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土心理,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今天早上一家人計劃開車去拜訪嶽父母的親戚,早上9點30分左右,嶽父、嶽母和3歲的小女兒還有我,我們一起出發,我先將車開到樓下靠邊停好,嶽母上車坐前排副駕駛位置,嶽父抱著女兒坐後面,此時我們要讓女兒坐後排的安全座椅, 但是女兒不幹了!我看到女兒雙臂抱著放在胸口,後背靠著後排座椅的靠背,眼睛目光照向駕駛座椅後面的下半部位,嘴裡發出 「哼!不要!」的聲音。
我感覺得到女兒有些生氣了,尤其是當嶽父母都要求她坐安全座椅時,否則就不能出去玩了,要被警察抓走的! 女兒用更堅定的語氣說到:「 不要! 不要!我就不坐安全座椅!「
孩子生氣時,內心很難受
我知道此時有衝突發生了,必須要先處理下孩子的情緒,我的育兒機會來了,孩子成長的機會也到了!我把車停好,拉起手剎,走到左後門,打開門,進去,俯身,蹲在女兒面前,目光平視著女兒的眼睛,用溫和的語氣說到:「寶貝,爸爸感到你有些不開心! 因為你不想坐安全座椅,而我們要求你必須坐,你覺得很生氣,是嗎?「
女兒嗓子眼裡發出一點點柔弱的聲音:」嗯。「
蹲下,溫柔的聆聽孩子的情緒
我用慢一點的語速說到:」寶貝,謝謝你回應爸爸!你可以告訴我,你不想坐安全座椅的原因嗎?「
女兒指著安全座椅的安全帶:」這裡太擠了!「
我:」這裡太緊了,讓你很不舒服,所以才不想坐的是嗎?「
」是呀!哥哥也是這麼緊的嗎「 女兒說道。
我: 」哦, 你是看到上次哥哥坐安全座椅很不開心,因為他說太緊了,你也覺得你自己坐時,也會不舒服對嗎?「
女兒: 」嗯。是呀!「
我:」那爸爸幫你調一下可以嗎?「
女兒:「不要! 」
我:「。。。「
說實話,我此時也有些生氣了,因為嶽父母也有些著急了。但我還是得平復自己的情緒。
我:「寶貝,你知道嗎?警察叔叔規定,小朋友坐車,必須要坐安全座椅的!這樣更安全。否則,當警察叔叔看到小朋友沒坐安全座椅,爸爸會被扣分的,還會被警察叔叔批評的,爸爸很擔心你的安全,也擔心被扣分和罰款!」
女兒:「不要,我到滑滑梯再坐!&34;寶貝,為了安全,小朋友都要坐安全座椅的「
結果我還想繼續和她溝通呢,沒想到,女兒直接回應我說:」好的,我也坐安全座椅,但是你要幫我調的別太緊哦!「
我:「好的,沒問題!」
我一邊幫她綁安全帶一邊說道:「謝謝你對爸爸的信任,剛才你說到滑滑梯這裡就坐安全座椅,現在你果然坐好安全座椅了,爸爸很欣賞你說到做到,太棒了,爸爸愛你!」
問題圓滿解決,我很開心!女兒的狀態也調整好了,也很開心,我們就一路開心的出發了!
總結與反思:
孩子不坐安全座椅肯定是有原因的,內心已經不舒服了,如果我們再使用這種威脅、恐嚇的方式跟孩子溝通的話,他可能更難受,更抗拒,此時不管你再和她說什麼,她也聽不進去了。
並且當孩子聽到不讓出去玩時,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說話不算話,出爾反爾,沒有安全感。很恐懼。
根據腦科學家的研究,孩子的理智在這個年齡段,並不夠健全,當有不舒服時,只會通過情緒的方式發洩出來,並不會像大人那樣,可以通過理智進行調節,不坐不行,這是法律規定,就自然調整過來了。小孩子不會,她可能又覺得哪裡不舒服,還是不想坐,此時如果對孩子罵一通,她更委屈,於結果無益,此時再說什麼她根本聽不進去,而父母可能更生氣,最後愈演愈烈,可能會打罵孩子結束。
此時我們要做的,只是耐心地傾聽!
就像父母規中所說, 只有鼓勵和讚美才能帶給孩子自信和力量!批評、指責、埋怨只是在發洩我的情緒,傷害孩子的心靈;我要多聆聽孩子的心聲,而不是急於評斷孩子,因為我知道聆聽才是最好的溝通。
陪伴孩子的過程充滿著酸甜苦辣,這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充滿智慧的應對,當然這個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那麼就體驗它,享受這個過程吧!接納這個過程,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自己也會越來越從容,越來越智慧,遇見更好的孩子,同時最重要的,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