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隨著高考成績揭曉,各地高中的宣傳和招生大戰又拉開了帷幕。考得最好的學校,當然是竭力推出「高考狀元」「清北人數」,以證明自己學校的實力不凡。考得不錯的學校,也會拿「達線率&34;之類的閃光點,不難給社會以「進步」「飛騰」等等感覺。宣傳形式,電視、報紙、橫幅、傳單、微信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慶功會,甚至表彰會。
這些表面的繁華之下,隱藏的是殘酷的競爭現實,畢竟,再過幾天,中考成績揭曉後,真正的生源大戰就開打了,不趁著此時把宣傳工作做足了,一旦新生質量出現問題,必將導致三年後的高考滑坡。於是,每個學校都「再創佳績」「延續輝煌」「超越歷史」,家家「名校,校校」一流「,鋪天蓋地的宣傳中,被迷失的是學生家長,他們瞪大眼睛,也難以辨別哪個學校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正如點秋香的唐伯虎,面對著一大幫盛妝的蒙面美女,根本無法分辨哪個才是自己的心上人。
就算你是有心人,能夠找到各種數據,你也只能看到各家學校的」相對「實力。你想,某名校出了高考狀元,是不是意味著你的孩子進入該校,就能夠成為狀元?如果你孩子具備」狀元「的實力,是不是進了別的學校就會被埋沒?某校升學率達到99.9%,那剩下的0.1%,是誰家的孩子,會不會恰好是你家的?而那些達線人數和達線率很低的學校,又是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學?他們為什麼能夠考得上?
正如許多學校的相互攻詰,差學校說,你們學校掐尖招生,把好學生全部收走,為什麼還不能百分之百的達線?那些沒上線的學生,是不是被你們給耽誤了?你們頭上頂著」名校「」強校「的光環,只宣傳自己的好,為什麼不能對那些落榜的學生負責?要是把你們那麼優秀的學生送到我們學校來,達線率也未必比你們差。而好學校則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學生和家長為什麼不選擇你們學校,你們心裡不明白嗎?只看到我們掐尖招生,沒看到我們學校也有一批差生嗎?這樣分數的學生,在你們那裡根本達不了線,可在我們學校卻能考上一本,知道怎麼回事嗎?
這正是外行看不明白的地方。種種矛盾擺在那裡,怎麼比,怎麼算,都分不清楚誰家才是真正能夠」培養優秀人才「的學校。
一個學校能夠創佳績出優生,有多種因素,一個學生高考能否出成績,也有多種原因。但撥雲見日,各種因素中,起作用的,大致排隊如下。
第一,生源質量。
這正是高考後各家學校不遺餘力地宣傳自己的主要原因。中考志願遵從個人」自願「,拔尖的優生」花落誰家「,誰家就有了優勢。成績不理想的學校,老師們憤憤不平是有道理的,把學生換過,或者把老師換過,誰強誰弱,」或未易量「。學生差在素質,正如汽車差在馬力,擁有大量優生的學校,和擁有大量差生的學校,高考結局是註定的。這也是」強者恆強「的原因,人家處在良性循環中呢。
第二,教學管理。
並非是說,學生水平相當的學校,高考成績就會持平,辦學水平決定了結果。名校之間,比的不是設備和老師,而是管理。在高校擴招的形勢下,升學率已經很高,上大學不是什麼難事。一個素質普通的學生,如果用功,多半能夠成功,失敗的原因,主要是不用心學習。無論哪個檔次的學校,都存在」管理「問題。近些年來,所有脫穎而出的學校,幾乎都是成功在」管理「二字上,而管理的精髓,則是在時間上。只要把學生」逼「到學習上,有效時間多了,哪有考不上的道理?而這也恰好迎合和滿足了大多數家長」管得緊點「」管得嚴點「的要求。
第三,教學內容。
有沒有聽說過各家學校互相」刺探「」複習資料「和」模擬題「的事情?知不知道高考前」專家「」名人「到處 做講座的事情?見沒見過多家學校結盟」聯考「卻無法持久的事情?在高考成功的因素中,這些並不佔最大比例,卻偏偏最有神秘感,最能引起家長和學生的好奇。其實,高考是依」本&34;綱」而考。「本」和「綱」有著絕對的公平,不同的只是各家學校對其解讀和應用。所以,你若以為名校就有好資料,肯定是一種誤解。
第四,師資水平。
名校名師多,名師水平高,這點毫無疑問。是不是師範院校的畢業生,學得好的都到了重點高中,到普通高中執教的都是學習成績差的?答案當然是否。於是,疑問產生了:到底是名師促成了名校,還是名校成就了名師?
見過不少私立學校,教師絕對年輕化,只因為流動太大,留不住人,可絲毫不影響人家成為「名校」。倒 是許多重點中學的「名師」,一旦功成名就,往往退到二線,不進教室了。名校肯定不是由名師支撐的,追求名師,絕對是捨本逐末。
第五,學習環境。
這點雖然排在後面,其實比較重要。物以類聚,人以群居。環境最能改變人。優生多的學校,教學環境就好,老師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學中,效率就高。差生多的學校,學習環境差,老師也不能全力以赴的教學,效率當然低。而學生,互相影響著,產生合力,向上的力,形成比學超越的氣氛,和形成不良的風氣,差別可大多了。
所以,環境,是由學生構成的,這也是該點雖重要卻排後面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生源。
當然還應該有其他一些因素,但重要的,起決定作用的,就是以上幾點了。
家長們為自己的孩子選擇學校,不要只考察學校的條件和水平,還得考慮孩子的情況和特點。一句老話:合適的才是最好的。這也可以解釋開頭時的矛盾:名校也不能百分之百達線,普通學校也有不少能上大學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