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劼 2013級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畢業生
哈佛大學東亞文化碩士項目
(本文寫於2017年6月)
美國的東亞文化是一個涉獵非常廣的項目,主要關於中國、日本、韓國的文學、歷史、政治、經濟、社會學、人類學,時期從古代到近現代都有,還有對外漢語教學研究。不同學校側重的研究領域不同,一定要自己到各個學校東亞項目的官網上去看老師們的簡介,那裡面會寫老師的研究方向,然後再看一看這個項目開的courses是不是你感興趣的。
找東亞項目官網的方法是:百度搜某學校的graduate school,進入後選擇 Regional studies in East Asia,有的學校也叫East Asian studies,Asian studies,或者Chinese studies.
東亞研究的碩士項目通常是兩年,會跟一位導師完成碩士畢業論文。博士項目如果碩博連讀的話是七年或更長。
關於獎學金,哈佛的獎學金可以cover全部花銷,耶魯可以免學費,不用特地準備申請獎學金的材料,只要你的申校材料足夠好,系上就會考慮給。但總的來說碩士項目一般不太給獎學金,比較保險的是申請助教teaching assistant的職位,每周工作20個小時,工資金額每個學校不同,但一般與fellowship相同。
美國的博士項目一般會給fellowship或者teaching assistant的職位。但是博士項目會比碩士項目難申請很多,尤其是對於本科非中國文學、歷史、哲學專業的學生來說。
選課方面,除了系裡的課程以外,很多學校的東亞項目還可以到其他院系選一些課,只要經過你的導師和院系的同意。
關於東亞項目畢業生的未來發展方向,我現在了解到的信息太少,只能去讀書以後多了解一些,然後再寫一篇短文。我目前所知道的如下,但請注意它們不一定準確:
(1) 繼續讀博:讀博很辛苦,需要你真的喜歡這個專業,並且喜歡讀書、寫作、做研究。讀博之後比較多的是在國內外高校當老師。
(2) 轉讀其他專業的碩士項目:需要早做修課、諮詢申請要求等相關準備,還有資金準備,因為其他專業的碩士項目可能也很少有獎學金。
(3) 回國就業
(4) 在美國就業:讀東亞研究在美國公司就業的機會並不多。需要第一年暑假就開始實習。
我目前的想法是先用兩年的時間試驗自己是否喜歡和適合,如果適合的話會繼續讀博。
雖然許多專業的申請(比如經濟、管理、傳媒等)都很看重實習,但是申請東亞文化不看實習。
申請材料中,按重要性排序的話:個人陳述 > GPA > 推薦信 > writing sample > 託福或雅思 > GRE
1. 個人陳述 (statement of academic purpose/ personal statement)
這個是申請材料中最重要的東西,主要包含以下五點:
(1)想去研究什麼:先說一個較大的範圍,再舉例說明在這個範圍下你想具體研究什麼。較大的那個範圍要和你想跟的導師的研究方向一致或者接近。
(2)為什麼想研究這個:你過去的經歷(比如上過的課、做過的研究項目、看過的書)怎樣帶著你一步一步想要去研究這個方向。
(3)準備怎樣研究:大致的研究方法;想要研究出什麼東西。
(4)其他素質:思辨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或者紮實的專業基礎等等,通過簡短地舉事例說明來展現。
(5)為什麼想選擇這個學校的這個項目:你想去選什麼課;想work with哪位或者哪兩位導師;這個項目有哪些資源可以幫到你的學習和研究。
(6)你未來的職業規劃。
以上當中,最重要的是1、2、3點。第5、6點合在一段話裡非常簡短地說一下就行。
個人陳述裡,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導師的研究方向儘量相近,這一點很重要(畢竟這樣你去了以後也能得到更好的指導)。可以去項目的官網上看老師們的簡介,裡面有寫老師的研究方向。
另外,對絕大多數學校而言,statement of academic purpose和personal statement是一個意思,都是偏重理性的學術研究計劃。在我申請的學校中,只有Michigan Ann-Arbor要求既提交statement of academic purpose,又提交personal statement,在這種同時要求兩者的情況下,前者著重理性的研究計劃,後者著重感性的個人經歷。
2. 論文(writing sample)
建議在本科期間的課程論文的基礎上,擴展和潤色寫成。比較重要的是:
(1)格式正確:簡短的文獻綜述,你的thesis statement,你的分論點+用證據來論證,結論,works cited。都要符合你申請的專業的論文規範。
(2)邏輯條理:把一個大問題,拆分成幾個小的層次,一層一層地分析和解決。
(3)批判性思維:敢於挑戰權威的觀點,從小處著手,提出你自己新穎的觀點。
(4)客觀和思辨:寫作的過程,就像和人辯論,你在洋洋灑灑論證了許多內容之後,要適時停下來,站在反方的視角,尋找你之前論證的內容裡,所存在的比較致命的邏輯漏洞,然後再用接下來的段落填補你的邏輯漏洞。
writing sample看重的不是你的結論,而是論證過程中的邏輯性和思辨性,還有寫作語言的流暢性。
3. 交換經歷
大三上期去美國交換的時候,去東亞系上的兩門課讓我對這個專業有了最親身的體驗。我的個人陳述和writing sample都是在交換所學內容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看書和發展的。最後選擇繼續去讀書,也是因為那些豐富的校園活動和大家直率和熱情的處事方式帶給我許多美好的記憶。
在交換學習的時候,除了認真做作業和參加課程討論以外,經常去老師的office hours交流也非常重要,我個人覺得,每門課有30%以上的內容,是在辦公室裡和老師交流所學到的。
同時,在交換的時候,記得從學校官網上找到你感興趣的碩士項目的student advisor或者director of graduate studies,在他們的office hours時去問一下申請這個項目的建議和要求。
當然交換經歷也不是必須的,有很多同學和朋友在本科期間沒有選擇去交換,但也申請上了非常非常好的學校。
4. 推薦信 ( recommendation letter)
東亞文化是偏學術研究的項目,建議三封推薦信都請教過你課的老師,或者帶你做過項目的老師寫。如果做過很好的實習,也可以兩封老師推薦信,一封實習單位推薦信。
如果你在國外交換過,可以其中一封由國外的老師幫你寫。具體的聯繫過程如下:
(1)建議聯繫兩到三位教過你課的國外老師,大三結束的那個暑假,發郵件問老師是否願意幫寫,記得附上你這門課的課程論文和老師評語。
(2)老師同意後,把你的個人陳述發給老師,請老師提建議(這個很重要)。並且問老師 Would you write a strong recommendation letter for me? (因為國外的老師會如實地寫你的好與不好,他們寫的內容你也無法看到,所以一定要提前問老師是否願意幫你寫積極正面的推薦信)
(3)填寫網申系統的時候,填上老師的信息和郵箱,系統就會自動把上傳推薦信的連結通過郵件發給老師,老師便可上傳。
有的老師可能比較忙一些願意幫忙寫3-4所學校,有的老師會願意幫忙寫10-12所學校,儘量在10月底之前給老師列出你想申請的學校的list,問老師是否願意都幫你寫。
5. 關於研究項目、論文發表和套磁
研究項目推薦參加本科學校的創新項目,或者系裡的研究項目。交換期間也可以留意一下學校的網站是否有research opportunity。
文科本科生不用發表論文。如果寫過好的課程論文,可以在簡歷裡寫上paper的英文題目和一句話概括內容就好。
我沒有套磁,申請東亞文化的碩士項目一般不需要套磁,申請博士項目需要。
以上就是申請過程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回顧申請的過程,我覺得自己最後能申上學校的原因是,準備得比較早,比較充分,一直以來比較專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事方式和節奏,比較好的是找到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所擅長的方面,並且試著去發現自己最看重的是什麼東西,而不是跟著大潮做所有人都在追求的事情。我選擇這個專業也是因為,我比較喜歡的是深度思考,認真細緻地做事,以及不管在何處,只要能有時間旅行、閱讀和寫作,就會每天很開心,所以我想用未來的兩年(或許會更長)來進一步地充實自己。在自己感興趣,以及性格和能力擅長的領域做事情,更容易事半功倍。同時要多向老師和前輩請教,有疑問的時候也可以多問問學長學姐,我們一直都是這麼二楞子地走過來的,所以我們也希望能夠幫到你們。
很多外在的東西來得很快,去得會更快。但我們大部分的焦慮、不甘、驕傲和自卑都建立在這些轉瞬即逝的東西之上。
我們總是想得到最好的東西,但如果有一天,在最壞的遭遇裡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地改善,那才會有真正的自信吧。我希望未來的自己能有那樣的心境和內在的能力,不用太心急,也不要拿自己和別人比較,而是多一些沉穩和積澱,並且長存感恩之心。
最好的祝福給你。我們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