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藝考季,每一個為了藝考而拼命努力的考生,即將迎來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各省市2020屆藝考生的考試時間和招生簡章也陸續出爐。和去年相比,大部分的考試時間都有所提前,這意味著考生們備考的時間大大縮短,這對他們來說又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電影應該給觀眾希望、感悟和好心情,因為要看到絕望,觀眾可以在生活中看到免費的。
——摩根弗裡曼《冒牌天神》
對所有真正懷揣著夢想來到頂尖藝術院校的藝術生來說,總會有這麼一段艱難的路,聯考、單獨招考、文化高考,需要你披荊斬棘、獨自走完。
想讓你從一開始就胸有成竹,想讓你踢出弧度最完美的「臨門一腳」,想給你自信與從容,想讓你呈現出最專業的狀態——
所以這次,北京中藝藝考為你精心準備了這份「編導藝考全攻略」,陪你就位,陪你冉冉上升,陪你與舞臺初相見。加油,少年
一、編導藝考上名校,故事最重要!
現在的藝考,不管是省統考還是名校校考,都非常注重考查學生的故事編創能力。幾乎所有的省統考都有故事創作的考試科目,名校的戲文類專業,導演類專業甚至是攝影專業也考查故事創作,可見的故事的得分將直接決定了你是否能取得名校合格證。
北京中藝藝考藝術教育
故事創作一般作為名校考試中的複試,如果故事學不好,基本上斷送在複試上。
據統計,山東和安徽的考生大部分都是輸在故事創作上。名校的初試一般都是文常考試,對於安徽和山東兩省的考生來說文常考試不算是特別難的,掌握好經典的,再掌握好當年的時事熱點,過初試還是可以的,複試的故事就不行了。
藝考中一定好好學習故事創作,我們可以好好看看優秀的或者通過考試的故事裡面的情感。
二、日常積累非常重要!
(1)先來說「書」方面:名著一定要讀!
四大名著,莎士比亞的作品也一定要讀,不求全部讀完,但求四大悲劇和四大喜劇都能讀完。然後就是契訶夫和易卜生。上海戲劇學院藝考必備,老師不一定會問,但你不能不看。文藝常識方面幫助會更大,而且在面試中老師一旦主動問起,你可以去說。比如中央戲劇學院影視編導的初試就讓你先列很多書單和影單,老師會根據書單和影單問你相關問題。
(2)電影積累方面
近一年上映的最新國內外電影,尤其是票房與口碑俱佳的電影;近幾年在各大國際電影節獲獎的影片,或雖未獲獎但具有強烈話題性的電影;在電影史每個節點最具代表性的電影,比如法國新浪潮時期的《四百下》、《精疲力竭》,比如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偷自行車的人》、《羅馬十一時》等。經典電影只需要看一看了解一下即可,不可深入研究。
老師在考場上也不會問你這些,你千萬別跟老師談專業知識,越是名校的老師越喜歡了解你,跟你聊家常,為啥??專業知識他們都懂,你能聊的過他們嗎?
(3)最後是日常文化熱點的積累。
今年發生的重大文化熱點,逝世的文化名人,重要會議等都要積累。
每年的院校考試中都離不開這些問題。這也是你最值得注意的啦。
三、舉足輕重的影視分析
影視作品分析在編導類專業的考試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可以全面考察考生的文藝常識,視聽語言的知識。以及文字表達能力等等。但是與面試不同,它考察的更多的是考生的「硬實力」。每個編導生都應該好好練習影視作品分析。
先強調兩點:
1、不要寫成觀後感
2、要有論文的框架
那麼,具體應該怎麼準備呢?
(1)對內容進行概括、複述
電視評析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是用最簡潔的語言把上面提到的內容進行一次回顧。在回顧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抓住故事的主要內容,要有提煉和重新組織故事情節的能力,不能面面俱到,那樣的話只會使文章煩瑣、複雜。
(2)挖掘電視短片的主題
主題是指對電視短片所包含的深層意義的挖掘。這一部分就要求考生在看紀錄片或者電視散文的時候,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故事內容和情節的認識上,要能夠從中挖掘出故事內容所反映的人物心理、社會意義、倫理道德、思想內涵等等。
(3)分析電視短片的結構
結構的概念其實就是電影裡面的蒙太奇,電視短片的結構分析可以大量的借鑑電影蒙太奇的理論。
(4)分析人物形象
電視短片一般都會有一個中心的人物形象,當然也可以是動物或者是植物,那麼我們在寫短片評析的時候就一定要對這個人物的形象特徵進行分析。
另外,還要有意識的去分析片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人物之間的矛盾之中來發現人物的性格特徵。
(5)視聽語言的分析
在對視聽語言進行分析的時候,要注意不能是為進行視聽語言的分析而分析視聽語言,視聽語言的分析其實是為了反映一定的主題或者是為了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在分析視聽語言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分析創作者為什麼要這麼使用聲音或者畫面,即要分析視聽語言所發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