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0年11月29日3版
藝術「對話」城市,藝博會青島掀時尚之浪
線上展覽+線下活動 2020中國(青島)藝術博覽會啟幕 用藝術的眼光重新發現青島
作曲家海頓說:藝術的真正意義在於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11月28日上午,以「藝術讓城市更時尚」為主題的2020中國(青島)藝術博覽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拉開帷幕。在本屆藝博會上,人們能夠更加直觀地發現與體驗藝術與城市、與產業、與生活、與我們每個人怎樣息息相關。
本屆藝博會由中國藝術職業教育學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主辦,青島市委宣傳部聯合市文聯、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廣播電視臺等共同承辦,旨在通過搭建優質文化藝術資源的展示平臺,以及藝術院校、院團、行業企業的交流互動平臺,促進各類藝術成果交流互鑑,緊密對接藝術和產業資源,推動文化、旅遊、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
與首屆藝博會相銜接,本屆藝博會採取線上展覽和線下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共設置藝術作品和文化產品的展示交易、「藝術讓生活更美好」高峰論壇、藝博會「雙招雙引」專場、藝術院校畢業生就業推介與招生諮詢等9個板塊,在線上和線下舉辦三天集中活動。其中,11月28日當天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線下活動,同時借力「雲端」全年線上展示和不定期舉辦論壇、講座等活動,打造永不落幕的藝術博覽盛會。
「藝術+科技」
精品展位驚豔亮相
2020藝博會以「藝術讓城市更時尚」為主題,除在雲平臺呈現一場可看展、可直播、可諮詢、可招聘的線上繽紛藝術大餐外,更在線下精心布置了一臺驚豔十足的「藝術+科技」時尚大秀。
藝博會上,「藝術+科技」精品展位驚豔亮相。攝影 王雷
在國際會議中心的會展現場,精選出來的藝術院校、樂器廠商、藝術類高新科技企業,以AI互動、數字展示、人工智慧表演等新穎時尚的方式,為觀眾奉獻一場應接不暇的線下大展。
位於C位的青島綜合展區以「時尚青島青春之島」為主題,以「山、海、炫彩」為主要設計元素,在有限的展示空間內,打造了一個演繹青島時尚魅力的舞臺。流光溢彩的燈光秀、豐富絢麗的文旅展品時尚亮相,全方位展示青島開放、創新、融合的城市魅力和風採。
中央音樂學院、星海集團、新華當代、銀河水滴、青島藝校也進駐線下會場,帶來各自最前沿的藝術科研、教學產品。中央音樂學院此次帶來了人工智慧作曲、人工智慧音樂表演、智能音樂教育、音樂與腦科學等「科技+音樂」的全新嘗試,其中的AI自動作曲系統,只要用戶動動手指輸入歌詞,就可以自動生成一首完整歌曲,觀眾還可以走上舞臺感受奇妙的交互音樂設計。
「文物大觀數字展示系統」也是精品展的一大亮點。系統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與新華當代國際文化產業發展(北京)有限公司聯合設計研發,將文化遺產精品與現代高科技手段相結合,讓觀眾有機會與文化瑰寶面對面交流。走進展區就像打開了一扇神奇的國寶大門,世界各地的精品文物透過展示牆和大屏幕即可360度親密交互。
青島藝校作為島城本土藝術院校的代表,在精品展中集中展示了辦學亮點和優勢專業;有著71年發展歷史的北京星海鋼琴集團作為中國樂器工業的代表,帶來了旗下各類經典好樂器。銀河水滴作為中國領先的專注於計算機視覺與視頻大數據分析的人工智慧企業,展示了全球領先的步態識別技術,它能夠快速反饋舞蹈精準度和差異點,提高舞蹈陪練效果。
「雙招雙引」劇透大片
扶持原創音樂廠牌
藝博會不但注重展覽展示的時尚與「顏值」,同樣也著力推進各方洽談合作,關注項目與「產值」。一批業界關注的2021年影視劇大片作為重點引進項目落地青島,被提前「劇透」。
本次「雙招雙引」專場活動,共舉行了2輪10個項目的籤約儀式。院線電影《卡爾·馬克思》《中國緝毒秘密戰》、國家廣電總局百部重點電視劇《空中突擊》、中宣部「建黨一百周年獻禮」重點電視劇《永恆的使命》等4部影視劇,均為青島市委宣傳部聯合出品或攝製,總投資額超過5億元。其中,影片《卡爾·馬克思》以史實為基礎,藝術再現馬克思感人至深的友情、親情和愛情故事,影片目前正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置景籌拍,計劃於2020年12月開機,2021年7月上映。影片《中國緝毒秘密戰》主要展現我國緝毒民警為打擊世界毒梟所做的傑出貢獻,是一部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主旋律商業影片,目前正處於籌拍階段,計劃於2021年4月開機。30集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永恆的使命》和40集當代軍旅題材電視劇《空中突擊》也將於2020年12月、2021年1月相繼在青開機。
原創音樂廠牌「贏風音樂」項目由青島市委宣傳部、即墨區招引落地即墨樂都音樂谷。該公司由青島籍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男歌手、音樂製作人苟乃鵬,攜手哈魔音樂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CEO丁培峰等北京一線音視頻團隊創建,已與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咪咕音樂等音樂平臺達成戰略合作,將以「音樂+短視頻」的形式,搭建集音樂製作、音樂發行、音樂推廣、粉絲運營和音樂銷售於一體的完整營銷體系,打造「贏風音樂」青島本土原創音樂品牌。
中國(青島)藝術產業實驗室項目、人工智慧藝術應用創新實驗室項目、青島美麗健康產業育城中心項目、銫鐠建築設計工業網際網路總部基地項目和青島交響樂團「一帶一路」國家巡演暨青島對外文化交流項目也在現場完成籤約。
青島正在放大電影、音樂等現有時尚產業資源稟賦,強化產業鏈招商,藝博會的平臺屬性凸顯,將助力青島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 馬曉婷 張芝萌)
論「藝」青島:藝術如何讓生活更美好
作為本屆藝博會的重頭戲,「藝術讓生活更美好」高峰論壇11月28日上午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國內外文化、藝術、教育、經濟等領域的學者、專家匯聚一堂,共同探討藝術與城市的關係,帶來一場藝術和心靈的碰撞。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
文化藝術正在覆蓋每個人的生活
魯昕
魯昕的演講充滿激情,她說,「只有用文化滋潤、孕育,並且指導、覆蓋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今天我們聚集在這裡,就是要推動藝術與城市,與生活,與產業,與民生,與教育的對話。」
在她看來,藝術與城市對話,不僅在於提升城市的形象,更在於可以促進城市發展。「提到巴黎,人們會馬上聯想到羅浮宮,它是一座藝術之都,在藝術之都我們不僅能體會到過去的歷史文明,傳統的展示,更能體會到當下的時尚氣息。青島要建設我們國家最美的時尚之城,就要用藝術裝點城市,用藝術鑄魂城市。」她說,青島藝博會正在通過文化鑄魂,用文化打基礎,讓文化覆蓋城市,覆蓋每一個人的生活。
她同時表示,藝術與教育的對話,即是美育,美育是教育方針中的重中之重。「五育」缺少了美,剩下的「四育」恐怕就是空中樓閣。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範迪安:
青島能夠打造世界一流藝術區
範迪安
最近一段時間,上海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深圳灣公共藝術季等大型藝術展示活動吸引了世界目光,在範迪安看來,今天在青島,藝博會的舉辦和高端藝術對話的舉行,為整個中國藝術與城市的關聯和藝術創新這個世界性話題搭建了更大的平臺。
他認為,藝術的對話不僅僅是在作品之間、藝術家之間展開,更需要有社會的現場,而城市正是藝術對話最重要的發生場。「藝術與城市的對話,是藝術發揮創新創造作用的重要方式,青島這座城市既擁有碧海藍天的自然生態,也積澱了深厚的人文傳統,特別是具有濱海家園的氣息和海洋文化的胸懷。在這樣的條件下,更多的視覺藝術作品、藝術展覽、公共藝術活動在這座城市落戶,能夠把藝術和時尚城市的建設聯繫得更緊密。
「其實在青島,目前已經具備這樣一種土壤氣候,也有一個可能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樣板的案例,這就是在西海岸新區由法國建築師讓·努維爾設計的西海藝術灣,這裡將建築園區與自然連為一體,將美術館、藝術家創作工作室和創意工坊等功能融為一體,由此打開藝術創作生產和藝術欣賞、藝術消費的疆界,這將是一種新的時尚生活方式。」對於青島藝術城市的發展,範迪安寄予厚望,目前,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也落戶在西海岸新區,與西海藝術灣相毗鄰,「我們有信心,通過對時尚設計、海洋產品設計、海洋生活設計、科技藝術這些未來藝術形態的推動,在青島打造一個世界一流的藝術灣區」。
北京舞蹈學院黨委書記巴圖:
未來是科技與藝術融合的時代
巴圖
巴圖希望通過舞蹈這一藝術形式與城市的深度融合,讓青島這座城市成為美麗的律動之城,讓這個城市具有感性的品質。
在他看來,今年受疫情影響,更能讓人感受到藝術讓生活更美好的深切含義。
他分享了藝術與科學的共生關係,講述在藝術與科學的交互中,如何引領城市的靈魂塑造,民族國民性的深化。他說,隨著人工智慧的音樂普及,未來年輕人生活的藝術環境必將是一個科技與藝術融合的時代。
巴圖呼籲藝術與科學緊密合作,在他看來,舞蹈藝術的傳承發展需要科學精神的輔佐。「科學揭示宇宙奧秘,藝術揭示情感奧秘,藝術與科學的牽手必將讓人產生無限遐想。越往前走,藝術越要科學化,越往前走,科學也需要藝術化,兩者從山路分手,又在山頂匯合。」以科學精神探索世界,以藝術觀察反映世界規律,是藝術工作者非凡的人生體驗,也是人類從困難中尋求突圍突破的秘訣。
世界創意經濟之父約翰·霍金斯:
讓創意提升城市價值
約翰·霍金斯
約翰·霍金斯在過去的15年間,曾多次到訪中國,幾乎走遍中國的大部分省市和地區。其間,他深刻感受到中國在藝術、創意和文化方面的發展,而創意城市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表示,在中國的豐富經歷給予了他新的思考,15年前他所著的《創意生態》一書就是源於他曾參與的一項國務院研究課題。該課題項目主要是關於如何規劃培養面向2020年至2030年,符合中國未來需求和世界標準的人才教育。此後,見證了中國巨大變化、特別是數位化和網際網路世界發展的他,又重新創作並出版了新版《創意經濟》一書,在進一步深入思考的基礎上,今年3月又推出了新書《Invisible Work》(暫名《無形的工作》),「這三本書的內容相互關聯,其核心在於,探究創意創新和工作之間的關係」。
約翰·霍金斯特別強調,城市的規劃者可以通過創意、藝術化的生活方式等無形的工作提升城市的價值。尤其在後疫情時代,「我們面對的是以全新方式相互連接的新世界,需要了解個體和組織如何通過創意和藝術的方式,為所從事的事業賦予更多價值」。他坦言,希望青島在未來國際舞臺上,可以成為一座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知名城市,青島未來在藝術教育及實踐領域能夠獲得更大的發展和成功。
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
中央音樂學院將在青島打造小提琴博物館
俞峰
俞峰從美育教育入題,分享對藝術的感悟。在他看來,藝術無時無刻不融入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人人都是藝術家,哪怕你家裡的裝修,衣著打扮都是一個審美過程,創造美的過程,只不過大家對此在意識上還有待於深化。」
「其實藝術已融入在我們的生活和社會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且層出不窮。」俞峰認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文化,特別適合於青島這座城市,「青島的美麗、青春、活力,植根於齊魯大地的傳統文化,但是它又是面向海洋的文化,青島的方方面面體現出一種時代精神,時尚的氣息。」俞峰說。
11月28日,中央音樂學院的音樂人工智慧亮相藝博會展區,俞峰也分享了自己對音樂發展人工智慧的理解。「音樂是一種創造性的藝術,人工智慧是時代發展的新技術,藝術必須與時代緊密連在一起。大量的技術性問題,也為藝術家製造了難以逾越和克服的困難,但現在的人工智慧能夠幫助我們,人工智慧三十秒創作的歌曲,可以說秒殺大部分平庸的作曲家,後者肯定沒有它寫得快、寫得好。這不是說我們自己殺死自己,是我們要殺死平庸的藝術,然後讓藝術,真正的藝術更具有價值。」俞峰認為,如何開發人對藝術的追求,對美的追求,讓人人都成為有意識的藝術家,他表示,這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地方。
目前,中央音樂學院在青島建立了國際音樂中心。俞峰透露,項目正在建設,不久的將來,中央音樂學院將在青島打造青島小提琴博物館。「青島是中國第一把小提琴誕生地,青島也出了非常多的小提琴家,曾經舉辦過多屆小提琴比賽,小提琴博物館將建成以小提琴製作產業為特徵的小提琴製作中心,未來還將發展人工智慧,包括影視音樂等板塊。」
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尹曉東:
藝術創造可以改變城市風貌
尹曉東
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尹曉東的即興發言令人印象深刻,他以自己的人生經歷直接來切題「藝術讓生活更美好」的論壇主題。
尹曉東提及去年在中國戲劇節論壇上開過一個論壇題目,叫「讓戲劇走進生活」,在他看來,這正與今天「藝術讓城市更美好」的主題有某種相似的地方。正是在那次論壇中,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聯合十個國際知名兒童戲劇節機構,發出《北京倡議》,呼籲世界兒童戲劇領域團結起來,讓兒童戲劇有機會走到世界各國孩子們的生活中去。
尹曉東說,他希望每個人的生活,特別是藝術從業者,無論是從事藝術教育的還是藝術家,都能夠通過個人的藝術創造,改變自己的人生,也能夠改變城市的風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 馬曉婷 張芝萌)
青島日報2020年11月29日4版
行業專家青島「論劍」
藝博會城市影響力論壇帶來真知灼見
28日下午,2020年度中國藝術城市影響力論壇暨2020年度藝術城市國際傳播力榜單發布同期舉行。藝術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緊扣城市的文化特點、地域特點、文化定位,與會嘉賓以「藝術城市」為主題,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高峰論壇。
北京師範大學新媒體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張洪忠:
流量在哪裡傳播就要在哪裡
張洪忠
從西安、重慶紅遍全網到連日來四川甘孜理塘少年丁真的爆紅,網際網路正在把我們的世界變得扁平化。北京師範大學新媒體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張洪忠致力於網際網路平臺城市文化形象國際傳播的研究,以及如何以新媒體技術服務於城市文化。
張洪忠認為,今天文化的打造、藝術的傳播,其實都依賴於網際網路平臺,大城市贏得了更多關注,社交視頻、網絡歌曲、VR技術、網路遊戲、網絡紀錄片、網紅打造、海外社交媒體是目前新媒體技術中打造城市形象的七種常用方式。
在城市文化形象研究中,張洪忠對於網紅城市非常關注。「每個城市都在打造網紅,網紅打造典型是重慶,十年前我去過洪崖洞,當時還很冷清,店鋪經營都很難。現在,洪崖洞迅速成為一個網紅打卡地。西安和成都也都是網紅城市,網紅打造讓城市有了很多構成城市形象的點點滴滴。青島這幾年也逐漸成為網紅城市,我是青島女婿,大學路的紅牆現在是網紅打卡點,但青島網紅打卡點還不夠,要有更多像重慶這樣更大範圍的網紅打卡點,構築起城市形象的點點滴滴。」張洪忠說。
在張洪忠看來,做城市文化形象傳播,流量在哪裡,我們的傳播就要在哪裡。新媒體技術應用於城市文化形象建設,必須要以高水平策劃支撐。從傳播路徑來看,要用年輕人思維來生產、製作,才能真正傳播好。
源創匯國際文旅機構合伙人、城市公共藝術研究中心學術委員王威:
一座城就是一個文化IP
王威
源創匯國際文旅機構合伙人、城市公共藝術研究中心學術委員王威致力於研究公共藝術,在他看來,要給城市構建一個獨有的記憶符號,像做企業和品牌一樣做城市運作。
「一座城就是一個文化IP,城市文化IP一定是文化和產業緊密結合,形成共生才能形成合力。」王威認為,城市文化IP具有戰略價值、產業價值和核心價值,是城市最有價值的資產,城市悠久的歷史、燦爛的人文、獨特的物產、自然的生態和天賦的資源融合在一起,自帶流量、內容與場景,能夠塑造這個城市的精神,影響市民氣質,構成城市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強大的文化和精神力,是城市寶藏和軟實力,蘊含無窮力量。
他認為,構建文化IP時,首先要對城市文化有深刻而系統的研究,要下足工夫,用對方法。找準定位、創造內容、打造產品、提升場景,在這個過程中,通過IP的賦能,讓當地的文化和旅遊能夠更好地結合起來,發揮出多重的價值和作用。
「在文化產品上求實,在文創產品上求新,以此打造品牌化的文旅城市。通過文化轉譯,形成可消費場景、可消費產品,逐漸吸引可消費的人群。」在王威看來,在這個過程中,構建城市文化IP可以借力於「六個一」工程來實現,包括:一個文化IP設計,一個全域公共藝術空間規劃,一個文化藝術季,一個美學研習社,一條示範老街區和一個產業示範園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劉彥平:
以城市品牌發展指數增進城市發展活力
劉彥平
在城市與藝術的融合中,藝術和城市品牌密切相關。劉彥平介紹說:城市品牌發展指數的構成是由城市文化品牌、城市旅遊品牌、城市投資品牌、城市宜居品牌、城市品牌傳播這5個一級指標,以及20個二級指標,59個三級指標,100多個數據項目構成。城市品牌發展指數對增進城市形象和城市發展活力至關重要。在今年最新的中國城市品牌發展指數排名中,青島位居第15名。
「2010年,青島在報告中排到第10位,2015年達到峰值,青島城市品牌位居全國第四,2017年同樣排在第15位,近兩年有所回升。」劉彥平表示,山東半島,成渝,長江中遊,中原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這幾個城市群的區域品牌略高於城市品牌均值,區域合力效果對城市發展起到了一定帶動作用。「城市文化是城市品牌的靈魂,在未來城市建設中,應該繼續加強城市文化建設,構建城市軟實力,增強城市競爭力,打造更好的城市品牌。」
創意中國產業聯盟發起人蘇彤:
文化藝術正在成為城市成長的新坐標
蘇彤
蘇彤在演講中提到,青島這座城市的藝術優勢在於它天然帶有的文藝基因,而未來青島城市藝術的發展,需要著眼於藝術、創意、教育、人才發展等領域的深度融合。
在他看來,文化藝術正成為城市成長的新坐標。「青島是中國近代史第一座有城市規劃,按照近代規劃方式成長起來的城市,同時也是創作出多項文化藝術『第一』的城市,因此,這座城市的成長脈絡的內在基因本身就和藝術、教育有天然內在的一致性,這種天然內在的一致性所形成的氣質直到今天,都讓人印象深刻。」
他認為,城市藝術未來發展的核心是人才的發展。藝術和教育如何激發一個城市的人才聚集力,是增強城市活力的重要手段。「未來青島是什麼模樣,在於今天城市中人的努力,我們的想法,我們的創意,我們的設計,我們的產業投資等方方面面的合力,將會把青島打造成一座創意的城市,人文的城市,智慧的城市,藝術的城市。」
華夏風物研究院執行院長趙學強:
城市風物是打開城市靈魂的鑰匙
趙學強
成都人趙學強,以對家鄉菜的思念引發的鄉愁激起現場聆聽者的共鳴。「其實美食對於我們來說不是簡單的充飢產品,更是一種故事,一種記憶,是我們身體裡面密不可分的一個東西。」
他講到許多國內風景名勝區的旅遊紀念品的千篇一律,進而將話題引到城市文創產品的開發。「反觀城市文創,一定會走產業化道路,尤其是今天網際網路消費的升級和產業的融通,也使之成為一個必然趨勢;與此同時,當下消費者的審美都趨向於時尚,時尚更像一臺啟動就停不下來的永動機,它總是不停搖晃,新的人群需要的是新消費,新需求,新物種,不斷更迭。」
趙學強認為,一個城市的現代生活,如何保持獨立性並得到發展,其實是有挑戰的,「這就要求我們將失落的文化記憶,也就是我們的文化胎記,轉換成當代的語言和符號,以此來重構這個人群和消費需求都如此複雜多元的城市的文創精神命脈。」
在此基礎上,他提出,城市的風物應當成為這個城市的IP,是一個城市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認知符號。比如:說到青島的時候,我們會想到啤酒,說到成都,會想到火鍋,去景德鎮會想到陶瓷,說到日本會想到漆器……「藉助網際網路技術,今天越來越多的新的城市IP、代言湧現出來。
一個城市有它的IP,也需要有它的城市禮物。趙學強講他的團隊曾收到海南政府的邀請,為海南打造一個代表性的城市禮品,「我想各地都希望把一種傳統風物產品打造成高知名度的產品,這是一個趨勢風潮。」趙學強認為,透過對城市文創IP的打造和跨界組合,構築成一個城市多元化展示傳承和體驗平臺,拓展「文化+」的可能性,是當前各地方政府和企業的重要使命。他說:「城市就像一個人一樣,它需要一個有趣的靈魂,城市風物就是打開這個城市靈魂的鑰匙,也是最激動人心的閃光點。」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 馬曉婷 張芝萌 本版攝影 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