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的內核都是悲劇。
而《美麗人生》則把人類最極致的悲劇,用最詼諧的喜劇形式展現了出來。
這本老電影的上映和《海上鋼琴師》一樣,讓我又驚又喜。但轉念一想,這也不見的是好事——畢竟,如果現在的電影拍得好,誰會費心把老電影挖出來,高清重製再推向院線呢?
我忘了之前是在什麼情況下,第一次觀看這本電影,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我看過不止一遍,但最近的一遍也至少是7、8年前的事了。
可我記得電影的絕大部分情節。
這就使得我這次的觀影簡直是「折磨」,因為我知道前面有多美好,後面毀滅得就有多殘忍。
所以我沒有看完整本電影,在男主角 圭多 和喜歡猜謎的醫生重逢,男主角以為醫生會看在往日的情分保護他離開,但卻發現醫生接近他,居然還是為了讓他幫自己解迷之後,我就離開了座位。
這裡也是男主角唯一一次深深地、徹底地表現出絕望的神情。
被官員刁難開不了店他沒有絕望,深愛的人將要嫁給別人他沒有絕望,被法西斯押解去集中營他沒有絕望,甚至在即將要被槍殺前他也沒有(展現出)絕望,但唯獨這次,當他把希望寄托在這個愚蠢的醫生身上,到頭來卻發現不過是一個玩笑之後,他絕望了。
妙,太妙了。
這個男人所有背負的壓力、重擔、痛苦,在這一刻完全釋放出來給觀眾看到。原來前面那個永遠是樂觀,永遠是調皮,永遠鬼點子很多的 圭多 並不是看上去那麼剛強,他不是不痛苦,而是因為責任和愛,所以負重前行、強顏歡笑。
但這麼一處理,這個偉大的父親和丈夫形象就馬上「立」住了,豐滿而深刻。
就光是這一段劇情的鋪墊(和醫生因猜謎認識)、強化(最後一次見面留給男主角一個謎題)、展現(兩人重逢)、轉折(醫生不是為了救他),就足以秒殺現在市面上的大部分電影劇本。而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這整整兩小時的電影中,每一個情節都有這種功力,沒有一個情節是多餘的。
但我還是離開了,因為實在覺得不忍心看到那個早已知道的結局。
整本電影雖然後半部都是在講法西斯集中營裡情形,但也極少用到低沉、悲愴的配樂,更沒有過分著墨在血腥殘忍的畫面中(只出現了一個迷霧中屍山)。
但不管多麼富有喜劇色彩,整本影片中悲傷的旋律,卻始終像是一個低沉的背景音符,在每一段對話,每一個鏡頭中流露出來。
尤其是當我看到 圭多 把孩子藏在鐵箱裡時,鏡頭給到了他手臂上的刺青。我心裡不由地感嘆:這串代表種族主義霸權的號碼,應該是阿拉伯數字被發明之後,最為邪惡的一次使用了。
但是即便如此,這也只是我個人的感慨,影片依然沒有刻意把觀眾引導到對戰爭、對法西斯、對種族主義和大屠殺的強烈批判當中。
他就像一位畫家,選擇了一張底色是黑色的畫布,在上面揮灑了五彩斑斕的顏料,告訴你人生是多麼美好,人性是多麼光輝,即便底色是灰暗的,我們依然可以活出美麗人生。
況且,當所有人都愛上光明時,就不會再有人轉向黑暗了吧。
這本曠世佳作,打滿分10分,除非你不喜歡看電影,否則,「人生必看」一點不為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