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被譽為「四川最美大學」的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落戶四川金堂。從此,泛美集團航空職業教育集團(以下簡稱:「泛美集團」)締造國際化航空職業教育集團的夢想啟航。
今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航空業遭遇重創。泛美集團在危機中不斷尋求新的機遇,捷報頻傳。今年6月29日,中國首家民營飛行學院——綿陽飛行職業學院在四川北川揭牌。9月29日,青島航空科技職業學院揭牌,助力青島國際航空樞紐建設。不僅如此,在繼四川成都、四川北川、青島萊西、安徽宿州等地打造航空職教城後,泛美集團航空職教城項目於今年7月和9月,分別落戶四川達州和安徽天長。
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
青島航空科技職業學院
綿陽飛行職業學院
如今,作為中國最大的航空職業教育集團,泛美集團秉持「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同質、融合發展」的獨特理念,在高質量服務民航強國、高水平滿足產業提質升級的人才需求戰略指引下,以創新為引擎,走出了「一體兩翼、雙元循環、三鏈交匯」的實體化運作新範式,探索中國航空職教發展的新路。
構建「一體兩翼」,為航空職教定「標」
職業教育的根本在於實現真正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有鑑於此,泛美集團很早就確立了「一體兩翼」戰略。暨以民航職教為本體,以民航服務和通航產業為兩翼的融合發展戰略。
泛美集團與美國派珀飛機公司籤約,訂購兩百餘架飛機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作為職教集團牽頭單位之一的泛美教育投資集團公司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全資投入或合資(控股)投入的方式投入資金近50億,自營擁有航空類職業院校10所,創辦並運營航空類的企業31家,所有校企在同一職教集團下擁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管理或經營理念,暢通的運行管控機制,直接推動了產教深度融合,有效避免了「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尷尬局面。
重慶海聯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效果圖
宿州航空職業學院(籌)
實訓設施設備:波音實體飛機
據悉,即使沒有全資或控股投入的成員單位,也依據業務關聯度或合作項目數實質性投入相應的資本近3000萬或作出更有效的資本性投入。據統計,目前集團各成員單位資本關聯度平均達到70%以上,通過資本紐帶真正成了職教一家人,成了產教命運共同體,看大勢、算大帳的抱團發展理念已然形成。
泛美通航集團飛行訓練基地
不僅如此,「一體兩翼」模式下牢固的資本紐帶也有效加速了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步伐。泛美集團整體按照辦一個專業、興一個產業,辦一個產業,強一個專業的思路,推動構建了校企合作育人,產教雙向支撐、共贏發展的良好生態。於是,企業既在公司現場生產或者服務,也到學校培訓指導,學生課堂既在學校教學大樓,也在企業生產或者服務一線。
正在參加泛美星程工學交替的西航學子
多年來,泛美集團校企共研人才方案100餘個,共建共享實訓設施設備500多臺套,價值23499萬元,根據市場需求定期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近200餘次,校企聯合投入建成專業(群)布點64個,工學交替實踐性教學基地15個,共推軍事化管理、教學、學工、產教融合、智慧校園等領域10大標準體系,出版20餘本紙質和11本雲教材。
同時,泛美集團助推泛美通航集團建立起以成都環球中心總部為核心,以四川北川、江蘇無錫、甘肅張掖、山東青島、安徽池州等六大基地的通航基地版圖,擁有100餘架各型訓練飛機,建立了涵蓋飛機研發製造、飛機銷售維修、通航會展、 航空科普、飛行表演、飛行營地、飛行員俱樂部、機場管理、飛機租賃等全產業鏈的通航產業集群。
暢通「雙元循環」,為航空職教蓄「勢」
在實體化運作的過程中,泛美集團注重利益驅動,深刻領會並自覺遵循市場價值交換定律,踐行利他利己一體理念,通過彼此需求的滿足和達成,實現了「一體兩翼」各類主體之間的共生共榮和協同發展,暢通了各類主體之間在信息、資源、資金、產品、服務等方面的高水平嵌入和高效能交換。
泛美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無論是對全資投入(控股)的融合共生型主體還是相對較低的關聯發展型成員單位,都有效實現了雙向的產品(服務)交付,體現深度融合發展的成果共享和價值互換。」
泛美視界自主研發的R22直升機飛行模擬訓練器
泛美視界自主研發的R22直升機飛行模擬訓練器
在泛美集團獨資院校和50餘所聯辦學校之間,通過利益驅動、價值互換的集團內循環,有效緩解了實訓設備不足、專業師資不強、資金周轉不暢、學生職涯不清等痼疾,高職院校有效培植鎖定了優質生源,前置植入了工匠人才培養理念,激發了學生專業成長動力,實現了集團職教品牌的有效傳播,服務了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
在泛美集團內的院校和產業公司之間,通過利益驅動、價值互換的內循環,推動了院校高水平的實踐性教學,促成了高質量的技能人才培養,對於企業而言,暢通了人才選擇渠道,降低了獲取優質人才的成本,規避了相當程度的用工風險,較好滿足了人才供給需求。
這之中,泛美星程航服集團就是最好的案例。據不完全統計,包括首都機場、廣州白雲機場在內的20多個機場的航空外包服務平臺每年均可提供超過3000人次的實習實訓崗位。對54家中職學校通過專業引領,共建專業數量不少於17個,投資近1000萬元建立不同等級的航空類實訓室及設施設備,派遣了近100餘名教師前往聯辦學校指導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組織教研活動。每年邀請聯辦學校教師進行師資培訓,超5000名學生進行遊學體驗。同時,以單考單招方式每年招收1500餘名學生前往集團下屬高職院校深造,享受同等就業資源,高職學院就業率長期保持在96%。
正是因為暢通高效能的內循環,從而有利促進了泛美集團內部和外部各單位之間的外循環效能。「教育+實業」的職教集團實體化運行模式,為集團各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集團各產業公司的轉型升級發展均注入了強勁動力,充分體現了高品質就業、多途徑提升的綜合價值,構建了招生即招工、學習即生產、畢業即就業的循環系統。如今,普適性定標、訂單化運作、定製化培養、增值性成長已經成為「雙元循環」的最好實證。
促成「三鏈交匯」,發力高質量發展
多年來,經過不懈奮鬥,泛美集團以創新鏈為引擎,將航空教育鏈、通航產業鏈深度融合,推進辦學模式創新,構建集「產、學、研、創、遊、住、育、商、農、衛」於一體的特色航空小鎮,助力區域經濟新發展。
大美羌城-北川泛美航空科技城夜景
當前,總投資超過50億元,佔地3000畝的 「大美羌城」——北川泛美航空科技城一期已經投入使用。按照通用航空研發中心,通用飛機(無人機)、航空發動機及關鍵零部件、北鬥空管、運營培訓、旅遊服務五大產業集群,通航小鎮,即「一中心、五集群、一小鎮」的思路,新增就業崗位6萬餘個,預計每年將會貢獻5億以上的稅收,將為四川北川縣脫貧致富、汶川地震災後重建貢獻巨大力量。如今,複製北川創新模式,泛美集團在全國範圍內啟動了10個項目。
創新鏈升級產業鏈。特色創新小鎮配套設施齊全的產業環境內孵化航空產業公司和航空科技公司。於是,泛美集團下屬51家公司的總部或辦事機構呈星羅散布創特創新小鎮各處。創新鏈指引人才鏈,研發中心、產業集群和周邊相關產業促使特色創新小鎮內院校不斷調整人才培養需求,服務小鎮整體發展。
產業鏈提升人才鏈。泛美集團旗下航空科技公司成都泛美視界科技有限公司創新轉化企業產品為教學資源提供支持。目前,已研發8種型號的飛行模擬器系統、多種模擬座艙、AR/VR發動機輔助教學系統,實現民航職業教育上、中、下遊產業鏈多角度和全覆蓋。2018年無人機農業植保項目獲得全國「彩虹人生」挑戰杯全國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2020年7月春秋航空、烏魯木齊航空公司共121名新飛行員在實訓基地內開啟飛行訓練培訓。(《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何丹 通訊員張澤誼、張嘉楠)
編輯|孫文瑾
審核|程 凌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泛美航空職教集團實體化運作新範式 探尋航空職教之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