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PS, CV這種主觀材料,推薦信作為他人對申請者的評價,是為了更全面的反映申請者的綜合能力。
為了保證推薦內容的真實性,學校是要求推薦人親自撰寫並作為機密文件提交受審的。
但國內升學制度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一般不會有這種操作,也就意味著國內學生申請國外院校絕大多數都是自己先草擬,然後再徵求推薦人同意的。
推薦人選
很多人會以為邀請頭銜越高的人寫推薦信越好,這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
推薦者的身份並不是最重要的,無論你是邀請名人或地位很高的人(如大公司總經理、名校校長等),還是普通職員(如班主任、任課老師、同學或同事等),一定要說服招生委員會相信推薦人是真正了解被推薦人的。
因此,推薦信中會寫明推薦人和申請者是如何相識的、認識程度(偶爾見面還是密切接觸)、什麼關係(師生關係、上下級關係、同事等),這樣才合乎情理和邏輯,也符合西方人的思維方式。
試想 GE 公司的中國區總經理為一個普通職員寫推薦信,這樣就很難讓人信服。
但反之,如申請者確實學術背景很好,且和 GE 公司的部門經理有過交流和探討,那麼請部門經理來寫就很合情合理,並能寫出深度。
由於申請人需要將自己的信息全方位展現出來 ,因此你應當儘量避免邀請同一類型的人士給你寫推薦信。
你需要錄取評審委員會對你有一個完整而全面的了解,不能只局限於在校的學習成績或是工作上的表現。
總的來說,根據你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找合適的推薦人組合是非常重要的。
推薦信寫作原則
因為我們最後提交的推薦信是英文版本的,而英文寫作講求邏輯清晰,論證充足。
希望寫出來的效果是被推薦的點是很清晰的,然後也有相應的範例來證明這個點,希望能夠說服讀者。
最忌諱的就是像某些報告文章,看上去辭藻華麗麗,但是卻空洞無物,讓讀者看完之後抬起頭來腦子裡面什麼印象都沒有留下,那就失去了推薦信的意義。
推薦信呈現形式
推薦信是以教授或者上司口吻去推薦某個學生,主要是突出學生某幾個方面的優點,並給以一到兩個具體表現或實例作為論據支撐,如:
——思維清晰,表達能力較好,善於溝通。
這個主要是與老師、研究生進行實驗設想的交流、日常的交流中體現。
另外,該同學有豐富的 presentation 文獻報告的經歷,在報告過程中思路清晰,能較好的表達文中的內容和自己的想法。
——能較為獨立地開展研究工作。
該同學多次充當實驗助手,自己也獨立開展過實證研究。
在工作過程中能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因為行為實驗經常需要大量的被試參與,TA在做實驗助手的時候能有條不紊地安排前來做實驗的同學,保證了實驗的順利進行。
在其獨立進行研究的時候,也能獨立自主地完成各項工作。
想要了解留學最新資訊,獲取相關考試和語言乾貨,請關注【深圳大學留學服務中心】!更多內容和服務可私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