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間8點上線,當天網劇指數榜便飆至一位。
實時熱度,全平臺、全類型作品綜合排名第一。
《重之極海聽雷》的成績如意料之中般「爆了」,但還有意料之外的驚喜,與數據同時上升的還有口碑。
特效驚豔、演技給力、故事緊湊高能頻出……
上線第二日,豆瓣便以8.6開分(超四萬人打分),目前處於2020新劇第二位(第一名是《隱秘的角落》8.9分)。
初開播的好成績一定程度上會帶有IP與演員人氣加持的「水分」,觀眾給出高分好評卻只能靠作品質量保障,顯然,《重啟》當下已穩坐口碑人氣雙面爆款地位。
與當下的好口碑完全相反,2018年《重啟》官宣時曾激怒了部分盜墓筆記系列粉絲,引發過網絡罵戰。
彼時,身兼本劇編劇、監製身份的原作者南派三叔(徐磊)一度被推上熱搜,關聯詞惡意滿滿。
為何原作者會受到攻擊?
根本原因在於盜墓筆記系列作品翻拍質量、選角良莠不齊,深度參與影視劇製作的原作者南派三叔被視為不愛惜「孩子」的後爸,承受輿論反噬。
而《重啟》的面世則成了部分粉絲眼中又一部不負責任的翻拍,這個看法形成的導火索是因吳邪一角花落當年「大爆款」朱一龍。
質疑者給出的理由很直白:
其一、朱一龍內斂的性格與吳邪不符;其二、朱一龍不夠年輕帥氣。
看起來似乎有理有據,但核心還是對南派三叔不信任與「爆款」演員標籤的偏見。
因為不信任與偏見,讓不少人忽略了大器晚成的朱一龍並非只有一張「臉」的流量演員,《重啟》時期的吳邪也非二十出頭的「小鮮肉」。
在作品開播前,南派三叔與劇組給出再多解釋都是無意義的,如今,這些質疑也隨著《重啟》的上線已經被好評聲掩蓋。
朱一龍演技打臉質疑者,一個白眼立住靈性吳邪
《重啟》故事發生在《沙海》之後,鐵三角金盆洗手,小哥歸隱深山,吳邪與胖子做點古董生意,順便也兼做文物顧問。
剛出場時,吳邪遺留了《沙海》時期的滄桑,不修邊幅的造型瞬間給老觀眾致命一擊:吳邪的確老了啊。
這是自然賦予的規律,年輕時瘋狂過、熱血過,到了中年,平淡的生活似乎磨掉了天真的對世界的探索欲望。
但,本劇對朱一龍最大的挑戰並不是演出人物的滄桑,因為這位清新脫俗的小郎君到了中年,還保留著胖子口中的天真痕跡。
看到損友登門時下意識的翻白眼動作相當靈性,迅速將觀眾拉回對小哥的記憶,人物性格立得穩穩噹噹。
滄桑與「天真」自然相容很考驗演員,稍微靠前會過於沉悶,稍微向後又有裝嫩之感,更何況,此時的吳邪還要經歷一次「重啟」。
開篇不久,他便在一次意外中得知自己僅剩三個月生命,傷感、悲愴撲面而來,朱一龍將吳邪得知患病後的情緒轉換詮釋的很動人,這一段演技足以打臉所有質疑者。
患病的吳邪絕望嗎?他的前半生已經足夠精彩,體驗過他人終身不會經歷的生活,好友平安,生活平靜,沒有絕望,但有遺憾。
遺憾仍舊沒有三叔的消息,年輕時他曾執著尋找,中年的他卻一度選擇忽視三叔的失蹤,因為這樣就可以洗腦自己:三叔還活著,生活在世界某個角落。
當發現生命即將走至盡頭時,吳邪不想再麻痺自己,「男人不懼生死,但求死而無憾」,既然這樣,那便不讓自己遺憾吧。
於是,吳邪「重啟」了。
剪掉了錫紙燙,脫去寬鬆家居服,瀟灑清新的小三爺回歸,陽光與朱一龍的明朗的笑容相輝映,看到這個畫面,只有真愛粉才能對胖子的激動感同身受。
在這場戲裡,朱一龍顯得更「老」了,微笑時眼角的褶子藏也藏不住,導演與演員也沒有想過隱藏這些褶子,他們更想放大。
因為,這是《重啟》中吳邪的重要標誌,此時的他,魅力不在於光潔無暇的皮膚,甚至無需年輕矯健的身手,要的就是帶著歲月痕跡的小三爺。
曾經,有人認為朱一龍之於吳邪是「又老又醜」的選擇,這張無修飾的臉可以證明吳邪的皮相的確「老了」,骨相卻越來越動人。
朱一龍立住了,《重啟》其他演員的表現也相當不俗。
胖子是《沙海》驗證過的陳明昊,二叔是影帝胡軍,兩位實力派穩穩拿捏角色氣質。
小哥的演員黃俊捷是個98年的新人,除了身材消瘦點外沒其他毛病,目測會成為爆款小生預備役,他的小迷弟劉喪外形辨識度也很高。
目前出場的人物形象都很貼合角色,演技平均水平喜人,連飾演東南亞小女孩的配角都很有個性,這些演員讓《重啟》完全脫離演技風險。
特效瘋狂搶風頭,每一集都能看到經費在燃燒
演技穩了,作品吸引觀眾還需要劇情加碼,這一次南派三叔親自操刀的劇本發揮穩定,節奏緊湊內容充實,第一集就釋放了大量信息。
不過,七話第一次因為特效、布景而忽略了對劇本的執著,因為《重啟》特效與布景過於優秀。
特效之密集。
探險題材尤其是盜墓類的探險題材一定缺不了特效助力,宮殿、奇屍、異怪以及驚悚鏡頭,都需要特效參與。
但礙於特效經費負重過大,很多劇會選擇把特效用在重頭戲上,然,《重啟》似乎擁有花不完的經費,特效密集度在當下的國劇中實屬罕見。
幾乎每集都在大場面特效戲,開局一段簡短回憶三叔的戲份不僅搭建了宏大的墓地布景,還有濃鬱的驚悚渲染。
隨後的劇情裡,所有需要特效、對布景要求高的細節都被密集呈現了出來,精彩大場面讓觀眾應接不暇。
特效之真實。
特效用的多並不代表效果一定會好,電影版《雲南蟲谷》大半程都有特效參與,給出的效果卻如看三維動畫片,鏡頭缺少真實感。
但,《重啟》的特效團隊目測應該會成為接下來國產劇熱衷的選擇,涉及到特效的鏡頭真實感濃鬱,觀眾紛紛給出「滿分」讚賞。
國劇特效收穫「三毛」、「五毛」很常見,能夠高密度且每一幀特效畫面都收穫滿分讚賞的,一隻手便能數得過來。
真實感濃烈的特效鏡頭,讓《重啟》畫面更有質感,也讓作者的腦洞完美呈現,高度完成了探險題材的重要畫面基底。
特效之驚悚。
探險題材的魅力之一是驚悚,《重啟》求生欲很強,主角每一集必然要為保護文物背書,特效也規避了血腥殘忍的畫面。
但他又完美保留了劇情裡的驚悚感,這一點特效與道具助力很大,突然躍出水面的怪物、出現在主角身後的乾屍,頻繁向觀眾發出高能預警。
個人最愛劇組對人皮女俑的神還原,當七話從鏡頭裡品出一股「吳邪和女俑同框的鏡頭真浪漫啊!」時,瞬間有種頭皮發麻的感覺。
飄逸美感裡夾雜的毛骨悚然,真是絕妙的體驗……
看完這些特效鏡頭,七話也終於明白為何《重啟》會有著S+級大製作稱號,畢竟,演員和劇本可匠心保障,特效做到這麼完美,卻還要加一個燃燒的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