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後很多歐洲小國,都有一種不切實際的大國夢,這是怎麼回事?

2020-12-18 騰訊網

一戰後,歐洲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其中之一就是誕生了很多小國。這些國家在戰前基本上都屬於某個國家的一部分,尤其是奧斯曼帝國和沙俄,雖然只佔據著巴爾幹半島,但奧斯曼退出後,這裡誕生了數個國家。蘇俄建立後,很多曾經被吞併的小國走向了獨立。同樣的情況還包括奧匈帝國,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國家,在一戰後徹底分裂了。

不過這其中有幾個小國,卻有著一個不切實際的大國夢,這是怎麼回事呢?

大波蘭計劃

波蘭在歷史上被俄普奧三次瓜分進而滅國了,一直到一戰後才在西方列強的支持下復國成功。可是再次屹立國際舞臺的波蘭卻並不老實,閒自己的國土面積太小,所以頭腦一熱開始搞事情,企圖恢復曾經的疆域,建立一個大波蘭。可結果,別說大波蘭了,就連小波蘭也差點沒保住。

大羅馬尼亞計劃

一戰中曾陷入絕境的羅馬尼亞頑強的活了下來,成為了勝利者,瓜分了一部分蛋糕。羅馬尼亞人希望建立一個包括匈牙利、保加利亞和部分塞爾維亞的大羅馬尼亞王國,不過顯然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

大芬蘭主義

芬蘭是聖誕老人的故鄉,很早就建立了國家,不過大部分時間裡一直是瑞典的一部分,一直到瑞典在與俄國的爭霸中輸了,芬蘭才成為了沙俄的一個大公國。一戰後芬蘭獨立了,但在芬蘭有很大的一個聲音,那就是將歷史上所有芬蘭人的領土都集中在一起,這就是大芬蘭主義。在1947年的巴黎和平條約籤署後,大芬蘭主義理想不再被提起。

大希臘主義

希臘歷史悠久,古希臘也是歐洲文明的搖籃,希臘人一直自認為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可見其野心不是一般的大,希臘自從獨立後,一直把曾經的宗主國奧斯曼看成是自己的心腹大患。但希臘的人口和國力在巴爾幹都不算強,希臘也得不到外力的支持,只能是痴人說夢。

大塞爾維亞主義

大塞爾維亞主義是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所提出的民族統一主義概念,主張在半島建立一個更大的塞爾維亞國家。這個思想一度是塞爾維亞國家統治的基本綱領,一戰後更是得到加強。但半島局勢複雜,民族和宗教眾多,這也是成為火藥桶的原因之一。

還有一個更小的國家馬其頓。馬其頓現在肯定只是一個小國,但馬其頓這個名字在歷史上是如雷貫耳,在亞歷山大的統治下,馬其頓曾經建立了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可以說馬其頓的野心確實不小。

很多人覺得奇怪,沒有那金剛鑽就不要攬瓷器活兒,在以實力說話的國際上,沒有實力,就不可能實現這一切。沒有那個實力卻偏偏要逆天改命,結果導致非常悲催的下場。

其實這個原因很簡單,這裡面很多國家雖然越混越差,但基本上都有一個輝煌的過去。如果真的拿過去比的話,那麼在當時基本上都是數一數二的大國。

所以對於目前的境遇,自然是不甘心的。

更關鍵的是19世紀以來,歐洲各國興起了民族主義。提倡擁有共同語言和歷史的民族應該建立統一國家,也就是單一民族國家。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很多民族發動了獨立運動。尤其是一戰後,歐洲的大國基本上都受到了削弱,不是解體就是戰敗,要不就是慘勝。所以在威爾遜主義的影響下,歐洲一下多了十幾個小國,這還不算,這些小國還爆發了極端民族主義,開始有了不切實際的大夢想。

相關焦點

  • 羅馬已成為「過去式」,是什麼扼殺歐洲小國民眾的「大國情懷」?
    3、毫不在意的大國情懷在過去,歐洲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公爵和猴子,他們為了自己的小地方,整天在一起玩遊戲,如果他們結了婚,就可以聯合兩個國家,這真的不是一回事。義大利,正如它現在不同的稱呼,是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人,無論是義大利,那一個。
  • 羅馬已成為「過去式」,到底是什麼消磨歐洲小國人民的「大國情懷」?
    但在歐洲家很難認識到這一點,他們的思考則是民族國家的方式,就是一個民族自己統治自己的區域,所以這也導致了歐洲小國人民的大國情懷不顯著。在歷史上確實會有很多小國有大國情懷,但前提是大多數國民貧困因此容易煽動在政治上被獨裁或者被少數的實力派寡頭支配,他們能做出並實施行孤注一擲的擴張侵略。而在古時候,一般人沒有國家意識,大多想做大國的小國,完成所謂的大國基本少數,大多都灰飛煙滅。
  • 曾經歐洲大國,由於兩次「站錯隊」,損失大面積領土,淪為小國
    曾經歐洲大國,由於兩次「站錯隊」,損失大面積領土,淪為小國 導語:1918年,一戰剛剛結束,英法兩國就展開了對同盟國的清算。同盟國中,德國被首先對付,英法兩國不依不饒,德國人被迫賠償了大量的土地和財富。另一方面,奧匈帝國的命運卻更加悲哀,整個國家直接被一刀切成兩半。
  • 二戰時蘇聯強得離譜,卻沒打過此歐洲小國,那一戰蘇軍死亡20萬
    二戰時蘇聯強得離譜,卻沒打過此歐洲小國,那一戰蘇軍死亡20萬文/猿飛日月二戰時我們都知道是同盟國最後勝利了,希特勒的德國,以及裕仁天皇的日本通通都戰敗投降,成為了戰敗國,至於另外一個法西斯國家義大利,我們就不要再提了,他是三個法西斯國家中最為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的一位,也正因為如此,他成了三個主要的法西斯國家中,最早投降的那一位,我們不能說他怎麼樣,不過在戰爭之下,世界各個地方傷亡人數都是一片天文數字,有很多人都死於殘酷的戰爭之下,成為了孤魂野鬼,甚至立墓碑,都不知道該給他取一個怎樣的姓名。
  • 歐洲的袖珍小國有哪些?
    比起那些旅遊資源豐富的大國,這些袖珍小國們甚至需要旅行者 拿著放大鏡才能在地圖上找到。 他們在大國夾縫中生長, 大都與大國有著錯綜複雜的歷史關係。
  • 小國遭入侵被割走80%土地,事後發現寶藏今富得流油
    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因為戰爭的緣故導致其領土的80%被割去,沒想到國家不僅沒有衰落,反而國民富得流油,這是怎麼一回事?因此不管是大國還是小國,只有軍事力量足夠強大,才能在國際上獲得話語權,否則只能成為大國的犧牲品。在歐洲有這樣一個國家,因為夾在強國中間,導致自身安全經常受到威脅,甚至不斷被大國支配,圍毆,到最後直接割讓了80%的領土,成一個彈丸小國,但其不僅沒有衰落,反而因為發現寶藏,使得如今國民富得流油。
  • 歐洲有那麼多的袖珍小國,為何列強不去吞併它們呢?
    眾所周知,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擁有獨立自主權的國家有193個,不過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像美國這麼大,除了幾個大國之外,剩下都是中等國家,當然還有很多袖珍國家,我們都知道兩次世界大戰的開端都是列強為了爭奪領土而引發的,但是這些小國卻能夠在戰爭中毫髮未傷,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遠交近攻的歷史透視:大國周邊的小國存活之道!
    很多人都把國家分成大國和小國,但是在一個社會基本秩序得以構建的世界裡,大國和小國之間的差距,在政治問題上,並沒有那麼麼明顯,大國確實可以有很多的撲克牌可以打,但是小國也並不意味著只能忍氣吞聲,尤其是個小國在與自己接壤的大國之間的各種利益糾紛,矛盾分歧之中,小國總是害怕大國侵佔自己的利益
  • 中東最牛的小國:面積不如海南省大,科技領域卻比肩很多大國
    中東最牛小國:面積不如海南省大,但科技領域與許多大國並駕齊驅。全世界有197個國家和36個地區,我們熟知的國家也許只有那個,如果一個國家想讓全世界都知道的話,經濟力、軍事力、科學技術等全世界都需要關注的地方,今天是小編,介紹一下中東最牛的小國,這個國家在科學技術領域可以和很多大國相比。
  • 走出誤區:大國力量小國心態
    作為日本成功的反襯,近代以來大部分時間裡中國在與日本的競爭中失敗了,政治也好,軍事也好,中華文明都輸了。日本靠什麼崛起?這當然值得近代以來飽受日本欺凌和侵略之苦的中國關注。西化,這是一條主線。日本明治維新,就是全盤西化。二戰後好像形式上不一樣了,但實際上還是西方那套,戰前的法西斯主義為戰後的民主主義取代,日本在政治上成為西方民主國家陣營一員。
  • 歐洲存在感最低的小國,不加入西方,也不加入俄羅斯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對於小國的發展來說,那是尤其的困難,因為國力的有限,必然陷入大國之間的博弈和爭鬥之中而難以自拔,而且稍不留神,就會成為大國的犧牲品。尤其是在歐洲,更是如此,歐洲從近代開始,大國雲集,作為小國必須要站隊,不是跟隨西方,就是跟隨俄羅斯,否則難以生存。
  • 「聖母婊」還是「老烏龜」:無懼超級大國的小國,卻連軍隊都沒有
    絕大多數的國家和文明都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我們都出生在中國這樣的千年古國,站在偉大的前人的肩膀上,自打出生就懷揣著一種傲氣:中華民族復興,躋身世界強國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想法。 大多數的國家在中美俄這樣的大國眼裡,都是小國。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影響力都十分有限。那麼,這些國家想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生存下去,就必須有自己的一套處世哲學。
  • 歐洲生活悠閒的小國,國家主權都交給鄰國,竟還是發達國家!
    首先對每個國家來說主權都非常重要。 沒有主權的國家,那真是任意人宰殺。 特別是在18、19世紀的一些殖民地,別說國家的主權了,甚至連當地人的生命都保護不了。 因為很多人被運往其他國家成為奴隸,所以從這裡應該可以知道強大的國家對民眾意味著什麼。
  • 歐洲各國,特別是幾個大國,沒有哪一個甘心與美國為伍
    歐洲各國,特別是幾個大國,在骨子裡,都以西方文明的正宗傳人自居。所以,不是為了現實的利益考量,沒有哪一個國家,願意與美國為伍。當跟班小弟,沒有誰是心甘情願的。歐洲風光傳統的歐洲人,至少在民族自豪感上,是不輸美國的。普遍來看,歐洲的民眾,對於自己的民族文化的認同,也比近幾百年來被西方殖民者欺負或者奴役的廣大亞非拉人民,要自信一些。
  • 列強的賭注:一戰與小國
    1817年近代塞爾維亞復國後,每年都要在儒略曆6月15日(公曆6月28日)紀念科索沃戰役。由於這一天也是基督教聖徒維圖斯的主日,因此在塞爾維亞也被稱為「維多夫丹節」。與信奉東正教的塞爾維亞人相反,波士尼亞的居民大多數屬於異端的鮑格米爾教派,這個教派認為物質世界是撒旦而非上帝創造的,因此世人必須抵制物質誘惑,過禁慾生活。奧斯曼帝國徵服波士尼亞後,大部分鮑格米爾教徒皈依了伊斯蘭教。
  • 歐洲小國君主是如何在非洲大陸犯下滔天罪行的?
    獨立後,比利時選擇了一位德國親王作為自己的君主,這就是利奧波德二世的父親利奧波德一世。不被英女王維多利亞看好的表弟話說回來,在19世紀的比利時當個國王,財富和權力都少得可憐。這個國家領域逼仄,談不上有什麼軍事實力,能不能長期存在取決於三個強鄰(德國、法國、英國)的心情。
  • 為啥歐洲袖珍小國這麼多,列強卻不吞併它?保留比吞併更有用
    圖:太平洋島國那為何歐洲也有如此多的袖珍小國呢?咱們都知道,歐洲是塊大陸,自古以來也是戰事頻發之地,各國互相看不順眼,戰爭頻率不亞於東亞。兩次世界大戰,歐洲也都是主戰場之一,打的不可開交。而大國無不是從吞併消滅小國開始的,兩次世界大戰,德國幾乎都要把西歐統一了。那麼既然戰爭頻率如此之高,大國也有吞併領土的意願,為何歐洲列強卻不吞併這些袖珍小國呢?
  • 愛爾蘭總理嘲笑英國脫歐後變小國,英高官反擊:我們是大國
    對此,愛爾蘭總理裡奧·瓦拉德卡嘲諷英國,說英國在推進脫歐的過程中已經變成了一個「小國」,他的言論遭到英國高官反擊:我們是大國。英國《太陽報》1月29日報導,這位愛爾蘭領導人說,歐盟將在英國周五脫歐後的貿易談判中佔據上風。他警告說,歐盟將試圖利用英國在進入歐洲金融市場方面的「弱勢地位」,迫使英國在捕魚權方面做出重大讓步。
  • 齊前進:大國對小國當扶危濟困為先
    大小國家在主權上一律平等,這是《聯合國憲章》等國際法主張的最主要原則。但由於在領土面積、經濟軍事等方面存在差距,現實國家仍有大小、強弱之分。而小國、弱國時常面臨危險和困難,需要大國幫助與保護。大國如何與小國相處?正如老子所說: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
  • 兩個小國在一群大國眼皮下大打出手
    但這場看不到盡頭的衝突,給雙方人民造成的痛苦卻分毫不弱於世界其它的戰亂。  2020年真是意外頻發,一個大冷門突然出現了……27日,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在兩國有主權爭議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激烈交火,相互指責對方挑起衝突,都自稱獲得了戰果。亞方表示,擊落了亞塞拜然的兩架武裝直升機和三架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