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趵突泉號稱「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有幾股水?人們幾乎都會脫口而出:「三股!」但泉粉們你們知道趵突泉曾經有「九股水」嗎?不如跟隨泉崽細細品讀文章,追根溯源吧~
「三股水」或源於16世紀初
趵突泉池內清泉分為三股,噴湧如白雪三堆,在水盛時可高達數尺!
趵突泉位居濟南72名泉之冠,是泉城濟南的象徵與標誌,泉水清冽甘美,據說用趵突泉水來煮茶,味醇色鮮,有人常來此品茗,素有「不飲趵突泉水,空負濟南遊」的說法。
趵突泉著錄經傳可以追溯到2700年前,但是在明代以前,一直缺少三股水的記載。
據喬宇和谷繼宗的記載可以說明,趵突泉的「三股水」或出現在16世紀初期。最早提到趵突泉「三股水」的是距今500年前山西樂平人喬宇的《觀趵突泉記》:
之後,濟南籍作家谷繼宗在《重修觀瀾亭記》也寫道:「……其平地湧泉三孔,名曰趵突泉,為七十二泉之冠。」
到了清代時期,關於趵突泉「三股水」的記載則越來越多。
懷應聘在《遊趵突泉記》中也寫道:「其水自三穴中湧出,各高二三尺。怒起躍突,如三柱鼎立……」;施閏章《學餘堂文集》中《趵突泉來鶴橋記》,稱趵突泉「三穴觱沸,高數尺」。
再如王培荀的《鄉園憶舊錄》,不僅寫到了三泉噴湧,還說轟然雷震:「城南趵突泉最奇,平地噴湧直上,並列者三,各高四五尺,轟然雷震。」
1927年出版的《濟南快覽》介紹趵突泉時,認為三股水的由來是「石板壓之」:
當然,這究竟是在何時、由何人所為,記載語焉不詳,雖說「其說可信」,恐怕也是基於民間傳說的推論罷了。按上述說法,趵突泉原本就是「一股水」,只是由於「石板壓下」,它才從「一股水」變成了「三股水」。
實錘了!90年前變成「九股水」
1930年時的趵突泉共有九股水,除去原有的三股水外,1931年又在來鶴橋東、西各人工開鑿了三股水。
1932年的一期《民眾周刊》中有篇《濟南風景似江南》的文章,就曾寫到趵突泉九股水的景象:
同年,老舍在8月出版的《年華》第一卷第十七期上發表《趵突泉的欣賞》,除了對那「三個大泉」讚美外,也寫道:「新近為增加河水的水量,又下了六根鐵管,做成六個泉眼,水流得也很旺。」
1934年出版的《濟南大觀》記述了當時趵突泉九股水的情景:
同年刊行的《濟南西關趵突泉記》一文中記載:「池中舊有三泉,南北排列,相距尺許,泉水由池底,向上湍流,高出水面數寸,勢如沸騰,狀若牡丹,汩汩有聲,終年不息,故名曰趵突泉。」
作者還看到,「近於池東,石橋左右,復各建三泉,亦系泉水突起,上騰尺餘,參差不齊,形狀各異。」人工所造的兩個「三股水」,李子全說「較舊泉之水聲巨而勢烈」,結合其他記述可以看出,當時人工的六股水高度不定,有時高於或低於「三股水」的高度。
著名作家艾蕪先生1934年12月31日在《申報》上發表《趵突泉》一文,他在趵突泉看到情景:
文中雖然沒有說明那「並不冒出」的是自然三股水還是人工六股水中的兩三股,但是,江蘇文人倪錫英1935年見到趵突泉九股水時,就發現:「新近又下了六根鐵管子,可是泉水都沒有那原來的三個冒得那麼旺。」(《都市地理小叢書·濟南》)
九股水的景象大約消失在20世紀30年代末,六股人工泉不知所終,趵突泉而後又恢復了原來「三窟迸發」的景象,濟南的市民們仍以「三股水」來親切稱呼趵突泉,現在基本很少有人對趵突泉曾有九股水的有印象了。
來源:天下第一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