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恩施女孩。2011年9月,她考入湖北民族學院,2015年的畢業季,她同時考上銀行職員和鄉村教師。在兩者擇其一的過程中,她不顧家人反對,放棄銀行工作,選擇做一名光榮的鄉村教師。自此,她正式步入教書育人的人生道路。
當好學生的「大姐姐」
步入三尺講臺,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落到了她的肩上。剛上崗,她就擔任恩施市大峽谷中心小學一年級(2)班班主任兼數學老師。
在她的班上,有一名特殊的殘疾兒童——小超(化名)。他在讀幼兒園時,放學途中遭遇大貨車碾壓,永遠失去了右腿,經過治療後一直安裝假肢輔助行走,學習生活極為不方便。一次,小超的假肢在教室脫落,慌忙來打報告的同學說小超一直在教室裡哭,嘴裡一直喊著「疼、疼、疼……」當時,從未有過安裝假肢經驗的王文靜立馬想到向孩子的家長求助,可先後撥打了小超爸爸、媽媽、外公的電話,可電話裡一直不湊巧地回應著「無法接通」「已關機」。沒辦法,心急如焚的她決定自己試一試。她一邊安慰孩子:「別怕,老師在。」一邊嘗試著問:之前是誰幫你安裝的?你自己會嗎?能演示給王老師看看嗎?慢慢地,小超平靜下來,說:「媽媽是這樣幫我安裝的,先這樣……再這樣……」就這樣,在邊聊邊試中重新安裝好了假肢。也許有了這樣的經歷,她跟小超結下了深厚情誼,小超對這位「大姐姐」般的老師無比信任,什麼知心話都願意跟她說。
不讓一個山裡娃掉隊
因為學校工作調整,王文靜調任到四年級(2)班任教。這個班,有學生69人,班裡70%的學生父母在外務工,幾個孩子的父母已經離異,這些學生大多跟隨年歲已高的爺爺奶奶生活,其學習與家庭教育狀況令人擔憂。
班上有一位叫小鑫(化名)的學生,母親在其很小的時候就因白血病離開了他,父親一直在外打工,僅留他與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由於家庭教育程度與同齡人相距甚遠,所以這個孩子的學習態度極不端正,一周五天差不多有四天會拖欠作業。他在校不願與老師、同學交流,性格憂鬱又暴躁,常常跟老師對著幹,經常有撕書、踢課桌等過激行為,可謂這個班級裡的「問題學生」。
面對這樣的學生,王文靜悉心開導,課堂中,她抓住每一次活動機會,鼓勵小鑫同學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班級管理上,讓他擔任班集體圖書管理員,為他提供更多閱讀課外書籍的機會。同時,為他買漂亮的卷筆刀、嶄新的筆等學習用品,讓他再找不出不做作業的理由。通過一段時間的潛移默化,現在的小鑫在學習和行為習慣方面都有了很大進步,見到老師主動問好、學習成績明顯提升,性格越來越陽光,能與同學「打」成一片了。
做一名幸福鄉村教師
在學生的眼裡,她是一名充滿智慧又十分有趣的老師。她善於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遊戲與快樂中學得新知,營造高效快樂課堂。
在教育教學期間,王文靜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我的科學夢」繪畫與徵文比賽。班上的學生在她的悉心幫助與鼓勵下,最終都獲得了較好的名次。在課餘時間,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數學知識運動到實踐中去,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漸漸的,大家對學習數學科目的興趣濃厚了,學生期末數學成績積分從2015年秋季的82.84分躍至2017年秋季學期的92.59分,全校綜合排名第一位。
在教學之餘,她積極組織學校老師參與各級組織的教研活動,自己也獲得較好成績,先後榮獲國家級「國培計劃」項目縣培訓優秀學員表彰;省級教育技術理論與實踐論文二等獎;湖北省中小學生電腦製作活動優秀指導教師;州級第十二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指導教師;恩施市教師基本功大賽微課二等獎、小學數學錄像課二等獎、小學微課大賽二等獎和第十五屆恩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等榮譽。
她像初升的朝陽,用和煦的光輝孕育桃李,在三尺講臺這個普通而神聖的舞臺上,詮釋著教師的愛心與美麗。她說:「我本平凡,只有將我的平凡盡情地燃燒,才能點亮更多人不平凡的夢,讓更多的家庭收穫滿滿幸福!」
來源:恩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