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蛋會成「化石」,為何雞蛋只會變臭腐爛?它們有什麼不同

2021-01-15 5樓的男人a

曾經的地球青山綠水,花紅草綠,好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但那時沒有鳥語,只有花香。天空中飛飛翔的是身體龐大的翼龍,大地上的嘶吼聲來自霸王龍,劍龍,蛇頸龍等恐龍家族的成員,它們絕對是當時地球的霸主,也是當時地球的主人。

小行星撞擊前的恐龍世界

6500萬年前,不遠處的外太空中,快速飛來一顆直徑達到10公裡的小行星,直接撞擊在地球的表面,瞬間,整個地球都顫抖了起來,小行星釋放的能量是整個廣島原子彈的10億倍,這次的撞擊,也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小行星撞擊地球後的世界

6500萬年後的今天,人類想一睹恐龍的風採,只有靠偶爾從地下挖掘出來的恐龍化石來自行腦補了,但是就是這一次小行星的撞擊,不僅讓恐龍迅速的滅絕形成化石,也讓恐龍未孵化出來的蛋,跟它們的父輩一樣,被埋入地下,形成了見證那段歷史的化石。

恐龍化石

恐龍蛋如何變成化石的呢?

恐龍蛋變成化石,還是與那次的小行星撞擊有關,當時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後,由於巨大的能量釋放,揚起了一層厚厚的灰塵,並且還引發了大規模的火山爆發。

當這些火山灰與灰塵下落後,就覆蓋在還未孵化的恐龍蛋上,時間長了就覆蓋上了厚厚的一層,而由於火山灰等物質,能夠有效的阻擋微生物對恐龍蛋的分解,所以恐龍蛋在這些物質的保護下,能夠始終保持當時的結構狀態。

經過漫長的時間,恐龍蛋中的大部分物質,被周圍的礦部位替換掉,就形成了擁有恐龍蛋外形的礦物質蛋,所以說這個蛋,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蛋了。

恐龍蛋

雞蛋為什麼變臭腐爛?

日常生活中,雞蛋之所以變臭腐爛,大部分是因為微生物跑到雞蛋內部大量繁殖造成的,事實上雞蛋變臭腐爛的原因不是雞蛋殼,但是由於雞蛋內部在孵化過程中需要氧氣,所以蛋殼上就有一層細細的孔,供氧氣進入雞蛋內部。

這就給了細菌可乘之機,造物主在製造雞蛋的時候,也想到了這一層,所以在雞蛋殼部位有一層膜,蛋黃的外部還包裹一層膜,可以說是上了一道雙保險,目的是保護雞蛋內部不受微生物的侵襲。

臭雞蛋

但是雞蛋即使有兩層膜的保護,但是也經不住微生物長久的攻擊,所以雞蛋都有一個保質期,而過了保質期,就說明微生物很有可能在有效的時間內,攻破雞蛋的保護層。微生物對雞蛋的破壞一般分為三步:

首先是初期的時候,微生物把蛋清中的蛋白質分解掉,使其失去活性,形成貼殼蛋

繼續分解,把包裹蛋黃的那層膜分解掉,讓蛋清和蛋黃混合在一起,形成散黃雞

在微生物進一步分解下,雞蛋內部的蛋白質分解成硫化氫、胺類、糞臭素、吲哚等腐敗物質,形成顏色發綠,發黑的臭雞蛋,也最終腐爛掉。

這種蛋雖然變黑,但是沒壞,放心大膽的吃

雞蛋可不可以跟恐龍蛋一樣變成化石?

嚴格意義來講,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在發現眾多的遠古化石中,有一些是昆蟲,植物,甚至是無脊椎動物等都可以變成化石,所以雞蛋變成化石也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要滿足幾個條件。

要有阻擋微生物分解的物質迅速包裹起來,這一點非常的重要,不然在微生物的降解下,會迅速破壞其結構。像恐龍蛋是有火山灰等物質包裹,三葉蟲等是海底的海泥覆蓋包裹

在災難來臨後,整個地球被一層厚厚的灰覆蓋

需要足夠長的時間,讓外部的物質替換掉有機物,形成一個擁有外形的礦物質蛋,而在漫長的替換過程中,如果被暴露在外也將前功盡棄,不能成為化石。受周圍物質環境的影響,這一過程要持續若干萬年。

最好要有堅硬的有機物質,在形成化石的初期地質活動中能抵擋外部的壓力。在海底有利的條件下,像水母,三葉蟲等無脊椎動物,雖然沒有堅硬的有機物質,但是在海底海泥的包裹下,雖然山川移位,海泥可以較快的變成為頁巖和石灰巖,可以有效的保護包裹其中的遺體,這也是為什麼海洋生物容易變成化石的原因。

海洋無脊椎生物化石

所以說,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加上合適的條件,雞蛋和恐龍蛋一樣變成化石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恐龍蛋化石中提取DNA

在很多科幻作品和影視劇中,都有從恐龍蛋化石中提取DNA的場景。這麼做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這是一點依據都沒有,恐龍蛋中的有機物質經過大約10萬年的降解,就基本全部被降解掉了。雖然保持一個蛋的外形,但是其內部卻是一顆石頭的心,所以,想在石頭中提取恐龍的DNA,這想都不要想。

電影中人與恐龍同時出現的情景,是永遠不可能出現

結語:6500萬年前的那次撞擊,雖然消滅了恐龍,但是由於那次撞擊的存在,也在機緣巧合下,保存下數量不少的恐龍蛋化石。人類的祖先也是在那一次毀天滅地的撞擊後,逐漸走向歷史的前臺,成就了現在的人類,說心裡話,人類還得感激那次的撞擊,不然今日的地球上是恐龍、還是人類的天下真的很難說。(這裡也給我們一個小啟示,要善於在危機中抓住機遇,人類的祖先就成功的做到了這點,才給了後輩們崛起的機會)

相關焦點

  • 旅途中發現一種特殊恐龍蛋化石,它是鹹蛋、皮蛋還是白煮蛋?
    遊覽期間,納瓦霍族的本地嚮導帶著去了一個新發現的恐龍化石區域:一塊棕紅色的高地。那裡有許多恐龍化石,我粗粗數了一下,光是肉眼可見的,曝露在地表的各種恐龍化石就有上百具之多。除了恐龍骨骼化石之外,地表上貌似還有不少「恐龍窩」。為何說是恐龍窩?因為我發現在一小片地面上,就有好幾十組恐龍蛋化石!
  • 這個地方,隨處可撿到恐龍蛋化石,是侏羅紀時代恐龍樂園!
    在這次河源之行中,我參觀了國家級「中國古代動物博物館恐龍蛋博物館」。豐富的化石展示讓我不僅對恐龍的真實存在毫不懷疑,而且對遠古時期生活在地球上的動物的起源、進化、繁衍和滅絕有了直觀而深刻的認識。恐龍蛋博物館,又名河源恐龍博物館,位於河源市濱江大道旁。它看起來像是甦醒的種子。它位於桂峰山腳下,沿著山蜿蜒上升。它是對有900多年歷史的桂峰塔的補充。
  • 「世界第一恐龍蛋化石群」在呼救
    盜挖偷賣甚瘋狂千古罪人誰敢當1998年12月22日,筆者趕到青龍山,在十堰市地礦局有關人員陪同下採訪了青龍山恐龍蛋保護區。離青龍山保護區尚有2公裡路程時,記者在路的兩旁就能見到盜挖者留下的洞穴。到保護區後,只見滿山遍野洞穴密布,整個青龍山被踐踏得像一個巨大的蜂窩。
  • 恐龍蛋化石流失黑市調查:公司化收購 或流出海外
    如此珍貴的一批化石被發現,本應受到各界關注,但在河源市民眼中,卻是見怪不怪。記者調查發現,從1996年河源發現恐龍蛋化石至今,盜挖現象時有發生,此前甚至出現施工爆破現場村民哄搶化石的情景。大量化石流入民間,甚至在河源催生出了配套的加工產業鏈。恐龍蛋在黑市熱銷令盜挖者趨之若鶩。有拍賣公司向記者表示,化石流到國外並不是什麼難事。
  • 軟殼的恐龍蛋化石,科學家認為它來自昔日的海洋霸主——滄龍
    早在2011年,一組智利研究人員發現了這顆恐龍蛋的化石,發現地點離那具被叫做Kaikaifilu hervei的10米高的滄龍遺骸的發現地,只有不到200米遠。當時研究人員報告稱,儘管這顆恐龍蛋化石跟滄龍遺骸很近,但他們無法確定這顆蛋就是來自滄龍。
  • 日本發現世界最小恐龍蛋化石,重量僅10克,看起來太可愛了
    日本發現世界最小恐龍蛋化石,重量僅10克,看起來太可愛了提起恐龍,在我們的印象中,它們都是龐然大物,畢竟在電影《侏羅紀公園》中,恐龍出場的畫面非常的令人震撼,人類在它們的面前,顯得非常弱小。不過事實上,恐龍的種群非常龐大,不同的恐龍物種,個頭大小也都相差得非常懸殊,比方說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恐龍「地震龍」,它們的身長可以達到36米,而最小的美頜龍卻僅有0.86米。日本發現世界最小恐龍蛋化石根據《新華社》6月24日的報導,在日本西部一處白堊紀早期的地層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世界上已知最小的恐龍蛋化石,它的寬度約為2釐米,長度不足5釐米,重量僅10顆。這是什麼概念呢?
  • 小學生河岸邊遊玩 意外發現一窩完整的恐龍蛋化石
    經河源恐龍博物館專家辨認,確認出土的這11枚「石蛋」是一窩完整的恐龍蛋化石。  小學生辨認出「圓形石頭」是「恐龍蛋」  昨日10時許,河源市民李小芳帶著兒子張仰喆來到東江大橋附近的東江河邊遊玩。張仰喆在大橋便道護坡尋找石頭時,無意中發現紅砂巖層中有一枚圓形的石頭露出了土面,類似老師上課時跟他們講的「恐龍蛋化石」。
  • 廣東居民偷藏213顆恐龍蛋化石 當地施工現場哄搶化石是常事
    2015年8月5日訊,7月30日凌晨,廣東河源警方在一次突擊檢查中,在一當地居民家中查獲被盜搶的恐龍蛋化石213枚,同時繳獲一具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事後經初步鑑定,這具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為遼寧遼西出土的鸚鵡嘴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多為來自河源的白堊紀晚期圓形恐龍蛋化石。
  • 恐龍媽媽:實不相瞞,有時我確實會踩到孩子,它們太小了……
    而首位報導它們化石的研究者克裡斯蒂娜·科裡·羅傑斯(Kristina Curry Rogers),也正是這篇描述掠食龍寶寶的論文的第一作者。此前,巨龍類的寶寶長什麼樣子一直是個謎。成年掠食龍的體長約達15米,脖子立起來大概能有近30米高——比十層樓還高!若不是發現了巨龍類的恐龍蛋,一些古生物學研究者甚至一度認為,巨龍類得要能夠胎生,後代才有機會長這麼大。
  • 廣州東朝文化:稀世珍寶——恐龍蛋化石
    恐龍是卵生生物,在其滅絕時除了留下化石的骨骼外,還有未被破壞的恐龍蛋,成為考古學家研究這古老生命的重要資料,也是現代人類對探索過去歷史的重要途徑之一。下圖為藏友劉先生帶來的一款雙體恐龍蛋化石,價值更是難以估量。Dinosaurs are egg-bearing creatures.
  • 廣東一民居中查獲213枚恐龍蛋化石與一套恐龍化石
    廣東一民居中查獲213枚恐龍蛋化石與一套恐龍化石) "← →"翻頁 2015年8月5日消息,廣東河源警方在一次突擊檢查中,在一當地居民家中查獲被盜搶的恐龍蛋化石
  • 浙江義烏髮現一億年前恐龍蛋化石
    2017年2月28日,考古工作者在收集整理新發現的恐龍蛋化石。最近,工作人員在浙江義烏赤岸鎮的一處建築工地挖出了恐龍蛋化石,經浙江自然博物館恐龍研究專家勘察分析,確認這是中生代食草恐龍下的蛋。 據悉,不久前義烏博物館工作人員曾在距這窩恐龍蛋化石數米遠的地方也發現過恐龍蛋化石,且兩窩恐龍蛋的形狀、大小和色澤都很相近。
  • 野外散步發現恐龍蛋化石,網友好奇:為啥又是四名學生發現的呢?
    按道理來說,發現奇怪的土塊很正常,我們上學的時候,也經常在野外發現一些奇形怪狀的東西,可是誰也不會往恐龍蛋化石這一方面想。四人開始也只是感到奇怪,學生小章表示:「我們都覺得這些石頭很奇特,想到以前老師也講過萍鄉發現大量恐龍蛋化石的事,隨後用手機在網上進行了一番查閱,感覺疑似恐龍蛋化石。」
  • 廣東一小學生發現11枚恐龍蛋化石 距今6600萬年
    2019年7月23日,廣東河源,9歲小學生張仰喆與其母親在江邊遊玩時,意外發現並辨認出1枚疑似恐龍蛋化石。隨後河源恐龍博物館工作人員趕到現場發掘,現場總共挖出一窩總共11枚距今6600萬年前的恐龍蛋化石,之後,博物館將組織專家對恐龍蛋化石進行修復和檢驗。
  • 館藏恐龍蛋化石之多創金氏世界紀錄,現實版「侏羅紀公園」在這
    河源盆地100多平方公裡的紅砂巖層,厚度達4000米,到底埋藏了多少恐龍蛋?他們一次次靠近答案,但從未揭開。「不僅裸露在巖層表面的化石很多,有的山頭每層都有,甚至隨便施工炸山就能發現。20米高的小山丘一炸開,發現了237枚。」黃東說,「哪怕在河源市恐龍博物館新館工地上,都發掘出一窩16枚恐龍蛋化石,至今還有3枚露在館牆邊的石壁上。」
  • 南極洲發現恐龍時代最大的恐龍蛋化石!軟殼還能保存至今……
    魯維拉爾說,這枚動物卵有一層「很薄的」軟殼,其母體可能是滄龍,長約「7至17米」。魯維拉爾說:「這次發現讓我們知道了存在這種尺寸的軟殼動物卵。這類動物卵的質量上限約為700克,而新發現的這枚卵重達6.5千克,突破了這個上限,可比擬馬達加斯加象鳥的巨卵或非禽類恐龍中最大的卵。」
  • 萍鄉經開區一廢土堆中發現六枚白堊紀晚期恐龍蛋化石(圖)
    恐龍蛋化石裸露在外的蛋殼表面有多處碎裂,表面凹凸不平 恐龍蛋化石裸露在外的蛋殼表面有多處碎裂  接到消息後,萍鄉博物館也立即派專業人員前往現場查看,證實這些橢圓形的石頭為恐龍蛋化石。5月14日,中國江西網記者在萍鄉博物館看到,恐龍蛋化石裸露在外的蛋殼表面有多處碎裂,表面凹凸不平,損壞較為嚴重。順著石塊表面的蛋痕數過去,這塊石頭內有6枚恐龍蛋化石。
  • 澳破獲最大化石走私案 流失中國恐龍蛋「回家」
    經過一年多的縝密合作,警方近日在澳西南部查獲了大批從中國走私入境的恐龍蛋和古生物化石。在調查結束後,這批重達20噸、共計1300餘件的古生物化石,很快將交還給中國。  這批化石是澳聯邦警察於上周在西澳大利亞州首府珀斯以南75公裡的曼哲拉查獲的。當天,警方突查了當地兩家古玩商店和一戶民宅,從中繳獲了這批市場價格估計在500萬澳元(1澳元約合6元人民幣)的國寶。
  • 17000多枚恐龍蛋化石!創下世界之最!
    而在廣東河源,蓋個房子,修條道路,就有可能挖到恐龍蛋化石!這裡是名副其實的"中華恐龍之鄉「,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同時擁有恐龍腳印化石,恐龍蛋化石,恐龍骨骼化石的」三位一體「地區。 河源恐龍蛋化石數量如此驚人!已發現恐龍蛋化石的總數量有17000枚!打破金氏世界紀錄並一直保持!這些恐龍蛋化石大部分都收藏在河源恐龍博物館內。
  • 10歲男孩遊玩期間,扒出一窩「石蛋」, 專家鑑定為恐龍蛋化石
    前兩天上午,在廣東省河源市的寶源學校,有一個名叫張仰哲(化名)的小學生在和媽媽遊玩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一枚圓形的石頭蛋,經過當地恐龍博物館工作人員的現場發掘,總共挖出十一枚這樣的石頭蛋,而這些了居然是一窩完整的恐龍蛋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