比較少。
最具體的體現是孔嬤嬤給幾個蘭上課的情節……
想想古代的姑娘真不容易,點茶超累。
還要會打馬球,在宋代,馬球被奉為精英運動大力推廣,當時宋徽宗特別喜歡馬球,組建了宮廷女子馬球隊,而隊長就是徽宗的貴妃崔修儀,隊員都是徽宗親自挑選並訓練的,裝飾也是非常豪華。
徽宗甚至寫詩稱讚:「控馬攀鞍事打球,花袍束帶競風流。盈盈巧學男兒拜,唯喜長贏第一籌。」
張大娘子就是在馬場上讓她夫君沈將軍眼前一亮的。
這一切的一切都告誡我們,女人啊,還得靠自己,看開點。
他們每次打馬球,我都覺得這是一項高危運動,太艱難了。
還有投壺,古代人真的很會玩兒~
還有一項高雅運動,叫【捶丸】,這是一種類似現代高爾夫球的運動,演化自唐朝的步打球。
全劇裡面,只有一項運動,我研究了一下,我可能會玩,這項遊戲叫做【推棗磨】。
這是以棗子和牙籤組合的平衡遊戲,玩的時候用棗核支撐竹籤,竹籤兩頭各安紅棗一顆,推動竹籤開始旋轉,比賽誰的棗磨旋轉的時間更長。
這個圖,我是朋友圈存的,侵刪
明蘭在盛家的時候和祖母玩過,在顧家的時候和蓉姐兒也玩過,明蘭和蓉姐兒玩的時候,一顆棗核上最多推了四顆棗。
看了知否,我才知道這根神奇的帶子叫「襻膊」。
……衣袖都用繩索縛定掛於頸項間,把袖子高高摟起,實宋代發明,專名宜為「襻膊膊兒」。宋人記廚娘事,就提及當時見過大場面的廚娘,用「銀索襻膊」進行烹調,可知它是宋代勞動人民為更於操作而發明的通用工具。特種的才用銀練索,一般大致不外絲麻作成。《武林舊事》卷六記南宋杭州小經紀約百八十種,包括各種小商販和雜手藝工人,內中即有「襻膊兒」一種,指沿街專賣這種用具併兼修理的手藝人而言。從社會上有出賣或修理這種工具的專業手藝人,可知襻膊的應用必已相當普遍。 ——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其實不挑刺,這部劇拍的不錯了,劇情也不賴經得起推敲的,原著的婚後生活(太種田)我就沒看完,好歹劇我還能追兩遍呢。
顧二爺求婚的那句話,我真的超愛了:
吾傾慕汝已久,願聘汝為婦,託付中饋,衍嗣綿延,終老一生!
然後顧二爺真的就在新婚之夜把自己的家產「託付中饋」,兩人在床上數家產笑死我了。
明蘭出嫁時也在祠堂說了一段話,我也印象極為深刻:
今朝我嫁,未敢自專,告知神明,萬望垂憐,男婚女嫁,理之自然,有吉有慶,夫婦雙全,無災無難,永保百年。
這段話的意思差不多就是這樣的:「今天我要出嫁了,但我的終身幸福不敢擅自做主,就來祈求神明能夠憐憫我。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我期望我的婚姻能有吉祥如意,夫妻二人平安順遂,沒有災也沒有難,就這樣安穩的活到100歲!」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