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工業大學一年一度的推免工作已經順利結束,按廣東工業大學《擬獲得我校2020年推免資格學生名單公示》(一)(二)(三)通知,今年廣東工業大學共有195位本科生通過個人申請、學院審核推薦、學校推免工作小組討論後獲得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
今天,工仔就和大家來聊聊「推免」那些事,一起走近準研究生們,聽聽他們爭取繼續讀研深造的心路歷程!
在廣工,怎樣才能獲得」推免生」資格?
學校在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的選拔工作中,始終將「以提高選拔質量為核心,全面考查、綜合評價、擇優選拔,突出能力考查,注重一貫表現,強化對學生科研創新潛質和專業能力傾向的考核」作為指導思想,除了滿足基本條件,同學們可以學業優秀者身份和創新成果突出者身份來提出申請。
關於讀研,「學霸」這麼說
陳宏楷 機電工程學院
圖 | 陳宏楷(右一)
陳宏楷認為,本科階段只能學習到現階段專業領域的知識,而研究生階段卻提供了「學以致用」的機會,能夠圍繞掌握的知識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學到知識以外甚至還能創造知識,於他而言,這是一件既有挑戰又充滿樂趣的事情,於是他便開始爭取保研這樣一場馬拉松式的備戰,並幾乎貫穿了到目前為止整個本科的學習時期。
在這其中,陳宏楷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應該從哪些方面去發力,提高績點、學好英語、參加科技創新競賽、承擔科研項目工作等,他把這些目標都拆解成一個個力所能及的階段性計劃,落實行動,逐一實現,用一個個實打實的成果來為自己爭取保研機會增添優勢。
陳宏楷相信,「選一個方向,定一個時間;剩下的只管努力與堅持,時間會給我們最好的答案」。
個人成績:曾獲國家獎學金,學校一等獎學金、學習標兵獎學金等,曾參加第十五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並獲特等獎,參加中國iCAN創新創業大賽獲華南賽區二等獎,參加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一等獎。
李世傑 自動化學院
學習一直是李世傑進入大學以來從未放鬆過一絲一毫的主業,優秀的學習成績在他看來是一名大學生不可或缺的「標配」。而學習之餘,他還十分熱心學生工作,在另一方舞臺上去鍛鍊自己,從大一到現在,他歷任學校團委、學院各類學生幹部並獲評優秀,還積極參與廣東暑期「三下鄉」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獲評優秀實踐團隊、先進實踐個人等,還作為學校「青馬班」學員代表赴井岡山參與主題教育活動。
此外,科研則是李世傑大學生活的另一個關鍵詞,加入學院創新創業團隊,參與學院謝勝利教授科研項目,主持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等,在這些嘗試與實踐的過程中,他找到了自己科研興趣所在,也培養了更加完備的學術思維與研究能力。
「努力到無能為力,奮鬥到感動自己」,李世傑常常以此自勉,如今,一個更加全面、優秀的自己手握「保研」的鑰匙,即將開啟更加精彩的研究生生活。
個人成績:曾獲學校一等獎學金、優秀學生幹部獎學金、學生創新獎學金等八項校級獎學金,曾參加第四屆「網際網路+」大賽獲國賽銀獎、省賽金獎,參加第五屆「網際網路+」大賽獲省賽銅獎等。
古桔文 輕工化工學院
古桔文的保研之路始於加入學院的「清潔能源催化」科研團隊,參與團隊的學習實踐工作為他開啟了一扇專業學習上的新大門,在團隊當中學到了更多課本以外的知識,導師的悉心指導、團隊成員的互相鼓勵與幫助都讓開闊了眼界、提高了能力,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對於科研的興趣與潛力,下定了讀研的決心。為此,古桔文把自己的絕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之中,閒暇時間都花在實驗室鑽研問題,雖然外人看似有些單調與枯燥,他卻覺得在解決問題與探索未知中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充實與快樂。
古桔文堅信: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努力能讓一個人成長,他希望師弟師妹要清楚認識到學好專業知識是大學裡最基本的要求,而更重要的事情是在這四年裡找到自己的前進方向,並不斷為之努力,千萬不要浪費大學中自由而又寶貴的時間。
個人成績:曾獲學校一等、二等獎學金,學習標兵獎學金,優秀學生幹部獎學金等,曾獲評學校優秀共青團員,曾以學生第一作者身份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獲批受理兩項專利申報。
陳丹妮 信息工程學院
大一時旁聽學院導師的公開會議,是陳丹妮萌生考研想法的最初啟蒙,憑著對信息技術的濃厚興趣,陳丹妮毛遂自薦加入了老師的科研團隊,跟隨老師和師兄師姐積累了更多的項目研究經驗,對於科研生活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讀研深造的初心也愈發堅定起來。
而除了比別人早一步積累了科研實踐的經驗,陳丹妮還積極投身學生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歷年班長、輔導員助理等,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隨機應變能力都得到了鍛鍊,也對自己的性格優勢、能力優勢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學會了如何揚長避短。此外,勇於嘗試、喜愛挑戰的陳丹妮還圍繞「教育機器人」這一新興項目組建了自己的創業團隊,既鍛鍊了研究實踐能力,也嘗試著如何學以致用。大膽嘗試,踏實做事,認真感受與思考的陳丹妮,為迎接即將到來的研究生生涯做了最充分的準備。
個人成績:曾獲學校一等、二等獎學金,學習標兵獎學金,優秀學生幹部獎學金等;曾獲「通信工程」專業比賽分區二等獎、實驗技能大賽二等獎,曾主持參與國家級大創項目1項、省級項目1項;曾擔任ICCE-IEEE大會志願者、中國財富論壇前期工作志願者、廣州圖書館志願者等,三次獲評優秀輔導員助理;創辦了「覺曉」科教團隊,以合伙人身份獲「青創100」優秀企業稱號,入駐學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
阿卜杜薩拉木·阿卜杜熱合曼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圖 | 阿卜杜薩拉木·阿卜杜熱合曼
剛剛來到大學的時候,阿卜杜薩拉木·阿卜杜熱合曼對於保研、讀研都沒有太多的想法,一心只想著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然後每次考試考好就可以了。後來,他加入了學生會,還成為了學校足球隊的一員,接觸和認識了更多優秀的老師和同學,才深深的認識到「人外有人」,滿足於現狀是無法實現更大的進步的,於是考研讀研的想法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他也開始講自己更多精力心思投入到自己的學業上,對於自己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與期待!
阿卜杜薩拉木·阿卜杜熱合曼也是一個熱愛運動、充滿活力的大男孩,學習之餘,他也在綠茵場上闖出了一番天地,踢足球成了他在大學期間最大的愛好,除了幫助他調節學習生活節奏的同時,也增強了自己的身體素質和個人魅力。在阿卜杜薩拉木·阿卜杜熱合曼看來,大學生就是要爭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既能夠充實自己的課餘時間,也可以讓自己在學業以外能夠收穫更多的成長與鍛鍊!
個人成績:曾獲學校新疆、西藏少數民族優秀學生二等獎學金,曾參加全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大學男子校園組總決賽獲第一名,個人同時獲得「最佳守門員」稱號,曾參加2019年廣東省第十屆大學生運動會獲男子甲組足球比賽第一名等。
曾嘉琪 計算機學院
曾嘉琪決定讀研,是希望通過三年的時間更好地靜下來沉澱自己,因為她認為只有多輸入才能在需要的時候有效輸出,而回想起為了這個目標而日夜奮鬥的時光,那些數不清的熬夜學習甚至通宵的夜晚,讓自己不知道掉了多少頭髮,這雖然是玩笑,但她堅信,沒有過這樣的夜晚的大學終究不完整的。對於有志於考研深造的師弟師妹,她建議一定要保證自己優異的學習成績,只有高一點的績點才能爭取到多一個的機會,因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學會知足但不能滿足,要時刻做好準備,才能在機會到來時盡力把握住。此外,她也建議師弟師妹要勞逸結合,養好良好的規律作息習慣,她始終相信,當你意識到時間規劃的重要性並為之付出實際努力的時候,很可能就要有所收穫了。
既然選擇了遠方,那便只顧風雨兼程!
個人成績:曾獲國家獎學金1次,學校獎學金6次,曾參與2018年「挑戰杯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國家級銀獎,參與第十五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省級特等獎,參與2019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Honorable等級獎;曾獲評「星耀工大·築夢成長」之「創業之星」。
劉楷釗 材料與能源學院
圖 | 劉楷釗(後排右二)
在別人眼中,劉楷釗是個學習與競賽的小能手,不僅獲得過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學校各類獎學金,還在「挑戰杯」省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競賽等取得過不少優異的成績,同學認為他在學業上總是那麼遊刃有餘、從不發愁,而其實自認資質平平的他卻將「勤能補拙」作為大學期間的人生信條,在任何事情上都堅信「天賦不夠,勤奮來湊」,多花的時間總會換來超值的回報。每每回想大學三年多來走過的路,劉楷釗都會慶幸自己在困難面前的堅持,也很感恩老師、同學、科創團隊中隊友和師兄師姐的幫助和支持,如今獲得推免資格是對自己一貫以來努力耕耘最好的肯定。
劉楷釗希望師弟師妹能夠珍惜大學寶貴的學習時間,爭取將每一分每一秒都過得有意義有價值,勇闖創新之路,全面提升自己,因為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而努力是可求不可遇的。
個人成績:曾獲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連續三年獲學校一等獎學金,曾獲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實踐與科技競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綠色夢想共創計劃大賽一等獎,「挑戰杯」廣東省賽二等獎等;熱心公益,曾獲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實踐隊員、優秀志願者等,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員等;省級大創項目核心成員,多項專利申請獲受理。
周雯潔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科研世界的創造性與挑戰性讓周雯潔認識到讀研能為自身日後的發展帶來更大的可能,再加上自己對所學專業已有的濃厚興趣,繼續讀研深造的想法在她心中也根深蒂固起來。為此,她更加發奮學習,不斷爭取和保持自己拔尖的學習成績,努力提高自己的績點,最終也取得專業第一的成績。而令她難忘的在大二那一年,英語成績很不理想需要奮起直追,又因為家庭原因身兼著三份兼職工作,空閒時間還要在實驗室做實驗,參加各類競賽,隨忙碌疲憊,但至今她都十分感謝當年那個永不放棄、馬不停蹄的自己,因為那些切切實實的努力與耕耘,才換來今天收穫的果實!
因此,周雯潔也希望師弟師妹們一定不要害怕折騰,要利用好各種學習與實踐的機會去鍛鍊自己,在全面提高自己的過程中不斷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她始終相信「你必須更加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個人成績:曾獲國家獎學金,連續三年獲學校一等獎學金。
呂春巧 外國語學院
在一位保研成功師兄的鼓勵與指導下,呂春巧也決定想通過爭取讀研深造來為自己的未來打下一個更好的基礎。下定決心後,她就開始給自己定計劃、壓擔子,在爭取推免和參加統考上都做兩手準備,為自己從早到晚都排了滿滿的學習任務,斷絕了所有的休閒娛樂活動,但她慢慢地發現這樣容易適得其反,複習反而沒有效率,才認識到複習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計劃,做好安排,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大學時間寶貴,呂春巧建議師弟師妹凡事都要目標和規劃,要在自己熱愛和感興趣的領域去深耕細作、勇於探索,只有一以貫之的扎紮實實努力,儘早儘快為自己的目標做準備,才能為日後自己的任何選擇增添多一份的可能性。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呂春巧時常用這句話來鼓勵自己,她認為當一個人足夠優秀了,很多事情就都能夠水到渠成。
個人成績:學業成績三年位列專業第一,連續三年獲得學校一等獎學金、學習標兵獎學金等,曾獲評學校優秀新生學長、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實踐個人,曾獲「外研社杯」全國英語閱讀大賽校級一等獎、寫作大賽校級三等獎,參加廣東省聲樂大賽獲甲組第一名。
林森林 應用數學學院
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勵下,林森林毅然選擇了繼續讀研深造,並憑藉自己優異的綜合成績獲得了保研的資格。在本科階段,林森林就開展了許多科研實踐,大多是將數學知識應用在醫學領域之中,像CT和超聲系統融合的數學模型、CT和超聲圖像融合方法、還有CT圖像腫瘤分割等研究,而這也是他為未來自己的科研方向打下的基礎,他希望通過研究生階段的進一步學習在這一領域能夠創造出更多的研究成果,造福社會,這也是他讀研的一個重要目標。
對於師弟師妹,林森林希望大家永遠不要輕易的否決自己,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性,面對困難更應迎難而上,挑戰自我進而實現突破,其次是要做好規劃,懂的將長遠的目標拆解成一個個階段性目標並逐一實現,才能不負我們寶貴的大學時光,此外就是要學會堅持與擔當,在團隊合作的實踐活動中一定要善於合作,勇於承擔,只要團結一心就能突破一切阻力,實現共同成長。
個人成績:曾連續3年獲學校一等獎學金,曾參加第十五屆「挑戰杯」省賽獲特等獎、參加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二等獎,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獲二等獎,並獲省賽一等獎等;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篇,申請專利6項,獲授權1項;曾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多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3項等;曾獲評學校優秀學生幹部、優秀新生學長、優秀共青團員,「星耀工大·築夢成長」之「科技創新之星」
葉樹芬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圖片 | 葉樹芬(左三)
和許多剛剛步入大學的同學一樣,大一時的葉樹芬對於大學應該如何過也曾覺得迷茫,也做過很多選擇和嘗試:參加學生社團、擔任班幹部、課餘時間做兼職等等,後來他漸漸意識到應該不斷提高自己在專業上的核心競爭力,走科技創新的道路,才能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於是,讀研深造成了他不二的選擇,而希望通過保研來更早地投入研究生的角色,則是希望能夠比其他同學更快熟悉與開展自己的科研項目,在他看來,那些為了專業比賽、科研項目而忙得停不下來的日子,充實得令人難忘與滿足。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葉樹芬認為,一個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面對即將開啟的研究生生活,他也立志成為這樣的人。
個人成績:曾獲國家獎學金,連續3年獲得學校一等獎學金,曾獲評學院十佳優秀大學生、優秀學生幹部、校慶優秀志願者等,曾參加廣東省電子設計大賽、廣州市電子設計大賽等科技比賽,曾參與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1項,參與完成無人機科研項目2項,曾以第一作者身份申請專利6項,曾獲各類科技與文體比賽獎項十餘項。
張雨晴 藝術與設計學院
在張雨晴看來,四年的大學本科學習雖然讓自己成長了許多,但還是有許多事情來不及認真地思考,還有好多的學問來不及深入的學習與研究,因此她希望通過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來更進一步的開闊眼界、沉澱所學與提高能力,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定位與實踐路徑,進而實現厚積薄發。
聯想自己的大學時光,張雨晴最大的感觸就是要多去嘗試,這也是她最想和師弟師妹分享的,她認為相對而言,大學的試錯成本是最低的,很多事情即使碰壁我們還能有轉彎或者再出發的機會,然而從中吸取到的經驗、積累起的經驗卻是十分寶貴的,她也希望師弟師妹們千萬不要讓自己輕易的閒下來,更不要荒廢寶貴的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定要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而不懈奮鬥,因為她始終相信付出和收穫是成正比的,做了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做就一定不會成功,機會就擺在那裡,總會有人得到,那個人為什麼不能是你!
個人成績:曾連續三年獲的學校一等獎學金,學習標兵獎學金,優秀學生幹部獎學金等,曾獲評優秀黨員、優秀輔導員助理等
李幸芝 政法學院
圖片 | 葉樹芬(左三)
讀研是李幸芝剛剛邁進大學校門時就湧進腦海的強烈想法,這也一直是她最重要的大學目標。因此,李幸芝為這一目標制定了明確的規劃,將做好時間管理作為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而除了學好專業知識,她還勇於嘗試各種不同的課餘活動與學生工作實踐,連續三年擔任班長,主持和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積極參加各類考研經驗、學習心得分享交流會,一點一滴地積累,一步一步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去前進和努力,決不能淺嘗輒止、半途而廢。
李幸芝相信,只要腳踏實地、堅定不移,總會到達理想的彼岸!
個人成績:連續3年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連續2年獲得優秀學生二等獎學金、優秀學生三等獎學金,參加學校「創青春」創業大賽獲銀獎,在學院「自強杯」演講比賽、「新生杯」辯論賽中也取得過優異的成績
廖育琪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圖片 | 廖育琪(右二)
在廖育琪看來,對於自己所學的專業,本科的學習只是敲門磚,要想把專業學得更加「精尖專」,考研讀研自不必說是最佳的選擇,所以他早早地為爭取推免資格開始做起了準備。除了專業學習以外,廖育琪還積極地參與各種跨學科、綜合性的競賽或者創新實踐活動,他認為,大學的學習不應只局限於自己專業的一隅,而是要通過「挑戰杯」「創青春」「網際網路+」等這樣的一些參與機會和實踐平臺,去認識更多來自不同學校、不同專業學習背景的優秀學子,去借鑑和學習他們好的做法、好的經驗,拓展自己視野的同時,也讓自己探尋到更多不一樣的大學的意義。
凡事謙虛以對,堅持求知初心,廖育琪已做好準備,開始追逐夢想的新旅程。
個人成績:曾連續4年獲學校一等獎學金,連續3年獲優秀學生幹部獎學金,曾參加全國高校學生鋼結構創新競賽獲三等獎,參加第十五屆「挑戰杯」省賽獲哲社科類特等獎,參加「華森杯」五校建構大賽獲一等獎,參加中國南粵古驛道首屆文化創意大賽獲三等獎等。
姚宇航 經濟與貿易學院
圖片 | 姚宇航(右)
高考的遺憾讓姚宇航入學後,就下定決心要讀研,要用更加充分的學習的時間,更加高的學習標準和學術視野來提升自己科研創新能力,在自己喜愛的專業領域中有所建樹。為此,姚宇航從大一就開始準備了,除了上好專業的基礎課,掌握好基本的專業技能,還根據自己專業的特點、結合自己的學習興趣,通過參加學科競賽、申報科研項目、閱讀國內外文獻等方式不斷加強自己在數學、編程等核心能力上的鍛鍊,在此過程中也慢慢理清了自己的研究興趣與學術方向,並且學會了獨立思考,相比起學校的名氣,跟隨的研究生導師的研究方向與學術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於是他在獲得保研資格後,也毅然選擇留校跟著自己認可的教授繼續喜歡的研究實踐。有目標、有行動、有思考,讓姚宇航對未來的研究生生涯有了更大的信心與期待!
個人成績:曾獲得國家獎學金,學校一等獎學金、學業標兵獎學金等,曾獲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廣東省數學競賽一等獎等,曾參與申報多項省級科研項目,發表或在投學術科研論文10篇,曾獲「星耀工大·築夢成長」之「科技創新之星」
林明霞 生物醫藥學院
回想起自己為了爭取讀研深造而不眠不休的那些日子,林明霞總能會回想起許多難忘的時刻,難忘那些能夠在教室裡心無旁騖學習的時光,難忘深夜帶著書本資料獨自走在星光下回宿舍的時光,難忘那些心不再浮躁,雖日復一日但卻不感疲倦,雖平淡如水但卻收穫滿滿的時光,皇天不負有心人,星光不負趕路人,對保研還信心不足的她終於通過努力收穫到了理想的結果。
林明霞希望現在還很迷茫的師弟師妹們一定要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多做新的嘗試,爭取更多的鍛鍊與積累,也能夠發現自己的興趣與特長所在,找到自己更加明確的成長發展目標,只有管理好自己、準備好自己,才能贏得最佳的機遇!
個人成績:曾2次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曾獲學校一等獎學金、二等獎學金,曾參加全國大學生製藥工程設計競賽獲三等獎,參加首屆「嶺南杯」製藥工程設計競賽獲二等獎,曾獲評學校優秀志願者等。
周熒倩 粵港機器人聯合學院
憑著對機器人研究領域的濃厚興趣以及對相關知識的執著追求,周熒倩在入學後毅然選擇申請加入粵港機器人學院,並開始了自己追夢之旅。面對機器人學院學習實踐的更高要求,基礎薄弱的周熒倩並沒有因此退縮,而是勤學好問,在學習上總是時時事事都「逼自己一把」,碰到難題總第一時間和老師、同學請教研討,爭取各種機會參與專業領域的學術會議、實踐項目與學科競賽,用一步一個腳印的紮實奮鬥與成果積累為自己的保研讀研鋪就了一條水到渠成的大道。
回想起那些曾經為了夢想而奔跑的時光,那些在困難面前永不言棄的時刻,周熒倩非常感謝奮鬥的自己,也感謝機器人學院的辦學條件和特殊的教學模式,為她提供了一方不一樣的舞臺去揮灑青春。「不逼一下自己,怎麼知道自己有多優秀」的她,一直在通過努力,追求自己想成為的那個自己。
個人成績:曾兩次獲得學校一等獎學金,曾獲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二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省賽二等獎,曾參加ROBOCON全國大學生機器人比賽並獲二等獎,曾參與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創業孵化團隊項目等,曾赴國外參加機器人技術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國際學術會議之一:ICRA大會。
林懌洵 管理學院
獲得推免保研的機會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因此林懌洵做了許多的規劃與準備,也留下了許多難忘的「第一次」:第一次為了做課題研究走訪5個城市進行實地調研,第一次參與設計研究量表,第一次做訪談,第一次獨立處理表格數據等,她認為正是這些參與科研實踐的「第一次」經歷,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讓自己為爭取到推免的資格增添了更多的「資本」。
在三年多的大學生活中,林懌洵總結出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學」,一是在自己熱愛或者感興趣的領域上有靈感時,一定要勇敢嘗試、當即行動,不要錯過任何可能帶來改變的機會,二是要積極主動與優秀的師兄師姐交流請教,這樣也可以少走彎路少入坑,最後就是做一個陽光樂觀的人,這樣才能夠吸引和走近同樣積極進取的夥伴,為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個人成績:曾獲得國家獎學金2次,國家勵志獎學金1次,連續三年獲得學校一等獎學金,曾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獲省賽一等獎,參與課題研究《探究網紅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喜茶為例》併入選《南風窗》「調研中國」活動全國前三甲,擁有兩項國家授權專利。
星光不負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2020年「推免生」奮鬥的故事未完待續,初心未曾改,奮鬥正當時。
如果你也有志在廣工大,繼續領略「研途」的風景,那麼就從現在開始行動吧,加油!
來源:廣東工業大學學生在線 肖曉填 方嘉樂 責編 | 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