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於華為消費者業務總裁餘承東最大印象應該就是「餘大嘴」了,因為有時候餘承東說的一些話,總讓人覺得他是在誇大其詞定義一些不可能達到的目標,而實際上經過時間的洗禮就能夠發現餘承東曾經說過的話,其實都是有道理的,而且在一段時間之後,這樣的目標這樣的話,確實達到一定的效果,而且被應驗了。就像之前華為能夠超越三星,成為全球第一大手機廠商品牌一樣,如果不是說美國在華為手機業務方面的一個壓制,其實早就可以實現這個目標了,在今年年初的時候,短暫的實現了這個目標,也算是彌補了這一大遺憾。
所以我們能夠發現,在事情有一個結果之後,就能夠發現餘承東果然沒有騙人,就像此前餘承東就表示過受到晶片的影響,美國可能會打開潘多拉魔盒,全球市場上有關於晶片的供應鏈,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現在以美國半導體行業為初始點,遭受了將近千億美元的損失之後,已經把這種影響力擴充到了全球市場上。而受到美國這種決定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美國本土的晶片企業了,例如高通,英特爾,蘋果等,同時美國海外的一些相關企業也是多多少少受到了影響,比如臺積電以及三星。
為了能夠更好的利用美國技術,限制住臺積電來停止對華為高端晶片的供應,美國還希望他今天能夠將5納米工藝晶片製成的生產鏈搬到美國來,同時美國會提供將近30多億的資金補貼來幫助臺積電建設屬於自己的工廠,所以在近日臺積電突然宣布表示,已經正式確認了,赴美國建廠的決定。同時才幾天還突然宣布接下來會考慮到成本問題,正式取消8寸晶圓代工的優惠折扣,這對於對臺積電有很大需求的客戶來說,將是一大筆開銷支出了。本來在放棄了華為的訂單之後,臺積電最大的客戶就是美國那些晶片巨頭了,這無疑就是在增加美國這些科技巨頭的晶片消費成本了。
一方面是生產成本的徒增,另一方面是巨額損失的,這給外界一種在美國限制華為為導火索的情況下,真的是開始亂套了。因為歐洲市場在這個關鍵時刻也正式出手了,表示接下來將會投資千億左右來建設屬於自己的半導體行業,目的是要擺脫美國對於自己晶片供應產業鏈的一個影響,同時希望穩住自己在全球市場上的一個地位,因為追隨美國的步伐停止對華為的供應之後,已經讓自己市場的晶片份額佔有率出現了大幅度下滑的情況,如果再不做出一些及時止損的舉措,後續帶來的損失可能會更大。
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表達的嗎?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