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由江西省地質學會主辦,我局承辦的江西省地質學會2018年學術年會在南昌舉辦。本次年會主題為「綠色勘查 興贛富民」。
省地質學會理事長胡憲主持了開幕式。開幕式上,省自然資源廳副巡視員龔健、省科協主席史可分別作了講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毓川、省科協主席史可、中國地科院深地探測中心常務副主任呂慶田、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勘測公司總經理詹華明、省自然資源廳副巡視員龔健、省地質學會理事長胡憲、省地質學會副理事長侯克常、省地礦局副局長陶小駒、我局副局長祝強、省核工業地質局總工程師韋星林、省有色地勘局副局長黃中敏等分別在主席臺就坐。
省地質學會理事長胡憲、我局副局長祝強分別主持上午和下午的報告會。年會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毓川、中國地科院深地探測中心常務副主任呂慶田等12位專家作學術報告。
陳毓川院士作了《發展礦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展望》的主題報告,他分析了世界礦業與環保經歷的初始階段、過渡階段、全球綠色礦業階段等三個階段,認為我國當前處於過渡階段。指出我國新中國成立初期,為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增強國力,把發展礦業放在頭等位置,未顧及環保問題;經過改革開放40年,隨著國民經濟、科學技術、社會文化快速發展,我國的社會發展階段必然迎來綠色礦業的時代;他還對中國新時代礦業發展進行了展望,認為大部分礦產需求將在本世紀30年代達到峰值,但需求總量將保持高位,新材料所需的某些三稀礦產需求仍將增長,為保障資源安全、國家安全,礦產資源需立足國內,加強儲備。同時,應沿著「一帶一路」,開展礦產資源勘查,並與所在國開展合作;他指出,礦產勘查、開發與選冶依靠科技,實施過程中減少或不損壞生態環境也是依靠科技,以我國目前的科技水平,已具備基本條件;他還就地勘單位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最後,還建議政府在制定政策方面,能從我國實際出發,充分依靠目前較好的科技基礎,實現環保與礦業的共贏,一是科學合理圈定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區,宜吸取發達國家經驗,不宜過大,二是在國家保護區內可合理開展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綠色勘查開發。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深部探測中心常務副主任呂慶田作題為《地球深部探測:回顧與展望》的報告。
省內10位專家就近年來各自在綠色勘查、地勘成果服務地方經濟及重大找礦成果等方面作了學術報告。我局二二四隊總工程師陳四寶、二二六隊總工程師韓政興分別作了題為《石竹山世界最大隱伏矽灰石礦床特徵》、《蓮花縣大坪裡紫砂陶勘查進展》的學術報告。
最後,由省地質學會副理事長侯克常作總結髮言。
年會持續一天時間。來自省自然資源廳、省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省四大地勘系統、各地市等會員單位共320餘人參加了學術年會。
推薦閱讀
▼
(點擊圖片即可獲取全文)
江西省煤田地質局官方微信
0791-85209824
jxmtdzjb@126.com
南昌市青雲譜區三店西路2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