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是真學佛?

2021-02-16 菩提一葉靜心禪語

奘師:不要剛修幾天就想把體驗用在日常當中,這個是不切實際的,好多佛教徒犯了這個錯誤。覺得你學了佛就有什麼好處,就可以這樣就可以那樣,這都是錯。

學佛可以說沒有任何好處。

弟子:沒有啊,你得自在了嘛。

奘師:得自在了吧,你還是有所得嘛,你連有所得的心都沒了,這就是參禪的真學佛。否則的話你老想得好處,老想學一點點東西就去用去,一定完了,不行。

所以這也就是很多學佛的骨幹分子變成反佛的積極分子,就是因為這些老師教的一開始就有問題,他把生意信仰經給念到佛門裡來就錯,大錯特錯。

佛法是修證體驗的,老實說佛菩薩沒耐心,也沒有精力關注我們這些事,因為世間法有世間法則來運行,對吧?如果說佛有那麼大的神通、那麼大的本領,菩薩千手千眼,那好了,觀音菩薩念個「般若波羅蜜」,地球上就再也沒有高山,再也沒有溪谷,再也沒有乾旱,再也沒有洪澇,再也沒有戰爭,再也沒有瘟疫,可能嗎?

弟子:不可能。

奘師:眾生業力決定的這個世界顯現了高山、大海、深坑、溪谷、欺詐、善良、正義、邪惡,是眾生的心造的這個世界。你想讓菩薩一句般若波羅蜜就給磨平了,那菩薩遵從因果嗎?不遵從因果那不就是不對了嗎?

所以佛菩薩教化我們是善加點撥,在關鍵時候給你一榔頭,或者給你一個棒槌,或者給你一顆甜棗,知道了就ok了,那就是大慈大悲大智大勇。

你要整天的,我今天學一點點,從此我生意各方面都順,人家投資5萬賺7萬,我投資3000賺300個億,這可能嗎?這不可能,違背因果法則的,對不對?我種了苦瓜,我一定要吃西瓜。我種了蘿蔔,我一定要吃白菜,這違背因果法則的事兒,你讓菩薩多為難吶,怎麼能改變呢?不能改變,對不對?

所以我們這些喇嘛們經常騙人,到中原來騙人,就是這個問題。他說你來放生吧,吃素吧,就有多少功德,在每個月天變日念多少遍功德多少倍,胡扯。這完全就是一種生意的心態,不是修行的,修行是修證。

如何把我、我執淡化,解脫個體,如何把他人的執著、我執破掉這就是度他,所以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就是成佛,就這麼簡單,是不是?

(大家鼓掌。)

弟子1:有的人有些想法就是,你看你都學佛了,你怎麼還會生氣呢?這種想法對嗎?

弟子2:當然不對了。

奘師:學佛了為什麼不能生氣呢?我都學佛了,我連生氣都不能生,我不傻呀?哈哈~

弟子2:但是很多人學佛以後就不生氣了。

弟子1:對對對,不是不要有貪嗔痴慢疑嗎?所以我就很疑惑啊。

弟子3:我覺得剛剛師父講得特別好,就像哪個師兄跟我說「從師父這齣去以後就會變得特別的硬朗,然後感覺女生是那樣子,我覺得這個就是自信和自立的表現。」

弟子2:聽不明白。

弟子1:因為很多學佛的人在我看來,好像會讓你覺得他很笨、無用。

弟子2:學佛難道就變成什麼樣了呀,就是正常人該有的情緒好像他也不會有了,他沒有貪嗔痴了嘛,是不是?

奘師:那不是學佛,那是學傻。學者哪能這麼無知呢,學者是無所不知,對吧?是大慈大悲大雄大力大智大勇,那都是千眼洞觀,千手執行,你看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哪個能弱了?破疑網於重重,建法幢於處處,降服魔軍,你看看這些哪是唯唯諾諾的,像裹著小腳的三寸金蓮的那樣,都不是的。那才是大錯特錯,所以他學錯了學歪了。

弟子3:但是《破相論》上不是明明說要去三毒的嗎?

奘師:對呀,就是去三毒。我殺了這些惡霸,然後我自己心很坦然,我把惡霸殺了,然後我去官衙自首去,「我殺了惡霸你把我幹掉吧!」好了,你想惡霸他魚肉鄉裡橫行鄉裡,人人都要忍受欺壓,別人都不敢就你敢,你這不就是大勇嗎?對不對?

然後你殺完他了,你去官府去自首去說「把我給幹了,我一命償一命。」首先你是大慈,解除了危害鄉裡的惡霸。然後你有勇氣,這是大勇。然後你有擔當,這是不是大悲?

這就是菩薩,你這才是佛弟子,絕對不是那種唯唯諾諾的,連正義面前、是非面前是非不斷,連正義邪惡都不分了,那不是佛教徒。

弟子3:師父,無生法忍應該是明心見性層面的吧?

奘師:智慧層面的,無生法忍主要是智慧層面的,安忍不動。

弟子4:照見五蘊皆空。

奘師:所以我們好多佛教徒只能說他不是佛教徒,學傻了,學愚木、愚蠢了,真正的佛弟子,你想菩薩哪一個是窩囊的?對不對?

弟子4:那也得分事兒吧?小事兒就該讓就讓,是吧?

奘師:對,小的,無關緊要的,人家踩我的腳,在我的皮鞋上吐了痰,無所謂。

弟子3:吐口痰就讓他吐了走了。

(弟子3向弟子4做吐痰狀。)

弟子4:我還沒明心見性呢?你吐我打死你。嘿嘿。

弟子3:那不是有個常不輕菩薩經常被唾液吐嗎?

弟子4:是呀,別人是菩薩嘛,我不是。

奘師:你不是,你咋知道你不是?(眾笑。)

還記得那個臺詞嗎?那個馮遠徵跟葛優演的《非誠勿擾1》裡面,多年沒見,葛優從國外回來相親,馮遠徵演一個男同性戀,「大哥,我是那個。」然後葛優說「我不是。」然後馮遠徵那句臺詞「大哥,你不試,你咋知道你不是?」

(眾笑。)

好笑吧。我不看電視,但是我喜歡看電影,很多臺詞我都記得,有很多的電影看一下就記得臺詞。看完我就在那裡笑。

====================


禪意生活系列產品,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入微店↓↓

相關焦點

  • 真學佛和假學佛,巨大的區別?| 景德鎮祝聖寺
    現在無論是在網上,還是在實際生活中,表面看上去,佛法很興旺,學佛的人很多。但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就很容易發現,假學佛的人多,真學佛的人少,會說得多,真幹得少。那什麼是真學佛,什麼是假學佛呢?俗話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叫緣?就是他能信,這表示緣熟了;他不能相信,就是緣還沒有成熟。
  • 真禪長老開示,怎樣學佛?
    常常有一些初學佛的人問我,究竟應該怎樣學佛,才能學好?如何學佛,看起來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問題,但卻又是一個難回答的問題。學佛是每一個佛教徒的本分,而信仰大乘佛教的佛教徒,不但要自己求得解脫,成就佛道,而且要普度眾生,使廣大眾生都能獲得解脫,成就佛道。
  • 弘新開示:學佛妙悟真妙心
    「學佛妙悟真妙心 」 弘新學佛妙悟真妙心。學佛需要妙悟你的真妙心,學佛必須悟。如果沒有悟的功夫,學佛你成不了佛。學佛必須有悟的供佛,這個悟是煉中去悟,修中去悟,生活去悟,人生去悟。如果你養成氣定神閒的禪定個性,這種個性就是共性。學佛成佛需要悟,你沒有悟怎麼成佛呢?當下承當。如果學佛是大丈夫的事業,你不敢承當。
  • 家庭生活中如何學佛,自己學佛很精進,家人不理解怎麼辦
    學佛要保持中道,當先社會需要的是民心安定,大眾歡喜,社會認可,所以學佛人對於佛法的理解要中道而不能偏在一邊,如果偏在一邊走極端就沒有給學佛人做一個好榜樣。相信有學佛同修遇到過類似情況,早晨很早起床,學佛很精進,把一些經咒念完,幾個小時過去了,家人一看真好,真用功,你怎麼不去出家當和尚呢,這樣就會造成誤會,家人不會認為你學佛精進用功是應該的,僅僅會以為你讀經了早飯沒人做了,你學佛了我們生活受影響了,甚至有些極端的情況,家人會因此排斥佛法,甚至有可能會和佛學劃清界限,心想都是這個佛學影響了我們的家庭生活。
  • 我的學佛因緣、學佛的好處以及學佛帶來的改變!
    接下來,我就談談自己的學佛的因緣、學佛的好處和學佛的改變。學佛的因和緣首先我講講,我學佛的因。小時候因為父母比較忙,沒人帶我,在我五、六歲的時候,就跟隨我的祖母一起生活,我的祖母在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都會去我們當地的寺廟,去燒香,拜佛。我也跟著一起跪拜。
  • 學佛——六時吉祥、法喜充滿
    從清淨心生出來的喜悅,是真樂,是法喜,是真正的滋養。法喜是從清淨心裏面生的,不是外面五欲六塵的刺激。喜悅於心,行事在外,無不飽滿熱情,身心安樂。學佛,你修學到一個階段之後,你得到第一個好處就是法喜,就是歡喜,這一歡喜的現象會把懈怠、疲倦給洗刷掉。我們俗話也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人要一有歡喜的事情,精神都來了,疲倦就沒有了。你要念佛念到法喜充滿,你的疲倦就沒有了。
  • 「你怎麼年輕 竟然學佛了?」
    「你怎麼年輕,竟然學佛了?」這是很多親朋好友表示好奇,而經常詢問我的一句話。在他們的印象裡,皈依三寶,念佛、學佛是退休人士或老年人才做的事。對於我年紀輕輕就學佛,絕大部分人感到很驚訝。而我這樣回應:「學佛不是老年人的專屬,所有人都應該學,而且越早越好。
  • 陳履安的學佛心路歷程
    回到臺灣以後,在明志工專擔任校長,臺灣科技學院院長,「教育部」政務次長,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組織工作會主任,中央黨部副秘書長,「行政院」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及「經濟部」、「國防部」部長、「監察院」院長。現職為陳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在世俗而言,是累積了一些人脈與經驗。我什麼時間才開始有因緣學佛呢?是在50多歲以後才學佛!
  • 濟群法師:學佛犯錯如何彌補?有效方法在這裡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閆秀勇) 問:老人學佛有沒有用?晚年犯了錯誤如何彌補? 答:對每個人來說,任何時侯學佛都不會早,也不會晚。人生難得,佛法難聞。有機會聽聞佛法,就應及時把握。而從修行角度來說,也不在於時間早晚。有些人信佛幾十年,但沒有在修學上真正用心,煩惱、習氣絲毫沒有減少,並未比那些不學佛的更好。
  • 學佛者需知:什麼是明心見性?如何明心見性?
    所以說,學佛者一定要知道,什麼是明心見性才行,更要知道,該如何才能明心見性?明,就是明白的意思,而心在佛教中,有多所指,這裡不多說,在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也說過,自己有很多心,不知你要看那顆心?所謂明心,就是要明白自己的各種心。明心還要見性。見性才最關鍵,所謂性,就是不變的意思。
  • 輕鬆學佛:學佛就倆字。如果真的明白了,人人都可以成佛
    我們也希望創建這個話題,讓更多的學佛人可以輕鬆上路,更好學佛。今天我們聊一聊應該如何學佛。簡單地說,學佛就倆字:一個是「學」,一個是「佛」。把這兩個字搞清楚,學佛就是一件很輕鬆的事了。首先我們要了解「佛」這個字。很多人都會說:佛不就是釋迦摩尼嗎?
  • 我的學佛之路,學佛後的轉變
    就連細菌、病毒等微細有情,早在佛陀示現的年代就教導過弟子,而我們還要經歷兩千五百年後科學醫療技術的發展,才證實它們(細菌、病毒)的存在,想一想、比一比,我的智慧和佛陀的差距,真不知道如何想像,還不只是天地懸隔!
  • 聽高僧法師講《金剛經》:為什麼學佛?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現在社會上有不少人在學佛,但也許並不知道為什麼學佛?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不把這兩個問題搞清楚,就無法知道學佛的意義和目標,就有可能錯失了佛法,也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受用。經雲「宿有福田得逢佛法」,所以如果一個人過去沒有福田,就不容易遇到佛法,人遇到佛法是件非常殊勝的事,是很不容易的;一個人發心學佛,說明你有這個福田,才有機緣遇到佛法,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千萬不要錯失佛法,要知道自己為什麼學佛,要知道自己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 胡小林:走出學佛的誤區
    師父老人家自己都不記得了,我就問師父:「你就給我十分鐘時間。」他就在香格裡拉酒店的大廳lobby,見九大宗教,給我十分鐘時間。臨走的時候我就拽著師父的手:「您說說我修學應該怎麼修啊,師父?」不懂,因為我二00六年八月份才看是師父講的《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我到十二月份是四個月,我真的不知道怎麼修。我拉著師父的手,我說:「師父,我馬上要回國了,您老人家告訴我應該怎麼修?」
  • 學佛的四個階段:適合所有的人
    微信朋友圈中有許多剛剛接觸佛法的朋友,常常詢問如何開始學佛?那麼學佛的過程、步驟、方法到底是什麼呢? 如果不相信,即使勉強去做,也無法深入,心懷疑慮,這樣如何能做好呢? 正如患有疾病的人,只有對醫生的醫術有堅強的信心,才能配合醫生的醫療,病情才能康復,如果對醫生和藥品有所懷疑,那自然就不會配合醫生去積極治療,自身的疾病就難以治好。
  • 是什麼讓佛弟子產生「學佛用不著苦行」的錯覺?
    「苦行」在佛的眼中極為重要,他自己正是在伽倻山苦行林苦修六年,才最終得在菩提樹下證道成佛。佛的諸弟子中,迦葉尊者堅持苦行,佛為之「讓半座」。可見,苦行是一種重要,且必要的修行方式。為什麼如今的學佛人視而不見,甚至連忌葷腥,做個素食主義者都難以堅持呢?在許多人眼裡,學佛很簡單,開口念句「阿彌陀佛」,說聲「隨喜讚嘆」,之後該幹嘛還得幹嘛。
  • 學佛與修佛
    >             佛法博大精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但學佛與修佛兩者大為不同,一般的人大都停留在學佛的階段,學習理論確實可以增長你的見聞,也會啟發一部分智慧,但讀書式的學佛並不能真正解決你生活和修行中所遇到的問題,相反,你學得多,但沒有心性上達到開悟,會越來越煩惱,甚至會自相矛盾,大道理雖然知道,但總是有一層窗戶紙你無法捅破,「心理明白腿打顫
  • 我的學佛之路—學佛後的轉變----尤宏娟老師
    就連細菌、病毒等微細有情,早在佛陀示現的年代就教導過弟子,而我們還要經歷兩千五百年後科學醫療技術的發展,才證實它們(細菌、病毒)的存在,想一想、比一比,我的智慧和佛陀的差距,真不知道如何想像,還不只是天地懸隔!
  • 學佛必知:如何做才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你能做到嗎?
    昌樂法師《大願如地藏》 第25課《地藏經》二十五講,修行的標準,如何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它的標準是過有規律的修行生活。簡單來講,就是齋戒,十齋日。經常有人問我,怎麼樣才算很好的修行?對學佛的人來講,誦經拜佛有兩種情況,心情好的時候恨不得把頭磕破了,心情不好的時候,看到菩薩都煩。但我們要讓心情好的時候的那股學佛的勁頭,在心情不好的時候也能表現出功夫來。實際上,最應該修行的時候是心情不好的時候,怎樣能讓你恢復過來?可是往往心情不好的時候,很難有這個念力讓自己恢復過來。那怎麼辦呢?
  • 學佛的人可以求神問卜預知吉兇嗎?學佛的人怎麼樣才能獲得平安喜樂?信鬼神的人與學佛有衝突嗎?
    若是面臨世間法上與道業上必須作重大抉擇,而自己沒有足夠智慧作出抉擇時,可以仿照問神的方式,以筊杯向釋迦佛、觀世音、文殊師利……等諸大菩薩請求指示,也可以解決問題。但通常只要發菩提心,精勤修行,護持正法,向佛菩薩作法供養而作回向,一般都可以解決問題。  2、至於學佛人要如何才能獲得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