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被稱為第七大陸,位於地球最南端,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唯一沒有人員定居的大陸。
終年被冰雪覆蓋著的南極,透著一絲生人勿近的氣息。但是這塊「高冷」的大陸卻不曾缺少生機,許多生物選擇在此停留棲息,用生命的溫度溫暖著這片白色荒原。據統計,南極地區的鳥類有41種之多,約1.78億隻海鳥常年或季節性棲息於此,因此,南極地區堪稱為飛鳥天地!
今天,石頭科普工作室將為大家介紹南極地區這些可愛的生靈,一起來認識下他們吧!
首先為大家介紹的當然是呆萌的企鵝們啦,棲息在南極地區的企鵝總數有上億隻,數量相當可觀。
01
巴布亞企鵝
(學名:Pygoscelis papua,英文名:Gentoo Penguin)
密密麻麻的巴布亞企鵝大軍
巴布亞企鵝
巴布亞企鵝又名白眉企鵝。體長約60~80釐米,是繼帝企鵝和王企鵝之後體型最大的企鵝物種。橘紅色的喙和蹼,眼旁有白色羽毛。幼企鵝背部呈灰色,腹部呈白色。
別看他們憨憨的模樣,人家可是企鵝家族中最快速的遊泳健將,人類百米遊泳的世界紀錄也才37.5km/h,而巴布亞企鵝遊泳的時速可達36km/h!他們還很擅長深海捕魚,可深潛至海中100公尺處,實力不容小覷哦!
巴布亞企鵝的巢是由一大堆石頭繞圈而設的,可高達20釐米,直徑25釐米。它們會守著自己找來的石頭,慢慢建巢,有時也會出現為石頭的擁有權而爭執的情況。
此外,雌性的巴布亞企鵝在選擇配偶時也會觀察追求者所建的巢如何。(擁有漂亮的房子會讓你更容易贏得企鵝女士們的芳心~)
雌性巴布亞企鵝每次產兩個蛋,如果兩枚卵都孵化出來,小企鵝們就會搶著讓父母餵自己食物,如果食物不充足,通常第二隻孵出來小企鵝會很難生存下來。(多希望每一個降生在這個世界上的小可愛都能健康的成長呀)
巴布亞企鵝:趴著曬太陽好舒服呀!
01
阿德利企鵝
(學名:Pygoscelis adeliae,英文名:Adelie Penguin)
阿德利企鵝成鳥與幼鳥
阿德利企鵝
阿德利企鵝的名稱來源於南極大陸的阿德利地。
在過去25年間,由於海冰消融,以及同其他企鵝物種對食物的競爭加劇,阿德利企鵝數量減少了65%。但阿德利企鵝仍然是南極大陸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企鵝。
阿德利企鵝高45~55釐米,體重4.5公斤。阿德利企鵝將黑白配色運用到了極致,身上幾乎沒有一絲其他的顏色,它們的頭部、背部、尾部、翼背面、下頜為黑色,其餘部分均為白色。它們相貌低調卻不失可愛,讓人忍不住聯想到了一個表情包……
咳咳,表情包歸表情包,阿德利企鵝此般配色有利於它們隱藏自己,起到保護的作用。
當阿德利企鵝在海裡遊泳時,從上往下看,黑色的背部剛好與海水差不多顏色,從下往上看,白色的身體與天空一樣顏色,有效地避免了天敵的襲擊。
阿德利企鵝能下潛175公尺去覓食,遊速可達15km/h,並可跳高達2公尺上岸,以逃避海豹的捕食。春天從大洋中返回繁殖地,越過積冰到達大陸,在行軍中遇到冰層阻擋,能垂直高跳2米,跳上浮冰繼續前進。它們還能將腹部貼在冰面上滑行。
別看阿德利企鵝配色像個穿著燕尾服的紳士,人家完全是企鵝中的小霸(liú)王(máng),特別喜歡尋釁滋事、打架鬥毆。為了築巢偷別家石子、為了爭奪繁殖空間驅趕帝企鵝幼崽等事兒它們經常幹。(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上網搜索並觀看BBC紀錄片《臥底企鵝幫》)
在雪地滑行的阿德利企鵝:溜了溜了
阿德利企鵝的繁殖方式與巴布亞企鵝相似,均為產下兩枚卵,孵化後往往只有最強壯的一隻幼崽能夠存活。
阿德利企鵝幼鳥: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換上黑白燕尾服的!
01
帽帶企鵝
(學名:Pygoscelis antarcticus,英文名:Chinstrap Penguin)
帽帶企鵝:要抱抱嗎?
帽帶企鵝又名鬍鬚企鵝、紋頰企鵝。帽帶企鵝體長72釐米,平均重約4千克,帽帶企鵝軀體呈流線型,背披黑色羽毛,腹著白色羽毛。
它與同屬的阿德利企鵝長得相似,唯一不同之處在於帽帶企鵝脖子底下有一道黑色條紋,像海軍軍官的帽帶,顯得威武、剛毅,蘇聯人因此稱之為「警官企鵝」。
帥氣的帽帶企鵝警官
帽帶企鵝:好像聽見有人說我帥?
帽帶企鵝是最大膽和最具侵略性的企鵝之一。它們是岸邊的掠食者,常會在浮冰上覓食,亦偶爾會在遠岸的海洋出現。它們喜歡在離自己繁殖地不遠的地方掠食。跟大部分的企鵝一樣,帽帶企鵝用其鰭狀肢划水前進,時速可達32km/h。
帽帶企鵝:我才不胖!
帽帶企鵝每年夏天通常孵出兩隻幼企鵝。與其它企鵝優先哺育較強壯的幼仔不同,帽帶企鵝會同等對待其幼仔。幼企鵝會在約35天後孵化,初生時,其背部和腹部分別有灰色和白色的絨毛。
帽帶企鵝:每一隻小可愛都值得被寵愛
企鵝家族就先介紹到這裡吧。
在這片廣袤的大陸上,
還有許多神奇的動物。
這不,有一群「海賊」可是等得不耐煩了。
不過,在這裡,
就讓我們先賣個關子~
在下一次的推送中,
石頭將為您介紹更多奇妙的南極生物~!
本文圖片均為科考隊員南極實拍
在此致謝!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鳥類網
動圖來源:giphy.com
撰稿:林昕蓉
美編:江陵
石頭科普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