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湖北博士生的疫情手記:在家寫了三篇論文、追了兩部劇

2020-12-11 大學與教育

本文系募格課堂原創,轉載開白請後臺聯繫。

作者:元藍

2020年的1月15號,內心還蕩漾著聖誕快樂,新年進步的喜悅,我踏上了返鄉的列車,對於我這種二十大幾的「高齡」拿著低保讀博士的青年最喜歡坐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車臥鋪,上車就可以美美地睡一覺,關鍵是舔著個臉可以用學生證買到優惠票,就這樣我回到疫情的爆發地,也是我的家鄉——湖北。

1.15-1.20,這期間的湖北是風平浪靜的,只是自媒體和微博上零零星星報導了武漢市的「新冠肺炎」疫情,但是好像一直是斷斷續續,加之政府官方信息一直說可防可控,所以家在遠離武漢市四百公裡的縣市家鄉並沒有引發多大的不安和緊張。

在這期間,我還出去參加了幾次親戚和朋友的聚會,大家也很少討論疫情,覺得那是武漢的事情,對生活不會有多大的影響。

可能是出於博士生善於收集信息的緣故,早在最先一月初網上零星報導武漢市出現一種新型病毒的病症開始,我就把新聞截圖發到了家族微信群,但是那個時候大家都只是簡單議論了一下「武漢出現了SARS了嗎?」,畢竟早期對這個病毒的認識還很不足,並沒有引起多大的關注。

從1.20-23號,隨著自媒體的集中報導和鍾南山院士人傳人的認定,加之春節臨近,湖北省內人口流動頻繁,武漢封城,情況是急轉之下。每天家裡社區都有大量的武漢車輛和人員進入,但是詭異的是家鄉當地人依舊沒引起重視,大家都在熱熱鬧鬧的辦年貨,也很少人願意自覺佩戴口罩。

但是,很多沉迷於網絡的青年人成為了疫情信息的宣傳員,很多青年人都開始在微信群轉發各種傳染病防治的知識文章,武漢地區「新冠肺炎」的最新報導,政府官方的最新公告,還有各種醫療救治現場的視頻、圖片和錄音,總之,這一段時間簡直是信息爆炸。

但是通過微信社交,很多外省的同學反映並沒有湖北省內的恐慌,還是一切如故,只是知道湖北省出現了很大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22號開始湖北省內封閉了一切的對外交通,內部交通也開始相互隔離,23號的春晚之夜,湖北人民是無心看春晚節目的,大家對開始對疫情十分的揪心。自媒體的現場報導更加具有驚悚的氣息,無論是青年人還是老年人都開始重視起來,認為此次疫情非同尋常起來。

23號之後,各個省區市都開始執行了最嚴格的交通管制措施,我的一些同學,朋友開始擔心湖北的交通管制措施會升級,一些小孩在外省就讀的親戚朋友甚至選擇在大年初一急忙離開湖北省內。

總之,疫情發展到這一步開始變得很慌亂。每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收看疫情的最新數據,看到不斷上漲的感染人數和蔓延地區,我頓時感到這次疫情的不會短時間內結束,必須做好長遠的打算。隨後去買了一些生活用品和食物,防疫用品。

之後,湖北省陷入了漫長的封閉模式,幾乎是足不出戶。

作為一個博士生,在這漫長的封閉期,既不能夠走親訪友,也不能外出旅遊,相個親都只能是網戀的局面,我迅速冷靜下來,利用這段時期我的好好科研。

為此,我制定了一個科研規劃。

回家之前我帶回來一些課題資料和一些社科類書籍,讀書幾十年,每次帶學習資料回家都是圖個心安,一大包帶回來,假期完了原封不動一大包背回去。但是這次不同了,反正啥也不能幹,哪裡都去不了,我要心無旁騖地開始學習。

我制定了一個閱讀計劃,每天上午閱讀各類書籍兩個半小時(原諒我起床很晚),加之家裡還有很多雜七雜八的藏書,封閉的四十多天裡,我已經看完了十幾本的理論專著,這次總算是覺得沒有白帶這些書回來啊。

每天下午,我也做了一個計劃,主要就是寫論文。首先寫了一篇科研論文,也就是俗稱的發表要求的小論文,由於回家之前已經和導師確定了框架,加之原始的資料還算是較為充足,所以寫起來還比較順手,遇到不懂的問題我就通過微信隨時諮詢導師和同學,缺資料的話就找國外的同學幫忙收集。

大概花了二十多天後,論文基本出產了,又找了幾個導師,編輯朋友提出審閱意見,經過反反覆覆的修改以後,論文基本上可以見人了。目前,這篇論文已經進入了審稿周期,雖然情況還不太明朗,但是心裡覺得總算沒有白費時間,還是做了一點事。

到了二月下旬,學校仍舊沒有開學的任何消息,教育部發布了嚴格的禁止返校規定,輔導員老師每天都在囑託湖北籍貫的學生安心在家,聽從當地政府安排,遵守疫情管理的規定。我們也更加安下心來,短時間基本上是返校無望了。

這一時期,各個期刊都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主題的徵文,師門討論可以結合自己的研究興趣寫一篇關於疫情主題的論文。大家就開始動起手來,畢竟困在家裡不寫論文還能幹啥啊。

有的同學寫的是疫情的社會治理,有的寫的是基層組織動員,有的是疫情防治的政府治理,有的是抗擊疫情的中國模式……,總之,每個人都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開始與時俱進地寫論文了。

選題通過以後,導師幫我確定了論文提綱,還經常的跟我交流論文的邏輯架構,幫我整理相關的資料。得到了導師的大力幫助以後,大約一個星期以後論文初稿出爐,之後開始與導師反反覆覆的修改與完善。現在第二篇論文已經定稿,進入了投稿階段,無論結果如何,也算是在疫情期間留下的一份「獨家記憶」吧。

已經煎熬了四十多天了,湖北各地陷入了一種發布通告,發布取消通告的模式,大家更是佛系生活。學校開學還是遙遙無期,每天我重複著寫論文,修改論文的機器人模式。我開始撰寫第三篇論文了,這篇完全是出於自己的研究興趣。反正閒著也是閒著,更要找點事做才行。目前,第三篇論文已經進入的收尾階段,爭取早日出成品。

自從讀大學離開家以後,這是第一次在家待了接近五十多天了,仍然不曉得還要待多久。每天晚上就是輕鬆的娛樂時間了,有時候陪父母聊天,有時候和朋友同學視頻聊天,絕大多數時間還可以追劇。由於平時在高校,一年也看不上一部電視劇,在家裡反正無聊就陪老阿姨們看看劇吧。

在家裡看完了一部《決戰法庭》的政法題材電視劇,目前正在看大城市買房題材的電視劇《安家》,不知道有沒有人也看過。我跟同學開玩笑說「因為這次疫情,我感覺我提前進入的退休生活模式」。

這就是我作為一個疫區博士封閉期間生活狀態的點點滴滴,雖然很普通,除了給慈善機構捐了一點款,聽從政府的防疫管理之外,很遺憾我沒能給防疫戰鬥做一點貢獻,只是覺得還算充實。

希望我們大江大河,湖泊密布,魚米之鄉的家鄉湖北可以早點走出疫情的陰霾,我們也會堅強樂觀的看待明天。

相關焦點

  • 上海90後醫學博士生3年寫200多篇科普貼,手撕健康謠言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整復外科博士生黃佳是這樣說的黃佳 投稿第一篇文章 讓對方編輯如獲至寶 黃佳是一個活潑外向的女生,科研工作優秀目前已經有多篇SCI論文發表每年都斬獲校內一等獎學金丨一分鐘科普》投稿當晚公眾號編輯就如獲至寶般地加了黃佳微信 diss媽媽的錯誤觀點 熱點新聞、熱播劇皆入文章 三年來黃佳已寫了200多篇科普文並誕生了多篇「10萬+」
  • 湯小小老師:疫情期間,瘋狂追劇的高效寫作達人
    本來想乘著休息多看幾本書,寫幾篇文章練練筆。自從去年11月報了寫作班至今,四個多月時間寫了沒幾篇東西,由於寫的量太少,效率自然不高,進步不大。 01 不經意點開寫作班老師和學員的公眾號,不禁讓我汗顏。
  • 還有三部日本校園懸疑劇值得追!
    還有三部日本校園懸疑劇值得追!   最近日劇《3年A班-從此刻起,大家都是我的人質》播畢造成廣大迴響,由人氣男星菅田將暉所演出的柊一颯老師那股霸氣震懾了所有學生和觀眾,字字句句提醒著人們隨著科技的進步,網絡霸凌的存在是多需要被關注的議題。
  • 兩部浪漫甜寵劇定檔,《絕世千金》完結篇來襲,虞書欣在線撒嬌
    兩部浪漫甜寵劇定檔,《絕世千金》完結篇來襲,虞書欣在線撒嬌。臨近年末多部影視劇紛紛定檔,尤其是現代劇出現扎堆開播的現象,相比之下古裝劇數量較少,只有我們盼了一年多的《有翡》強勢霸屏,收視率一路飆升,掀起一波全網追劇熱潮。
  • 疫情在家學什麼(四):期刊論文寫作篇
    定初稿,再修改一篇論文三分在寫,七分在修。在初稿完成後可以再找導師以及師姐進行指導修改,逐步完善自己的內容,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但是需要自己做判斷,不是盲目的聽從他人意見。4.首先來說說會議論文的概念,會議論文就是在學術會議上宣讀的學術論文,與期刊論文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發表載體的不同,一個是會議,一個是期刊,期刊發表論文大家一定不陌生了,會議論文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從來沒有接觸過,會議論文的學術價值和認可度與會議本身有著直接關係,高水平的學術會議上宣讀的文章是備受認可的
  • 復旦教授:不要強制博士生在學期間發表論文
    結果顯示,九成以上的博士生,在讀博期間被學校要求必須發表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超過半數的博士生會為發表論文而交納發表費。 博士生在學期間是否要發表論文,在《國務院學位管理條例》裡並沒有規定,但在各大學卻都有明確要求,有的是兩篇,有的是三篇,這種要求給博士生增加了很大壓力。
  • 近期上線的四部懸疑類影視劇,其中兩部只有12集,你追了哪部?
    近期這段時間基本是甜寵劇引領影視作品市場,網播關注度最高的幾個劇全是甜寵劇種類,在這個階段一部非常燒腦的懸疑電視劇要想引起觀眾們的關注,就必須要有充足精彩紛呈的故事情節才會贏得觀眾們的鐘愛,殊不知在進到到六月份之後對懸疑電視劇迷而言總算有了好消息,近期上線的四部懸疑類影視劇,其中兩部只有
  • 2020兩部青春劇?「錢三一」郭俊辰搭檔兩大女神,看到題材追定了
    他倆第一次見面互懟,三一冷酷,妙妙耿直,人生最大的意外是這樣兩人竟然有交集。全班第一,考清華的他為了妙妙犯下很多規則,打破原則。郭俊辰,趙今麥攜手,重回青春校園。「一秒CP」的學生時代演得真實生動,《少年派》開拓了中國學生和父母相處的模式,真實的高中生涯。2020年五月初,該劇片方已宣布第二季啟動,四大主演回歸。
  • 湖北經濟學院一院長被指學術不端:論文七拼八湊
    實習生 梅寒 喬永禎/製圖擁有中國財政學會理事、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省級重點學科「財政學」學科帶頭人、湖北經濟學院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等多個頭銜的蔡紅英,被公開舉報學術不端。中青在線記者調查發現,蔡紅英的兩篇論文大量引用了他人已發表的論文,篇幅皆在一半以上;她在博士期間發表的專著也與他人已出版的專著在部分章節上存在大量相似;同時,蔡紅英的兩篇文章還涉嫌一稿多投。
  • 當前熱度最高的五部劇:《巡迴檢查組》無緣前三,你在追哪一部?
    1月5日,從「骨朵熱度指數排行榜」數據顯示可知,當前全網熱度最高的五部劇如下: 第一部《有翡》76.83 整體完成度舒適的一部劇,編劇,色調,節奏,設定,演技都很出色,王一博的演繹非常靈動,與角色的貼合度出乎意料的高,之前看他的藍忘機就覺得他是個很有天賦和靈氣的演員
  • 中國最長的三部電視劇,如果從出生開始追劇,看完三部已人到中年
    特別是碰到一部自己喜歡的電視劇,「喪心病狂」的追劇人士幾乎是幾天時間就能「解決」一部電視劇。但我想說,那是你沒有遇到這三部。再資深的追劇人士,碰到今天盤點的這三部電視劇,都是碰上了硬骨頭。它們是中國目前為止最長的三部電視劇,今天咱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 ...在一個片場拍了兩部完全不同的劇……正在追《完美關係》《安家...
    如果你是正在追劇《安家》《完美關係》的網友,一定知道這是在說啥。「串戲」成了串聯起當下這兩部熱播劇最火的熱詞。已經有無數觀眾、網友發現,《安家》《完美關係》不光多個配角完全通用,就連取景場地都「撞」在了一起。「出自同一個導演之手的作品,就要這樣『節約』嗎?」更有網友這樣調侃本次嚴重「串戲」事件。
  • 科學家光寫論文不抗疫情?我幫大家解讀一下68篇新冠病毒論文
    03.寫這些論文的人咋這麼有空?不去抗疫情嗎? (1)論文都是哪些人寫的? 給大家看看這12篇論文,7篇來自內地,3篇香港,2篇國外。
  • 為什麼一紙論文,就能讓年輕博士生走上絕路
    在郵件中,陳同學對短期內完成的一篇ISCA論文被頂級會議收錄表示內疚,因為這篇論文存在嚴重的問題,在設計方面沒有任何的意義。而在論文即將發表之際,陳同學雖然已經瘋狂進行了修改,但仍認為這個錯誤較為明顯,甚至以至於論文有可能被「全盤否定」。
  • 湖北一人大代表被指學術不端:博士論文部分直接「借鑑」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調查發現,蔡紅英的兩篇論文大量引用了他人已發表的論文,篇幅皆在一半以上;她在博士期間發表的專著也與他人已出版的專著在部分章節上存在大量相似;同時,蔡紅英的兩篇文章還涉嫌一稿多投。公開履歷顯示,蔡紅英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曾被評為全國金融系統優秀教師。
  • 2020年九月金秋最適合宅在家裡追的電視劇,我推薦這兩部快樂劇
    最近時間空閒,趁勢追了不少巨好看的電視劇,在家閒著無聊的小寶貝們,不妨跟我一起追一追,只要有手機和WiFi,你就能收穫簡單的快樂!今天暖魚就向小寶貝們推薦兩部最值得宅在家裡看的電視劇,剛剛好打發周末時光。
  • 清華一博士生寫公開信申請退學
    不滿學校培養模式欲出國另尋導師,尚未提交書面申請    南方網訊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一位博士生導師證實,該系博士生王垠日前寫出一封公開信。在信中,王垠表示對學校博士培養模式不滿,要求退學。不過,王垠尚未提交書面申請,學校目前對其進行挽留。
  • 如何寫好特殊時期的畢業論文
    受疫情影響,高校畢業生既不能返校,也不能按原計劃做實驗、進行田野調查,甚至接受導師指導和查資料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  如何寫好特殊時期的畢業論文  光明日報記者 周世祥 劉博超  「我不能回校做實驗,論文寫不出來怎麼辦?」
  • 喜歡宅在家裡追劇的三個星座女,是太懶了,還是現實不盡人意
    喜歡宅在家裡追劇的三個星座女,是太懶了,還是現實不盡人意追求新鮮感的雙子座女生,如果生活在古代,他們肯定是到處闖禍的混世魔王,女扮男裝到處亂逛。雙子無需像古代女子那樣冒險,反而現在讓她們的生活枯燥無味,追劇成了她們最後的選擇。
  • 高考後該追什麼劇?給你一份最全的追劇清單
    那當然是追劇啦!我在這裡總結出了一份2020上半年最全的追劇清單,每一部都是值得一看的經典。1.隱秘的角落首先要推薦的是今年6月份開播的懸疑劇《隱秘的角落》,這部劇開播不久就以9.0的超高豆瓣評分在全網引起轟動,恐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做模擬題的高三考生也對這部劇有所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