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拆書幫」之後好奇之下去搜到了這本書。
扒拉了一下目錄之後發現,真是不得了:這不是專治「閱讀拖延症」的剋星嗎?
秉著「有好東西就要分享」的原則,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這本書。
有一次在趙周的培訓課結束後,有個學員意猶未盡的和他聊了40幾分鐘。
他就想:都是那麼熱愛學習的人,他們真的要一直通過培訓的方式來學習嗎?
能不能自己通過閱讀學習來提升技能?於是他就有了創立拆書幫的想法。
拆書幫正是基於拆書法,把學習愛好者培養為拆書家為使命,以熱愛拆書學習法的青年組織的社群為基地的非營利性組織。
《這樣讀書就夠了》的主要內容,就是圍繞著「拆書法」來闡述的。
這本書的含金量很高,值得細讀的地方也多,但在與小夥伴分享時,我只選了自己理解的比較充分的三部分,畢竟貪多嚼不爛嘛。
一、以自己為中心的學習
二、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RIA便籤學習法
第一、以自己為中心的學習
寫作培訓師湯小小老師說過一句話,大概意思是,我們看書學習,最好是帶著功利性的,要有目的,看一本書或者看一部電視,一定是要有收穫的,能為你帶來用處的。
十幾年的「學院式學習」,讓我對「功利」這個詞不太認同,認為讀書就是一件純粹的事,一件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事。
但反思一下自己這些年來買過的書能看完,且用得上的幾乎沒幾本。
就像《這樣讀書就夠了》這本書,在這之前我看了一周都沒看完,但為了寫分享稿,一個下午就看完了。
不得不承認,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帶功利性的閱讀才是看書的辦法正確打開方式。
我們要做的事太多,要學習的知識也很多,但時間卻是有限的。
所以怎麼利用有限的時間學更多的東西,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作者在書中把學習者分為三種層次:
一、初級學習者。
初級學習者的特徵,就是把瀏覽知識的數量當做學習的收穫,把讀書當成一件高尚的事,如果要將書裡的內容講出來,通常都是「照本宣科」,典型的例子就是應試教育下的學習方式。
我們不能粗暴地說它沒用,但是這種學習方法,是沒法積沙成塔的, 積起來的也只是一盤散沙。
二、高級學習者。
什麼是高級學習者?作者舉了一個例子。
「管理哲學之父」查爾斯·漢迪在12歲那年,朋友為了考上溫徹斯特學院而拉上他一起學希臘語。
小夥伴有求,當然是答應了。
於是,漢迪從學希臘語開始,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考上牛津大學哲學系、苦讀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學拉丁語……
畢業後,他去了殼牌石油麵試。
面試官納悶:你一個學哲學的怎麼跑來這裡找工作?
然而面試完了,他當即就決定錄用漢迪,理由是:他的頭腦受過良好訓練,內容倒無關緊要。
後來,到了年老回憶時,漢迪說,那些哲學啊、拉丁語啊、希臘語什麼的,自己全忘光了。但這不重要啊,重要的是,「我學會了獨立思考,學會了將推理用於個人生活。」
查爾斯·漢迪
大家應該都知道《倚天屠龍記》裡有一段,是張三丰教張無忌學太極劍法。
他一邊教一邊問張無忌能記得多少?張無忌本來記了一大半,他再教一遍,張無忌就只記得三招,等張無忌轉了一圈,就全忘了,張三丰說,「忘得可真快,你現在可以去跟人比武啦!」
以前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張三丰剛教完就要張無忌劍法就讓他全部忘掉?
現在我才明白,這是「學以致用」。
知識就像水,書則是容器,容器是杯子還是大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這杯水從書裡倒進自己的容器裡。
張三丰教的劍法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劍意,學會這個,忘掉劍招,他才能得到這套劍法的精髓,出招隨心所欲,變化萬千。
作者說,知識並不值錢,我覺得挺對的,知識的價值並不在於知識本身,而在於我們能不能用這個知識換取到有價值的東西,比如金錢,或者其他成就。
就像我們寫作,就是為了變現。我們報課程學習,老師給我們講授知識,最終也是為了能用來投稿,賺稿費。
可以說,那些學了一兩個月就能上稿的大神,都是高級學習者。她們善於總結歸納、梳理信息,並且把學到的東西轉化為自己的賺錢的能力。
三、學習促進者。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作者史蒂芬·科維說,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教會別人,在教的過程,自己會比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
就像我目前正在參加的寫作提高點評班裡的五位老師。
她們和學校裡講課的老師不一樣,學校裡的老師教的是書上的內容,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考個好成績。
而我們這這個班裡的五位老師,都是從寫作小白一路跌爬滾打走過來,她們講得都是自己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是切實驗證過行之有效的東西。
在教我們的同時,老師肯定會比我們學到更多的東西。
在這點,我也算有過小小的體會。
過年期間,我參加了頭條官方的集訓營,大家每天都在群裡發自己的文章、微頭條,讓助理老師來點評。
有一天,助理突然說讓我們自己互相點評一下,我正好在群裡划水,就被抓壯丁了。那個下午,我一直在逐個點評,什麼事都沒做。
剛開始是手忙腳亂,半小時過去後,慢慢就遊刃有餘了。
這樣點評了兩天,我再去寫文章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進步了一大截,之前一知半解的東西,就像突然開了竅一樣,寫起來一氣呵成。
因為在不斷指出別人的問題,給出建議,自己就深刻掌握了之前學到的東西。
許岑在《如何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裡,也談到了這一點。
他說在羅永浩那教英文時,有個英語老師印象極為深刻,說自己既會英語又會日語,一個頂倆。
本來她是不會日語的,有天朋友讓她介紹日語老師,她問清情況,突然靈機一動自己馬上跑去報了一個月的脫產日語入門班。
一周後,朋友那裡開班了,她就用剛學完、新鮮出爐的日語基礎知識教課了,然後一邊教,一邊學,學生還特別滿意。
雖然這兩件事壓根就不是同一個級別,但同樣印證了一句話:最好的成長方式,就是和別人一起成長。
二、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書中關於這部分內容,作者講了很多的理論知識,我結構簡單的小腦瓜這樣總結了一下:
構建知識體系,就像在家裡放一個框架合理的書架,把書籍分門別類擺放好,需要用到的時候就可以立即拿出來。
而在自己的大腦裡構建起一個知識框架,就等於知識有了它自己的根基,不會因為沒有結構而顯得雜亂無章,想找某個信息時,就不用像在堆滿雜物的間找一支筆。
當建立知識體系能夠更好的完善我們的學習能力、促進成長思維、批判思維的時候,才是我們需要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的時候。
並不需要在每一個課題上都這麼幹,有一兩個專精的領域就可以了,其他的領域,遵循「夠用就好」的標準。
對於正在參加課程的我們來說,建立知識體系,具體就是「如何寫好故事」。
之前楊不悔老師在20期故事班裡分享過她的故事框架:
開篇—拋出主角之間的矛盾;第二部分-背景回放;第三部分-主角的矛盾發展;第四部分-結局;第五部分-抖包袱。
這是楊老師自己的故事寫作的知識框架。
故事的主線是什麼,主角之間的矛盾是什麼,背景是什麼,結局如何,這些在動筆寫的時候需要用詳細內容去填充的、用精彩的語言去描述。
這是屬於楊老師自己的故事寫作知識體系。
對於我們這些小白來說,構建自己的寫作知識體系,不是照搬老師講的內容。
而是從聽課,學習文章架構開始,再學會往裡填充自己構思出來的開頭、自己利用素材設計出來的情節、懸念等等。
當然,這個過程不是一朝半夕就能完成的,一開始是聽課,接著拆文章,把框架取出來,精彩部分進行分析,然後用自己構思的情節填進這個框架。
再過一段時間,就能在這個框架的基礎上寫出一篇能上稿的文章;再寫一段時間,基本上就告別廢稿的狀態。
這也正是從初級學習者到高級學習者的路程。
其實書中講到的這個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我們在培訓課裡的學習模式是一樣的。
都是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再不斷地用學到的知識、聯繫自己的經歷、感悟去豐富、填充這個框架,最終達到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取之不盡的知識庫。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刪
三、RIA便籤學習法
RIA便籤學習法的目的是用最簡單的工具和方法來提高我們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
用貼便籤的方式聚焦對書中知識的消化和應用,也方便事後整理。
但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並不適用所有種類的書籍,拆書法一般用於致用類書籍。
使用這個方法分原則是以自我為導向:
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從自己身上找方法,在自己身上加要求。閱讀一本書,我們不需要對書本負責,不需要把書全部看完、記下來;我們只需要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就好。
便籤學習法的具體方法是:
用三種不同顏色的便籤去拆解一本書,以達到化書中的知識為己用的目的。
R:閱讀原文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A2:針對這個知識的運用
具體的步驟作者分了七步,但是我扒拉扒拉,縮成了四步:
一、先思考自己要解決的問題
比如,怎麼提高寫作能力,然後找一本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書,如《高效寫作》,然後快速把書讀一遍;
二、用自己的語言複述
看到對自己目前有用的知識點就用一種顏色的便籤紙(I),用自己的語言簡要複述或總結;
三、寫自己的經歷
針對書中某個知識點,用另一種顏色的便籤紙(A1)寫下自己的相關經歷;
四、最後想一想自己的目標,寫下執行方案
用最後一種顏色的便籤紙(A2)寫下詳細的行動和目標,看完書後,貼在電腦旁或冰箱門上,提醒自己去執行。
執行才是我們看書的最終目的,所以不要看完書自我感動一番,就扔下不管了。
之前看到一篇分享寫作技巧的文章,講的是萬物皆可套用框架結構: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我覺得可以結合這本書一起使用:
先用框架把閱讀流程框好:看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書中的內容有哪些值得我用便籤記下來;我最終的目標應該怎麼執行才能完成。
看完一本書不是我們的目標,看完一本書能把某些知識消化、運用起來,才是我們閱讀的目的。
總結:如何把書「拆」為己用?不難,掌握以下三點足矣:
1、以自己為中心的學習
帶點功利、帶著為自己負責的想法去看書,學到的知識,要能在生活中運用,這才是我們看書的目的。
2、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如何高效看完一本書、如何整理收藏信息並沒什麼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如學習寫作一樣,先建立一個知識框架,再把自己學到的知識、自己的經歷、感悟等等填充進去,擴大自己的知識庫,這樣才能讓我們不斷成長。
3、RIA便籤學習法
用便籤記錄下書中的知識點、自己那些與知識點相關聯的經歷,以及要解決的問題、解決方法,然後堅定不移的執行。
希望大家都能把這些方法都用起來,我們一起成長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