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鑫
下面是高二物理講到靜電感應時經常遇到的問題,問題如下,解析選自學科網。
本文是靜電場電像法的應用,常規教學的深入思考。可用於自主學習,競賽與自主招生訓練練習。
如圖所示,帶正電荷的球C靠近不帶電的枕形金屬導體AB的A端,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先移走球C,再將A、B兩部分從中間分開,則A端帶負電,B端帶正電
B.保持球C的位置不動,用手去接觸B端,則A端帶負電,B端帶正電
C.保持球C的位置不動,用手去接觸A端,則A端帶負電,B端不帶電
D.若先移走球C,在移走球C的過程中,枕形金屬導體中的正、負電荷同時分別向A端和B端移動
【解析】
A.圖中枕形金屬導體AB在帶正電的小球附近時,AB上的自由電子會向左端運動,A端因有了多餘的電子而帶負電,B端因缺少電子而帶正電.若先移走球C,在移走球C的過程中,枕形金屬導體中的負電荷向B端移動,中和B端的正電荷,然後兩端都不帶電,再將A、B兩部分從中間分開,則A端不帶電,B端不帶電,故A錯誤.
BC.用手去接觸金屬導體AB時,無論是用手去接觸A端還是接觸B端,因人體和金屬導體AB都是導體,會使人體和大地的電子流入金屬導體AB,則A端帶負電,B端不帶電,故B錯誤,C正確.
D.在移走球C的過程中,枕形金屬導體中的負電荷(電子)向B端移動,帶正電的原子核不能移動,故D錯誤。
=====================================================
問題在這裡?C選擇真的正確嗎?
不少中學老師和同學會認為B端不帶電,理由:導體與地球連接和地球構成一個整體,在靜電感應中,近端感應出負電荷,遠端感應出異種電荷,導體內部無靜電荷。這裡認為地球為遠端,A為近端B為內部,所以B不帶電。
我贊同前面的理由,但是把B理解為內部,所以不帶電還需考慮。
=====================================================
下面找分析一個類似的問題,為了方便定量計算,將導體形狀設置為球形,將C簡化為點電荷。問題如下:
這個問題可以用電像法來做定量計算(關於電像法,感興趣的同學們可自行找相關資料學習,這裡做簡要說明)
下圖是不等量異種電荷電場線的大致情況(q>q』)。下面我們要證明在這個電場中電勢為零的等勢面是一個球面。
回到上面的問題,接地導體球表面是一個電勢為零的等勢面。在球外部空間的電場分布情況應與上面討論情況一致。
下面根據球體半徑R,電荷q,電荷q到球體中心距離d,來確定q』及其位置x。
要說明B端表面有沒有電荷,只要計算一下+q、-q』在表面導體外緊靠導體表面處產生的電場強度是否為零就可以了(導體表面電場有突變),該處電場強度與導體表面對應點的電荷密度成正比(關於這個結論的說明見附件)。或者這樣理解有電場強度就有電場線,電場線必須終止或起始於電荷。
下面計算B處(導體外緊靠B點處)的場強,導體外電場強度連續。
可見B處(導體外緊靠B點處)的總場強是向左的,即該處電荷密度不為零,帶負電。或理解為有電場線終止於該處的負電荷。
==================================================
附件——選自梁燦彬《電磁學》
歡迎老師們及熱愛物理的同學們交流研討高中物理教學問題,
高中物理競賽及自主招生問題,
建設一個自主學習研討的平臺
您的點讚與轉發是心翼物理開發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