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說說錦裡。
錦代表錦緞,裡代表裡弄,錦裡則代表考絲織品發家的街坊。
成都城市五行多錦,早在秦漢時期就靠著蜀錦奔小康。成都古時候被叫做錦官城,就是因為設置了景觀一詞來管理蜀錦生產,成都男和還因為織錦婦女經常在河裡洗彩錦,洗後色彩會更加豔麗,而被叫做濯錦江,也稱錦江。
蜀錦比一般的錦緞精細許多,色彩鮮豔對比強烈,這也導致製作工序很複雜,一幅作品的完成短則四五月,長則耗一年。好的東西值得用心等待。蜀錦不復屬國人民的期望,和南京的雲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一起成為中國名錦界的F4。
生產蜀錦的工廠主要集中在錦江南岸,所以這片區域又被叫做錦裡。工廠需要勞動力總和居民區貼很近,所以傳說中的錦裡不僅是成都最古老的街坊,還是最具商業氣息的街坊之一,人稱西蜀第一街。到
了近代,成都不再只依賴蜀錦養家餬口,織錦工人也越來越少。蜀錦被國務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靠數盡繁華的錦裡也回歸低調,默默與城市融合,變得無人知曉。
到2003年,武侯祠博物館被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確立了武侯祠歷史文化保護區,靠在武侯祠旁邊的一條古街,靠著自己的地理優勢,也被資源整合,被打造成傳說中的錦裡古節。這條古街本來是諸葛亮北伐中原時安置槽位士兵的地方,所以叫曹營壩街。但無論它以前是什麼,都會變成西數第一條古街錦裡。
2004年錦裡的一期工程結束,正式向公眾開放。但是只有古街太單調,追求創新才是王道。於是又有了二期工程,水岸錦裡。在錦裡加入水元素,2009年建成皆可。
古街道的磚瓦、小橋再加上水元素,這可不就是活脫脫的復刻清明上河圖。武侯祠在明清時期被修理過,所以建築是明清風格。因此錦裡的建築風格也是如此,以明清時期川西民居風格為主,總體不高,只有12層青瓦屋頂,白色外牆、棗紅門窗,樸實醇厚。
雖然錦裡看上去古色古香,但是它也是一條現代化的步行街,有吃喝玩樂一條龍服務。在錦裡你能看到老一輩的民俗文化、蜀錦、織造、麵塑、泥人、吹糖人、鉤鉤針、糖畫兒、化木刻畫……當然還有看花眼的小吃,三、大炮、擔擔麵、糖、油、果子、鍋盔、缽缽雞和腸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