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海軍在凡爾賽條約體系下受到了嚴格限制,基本上不存在什麼主力艦,德意志級裝甲艦的建造才解了燃眉之急。而當希特勒上臺後,英國和德國籤訂了《英德海軍協定》。此舉促成了德國海軍第一級主力艦——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建造,於是德國在1935年開始建造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這也成為了德國海軍的正式崛起之路。
一、沙恩霍斯特級的研製
《英德海軍協定》籤訂後,德國海軍的主力艦噸位徹底解禁,雖然噸位有限,但也足以和各國對抗。可以說如果能夠妥善利用這些噸位,那麼德國海軍將會成為足以抗衡法國海軍。不過沙恩霍斯特級卻是兩個奇怪的玩意,因為他們原本是作為德意志級裝甲艦的四號艦和五號艦而建造的,而且四號艦和五號艦已經開始建造了。
在一戰後,德國因為受到限制,所以海軍疲弱。為了抗衡不斷發展的法國和蘇聯海軍,所以開始興建德意志級裝甲艦。而作為德意志級的四號艦和五號艦隊,在原本設計上,是則是為了加強對抗法國海軍而設計的。因為相比於英國海軍,法國海軍對德國的威脅更為嚴重。因此,新戰艦的設計就在德意志級的四號艦和五號艦的基礎上進行設計改造,因此沙恩霍斯特級也可以被視為,德意志級裝甲艦的後續發展型號。
在《英德海軍協定》籤訂前的1934年2月,德國海軍已經將改造指標交給了的德意志造船公司和威廉造船公司,希望可以得到能對抗法國敦刻爾克級戰列艦的新銳戰艦。所以設計時著重增加了戰艦的火力和防護。設計要求能在近距離上以九門280毫米主炮對抗缺乏裝甲防護的敦刻爾克級,同時能夠在近距離上抵抗敦刻爾克級的主炮攻擊,因此當時的德國海軍認為只要26000噸即可。
然而建造時德國海軍發現,沙恩霍斯特級建造時,排水量爆增,遠超當初的預計的26000排水量。而排水量的大幅度增加導致了原始設計中的穩定性和防護性以及重要的適航性大幅度下降。這是因為此時裝甲甲板不是預計中的低於設計水線,而是遠遠高於了設計水線。幹舷的丟失也因此而變得異常嚴重,船隻的穩性範圍大幅度丟失,且導致了甲板上的浸溼性變得惡劣,甲板船舷和舷外飄也必須進行重新修改。
恰逢此時《英德海軍協定》已經籤署完成,所以德國對沙恩霍斯特級做了重新的修改。在對艦船進行調查後,排水量予以上升,並重新進行了設計。設計結束後,沙恩霍斯特級的兩艘戰艦在1935年5月16日的重新建造,二號艦格奈森瑙號在1938年5月21日服役,而一號艦沙恩霍斯特號則在1939年1月服役。
二、沙恩霍斯特級的技術特點
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水線長均為226米,沙恩霍斯特號的全長為234.9米,格奈森瑙號的全長為229.8米,兩艘軍艦寬均為30米。它們的標準排水量為32,600噸,吃水8.3米,滿載排水量為38,700噸,此時吃水為9.9米。船舶的船體構型採用縱向鋼框架,船體被分為21個水密隔艙並且含有一個佔全長79%的雙底結構。
最初,該級的軍艦適航性並不令人滿意,尤其是當軍艦滿載時幹舷較低。為解決這一問題,格奈森瑙號和沙恩霍斯特號分別於1939年1月和8月加裝大西洋艦艏,但改裝後在較差海況時A號炮塔處仍然會有海浪影響。該級戰列巡洋艦艦員中包括56到60名軍官和1,613到1,780名水兵,當作為旗艦時將會增加10名軍官和61名水兵。
該級軍艦在最初設計中同裝甲艦一樣使用柴油機作為引擎,但最終採用蒸汽機。原因是設計時要求該級軍艦的輸出功率為裝甲艦的三倍,這就意味著每隻螺旋槳軸上的輸出功率需要高出裝甲艦的兩倍,也就是每軸40,000匹馬力。這樣的要求遠遠高於柴油機所能達到的極限,而高輸出功率的過熱蒸汽機則是最適合的選擇。沙恩霍斯特號採用三臺Brown, Boveri, & Co公司的齒輪傳動蒸汽機,格奈森瑙號則採用3臺日耳曼尼亞齒輪傳動蒸汽機。蒸汽機可提供58個大氣壓的蒸汽壓力,此時溫度達到450攝氏度,發動機的額定功率為160,000匹馬力。
該級軍艦的設計航速為31節,但在試航時,沙恩霍斯特號達到了31.5節,格奈森瑙號達到了31.3節。軍艦設計攜帶燃油量為2,800噸,在實戰時,加上額外儲備空間使得軍艦可以攜帶5,080噸燃油。滿載的情況下,沙恩霍斯特號以19節航速航行時的續航力達到了7,100海裡,而格奈森瑙號的續航力僅為6,200海裡。軍艦上的5臺發電機為全艦供應電力,每臺發電機由4臺柴油發電機和8臺汽輪發電機組成。總輸出功率為4,120千瓦。
沙恩霍斯特級兩艘軍艦均裝備3座三聯裝283毫米SK C/34 54.4倍徑主炮,三座炮塔採用前二後一布局。該型主炮是在德國級裝甲艦的主炮基礎上改進而來,雖然比大多數主力艦的主炮口徑小,但是擁有較高的射速。主炮的理論射速達到每分鐘3.5發,可發射330公斤的L/4,4穿甲彈和兩種315公斤的高爆彈,其穿甲彈的初速度可達到890米每秒。而出於防空需要,兩艘沙恩霍斯特級均配備有七座雙聯裝1055毫米高炮和八座37毫米機關炮,分別為戰艦提供遠程防空和近距離防護。
三、沙恩霍斯特級戰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1940年4月7日沙恩霍斯特級兩艦隊,一起駛入挪威北部海域作戰,為入侵挪威的部隊提供掩護。同年6月4日,沙恩霍斯特級在挪威的哈爾斯塔附近海域攻擊了盟國的運輸船隊,擊沉了一艘油輪和一艘運兵船,共計噸位19500噸。四天後,6月8日16時45分,沙恩霍斯特級兩艦發現了英國航空母艦光榮號,沙恩霍斯特號隨即開火,格奈森瑙號緊隨其後,光榮號航空母艦和護航的兩艘驅逐艦被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擊沉。儘管沙恩霍斯特號被魚雷擊傷,但這仍舊是一個勝利,隨後沙恩霍斯特號回到了船塢進行為期6個月的維修。
此後在1940年12月到1941年 3月末,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多次進入大西洋進行破交作戰,戰鬥期間共擊沉了24艘英國運輸船隻,總噸位達107704噸。這導致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全面報復,在兩艘船回到位於法國布勒斯特的港口後,英國皇家海軍派出了轟炸機對港口進行猛烈空襲。在1941年7月24日,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被英國皇家空軍數個中隊的B-17和B-24轟炸機轟炸而重創,開始了為期4個月的修理。
隨著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在對日宣戰的同時,也對美國宣戰。此時盟國的海軍力量已經大幅度上升,而德國水面艦隊則損失慘重,連俾斯麥號戰列艦都被英軍擊沉,希特勒再也無法相信大型軍艦能在大西洋取得勝利,遂冒險將船隻通過不列顛海峽撤回德國本土。沙恩霍斯特號此後被派往挪威作戰,切斷盟國至摩爾曼斯克的航線。而格奈森瑙號則因為希特勒不再相信大型軍艦,而拆除其火炮轉入預備役。
而在1943年12月25日,沙恩霍斯特號出航準備攻擊盟國護航運輸隊,卻不幸遇到了英國皇家海軍的主力,這其中就包括英國的新式戰列艦——約克公爵號戰列艦。在這場被稱為北角海戰的戰鬥中,沙恩霍斯特號被約克公爵號率領的巡洋艦隊逼入絕境,雙方展開激烈戰鬥。因為敵眾我寡,沙恩霍斯特號漸漸不敵,而沙恩霍斯特號的指揮埃裡希·貝伊中將和艦長弗立茨·欣策決定履行他們對雷德爾海軍元帥的誓言:「或全體官兵眾志成城奪取勝利,或高揚戰旗沉入海底!」最終在1943年12月25日19點57分,沙恩霍斯特號沉入海底,但在此之前,沙恩霍斯特號僅剩的兩門副炮仍舊在向英軍開火。全艦1968名德國海軍官兵魂歸大海,僅有36人獲救。
而格奈森瑙號則自1943年7月它就被擱置,沒有投入現役部隊中。在此期間,海軍試著將其280毫米炮塔換成俾斯麥級戰艦使用的380毫米雙連裝炮塔,還有要將它的船頭延長10米,並將它所有105毫米和150毫米的火炮全部換成22門128毫米的火炮。然而在1943年12月沙恩霍斯特號沉沒後該計劃就被放棄了。格奈森瑙號最後在1945年3月23日被鑿沉作為阻塞艦,戰後還被波蘭打撈了上來,切碎作為廢鐵處理。
結語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或許不如俾斯麥級戰列艦那樣出名,但是沙恩霍斯特級的一號艦沙恩霍斯特號卻為貧弱的德國海軍贏得了傳統海洋霸主英國的尊敬。在沙恩霍斯特號沉沒之時,英國海軍布魯斯·福拉塞上將對其約克公爵號的軍官說道:「先生們,這場對沙恩霍斯特號的戰鬥已經以我們的勝利而結束。我希望你們之中的任何人如果有一天受命指揮一艘船,面對多倍優勢的敵人時,能像沙恩霍斯特號的艦長一樣英勇地指揮自己的船。」
當約克公爵號率隊返航經過沙恩霍斯特號沉沒海域時,福拉塞中將率全艦軍官和儀仗隊,在甲板上列隊對沙恩霍斯特號致敬,並將一個象徵緬懷的花環投入海中。或許來自敵人的尊敬,正是對沙恩霍斯特級最好的褒獎與榮耀。
參考文獻:《德國戰鬥艦1939-1945》
《沙恩霍斯特號的沉沒》
《近距離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