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正是杭州全面啟動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的初衷和落腳點。
去年,杭州正式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四年行動計劃,開展項目試點,建立工作機制;今年整體計劃全面啟動;2021年全面推進;至2022年底,全市計劃改造老舊小區約950個、1.2萬幢、43萬套、3300萬平方米。
「我們希望通過老舊小區綜合改造項目,讓民生福祉不斷提升,提高市民生活的幸福感與滿足感。」杭州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的確,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在這背後,關係到的是千千萬萬戶家庭。每一個小區,都是家庭幸福的縮影,透過它們,不僅體現了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也是具有豐富內涵的「裡子」,讓我們看到了杭州為民生實事所付出的努力。
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圍繞「完善基礎設施、優化居住環境、提升服務功能、打造小區特色、強化長效管理」等5個方面內容,老舊小區提升改造正在讓一個個老小區「華麗變身」。許多居民發現,原本自家小區不好走的路開始變得平坦寬敞,原本昏暗的路燈正閃著溫馨美好的光亮,原本停車難問題一一得到了解決。
一針針繡花功夫精巧,讓老舊小區的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一泉泉「活水」引來,為杭城的老舊小區注入了全新的生機。
創新自治管理模式,實現我的家園我做主
在杭州西湖區,共有住宅小區618個,其中,2000年前建成的老舊小區388個,所佔比例不小。
根據市政府《關於開展杭州市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去年8月,西湖區正式成立了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工作領導小組,出臺《西湖區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工作實施方案》和《西湖區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確定了「1+3」行動計劃,即「2019年以美麗家園為主的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計劃+2020年—2022年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行動計劃」。
去年,西湖區已完成項目14個、2.79萬套、935幢、258.45萬平方米,投入資金約1.86億元(其中安置房項目5個,196萬平方米,投入資金約8950萬元)。今年,全區總共計劃開工42個項目,目前已完工27個。其中列入市民生實事項目25個,將於11月底前全部完工。
「居民主體、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從去年到今年,西湖區已逐漸走出了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共建共治新模式。
以黨群聯繫為紐帶,以黨建工作為抓手,全區通過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對老舊小區業主委員會和物業企業起到黨建引領作用。
在項目進程中,西湖區也通過制度的設計,讓居民在回歸改造主體的同時,提升基層治理體系的建設和治理能力。
「通過開創『我們的家園』自治管理模式,目前已對老舊小區劃分自管片區,採取『社區、自管小組、居民』三級治理模式,選聘居住在小區內的優秀退休老居幹、老黨員、老支部書記成立自管小組,引導居民從『老舊小區所有事情政府兜底管』向『我出錢、我出力、我們自己管』轉變,探索一條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的社區準物業管理新模式。」
西湖區還積極發揮了居民議事的作用,利用「網際網路+共建共治共享」機制,搭建居民溝通議事平臺,邀請居民全程參與改造。在確認改造方案時,街道、社區、業委會、設計單位、居民代表等共同參與,群策群力,集聚居民的共同智慧,打造居民共享的品質小區。
如意苑終「如意」,引得白鷺來落戶
蔣村花園如意苑,東起紫金港路,西至合建港河;南起文二西路,北至文一西路,共52幢居民樓,在冊人數共14364人。
小區從2006年正式投入使用到現在,已經過去十多個年頭。隨著建築的不斷老化,小區的各項軟硬體缺點也逐漸暴露。
「我在這個小區住了快十年,孫女從抱在懷裡到如今上了初中,小區的公共基礎設施很多都老化了,道路破了坑坑窪窪,路燈有些都不亮了,小區的綠化也荒廢了。我們都很希望通過此次改造,讓小區換個面貌。」和居民周大姐一樣,如意苑要求改造的呼聲不斷。去年,街道將如意苑列入西湖區老舊小區綜合提升改造計劃,全小區同意實施改造率高達95%。
惠及民生,民心所向,那就全力以赴。經過前期多次調研,西湖區總共投入2500萬元,對如意苑小區內的道路、綠化、中心景觀、出入口、景觀燈、監控系統等提升改造,總共歷時半年。
如今,小區排水基礎設施已配套完備,按照「汙水零直排生活小區」的建設標準,進行雨汙管網改造,實現雨汙分流。小區內,道路寬敞平整,新增機動車停車位510個、非機動車停車位105處1100餘個,安裝庭院燈480盞。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景觀荷花塘水系,引入了市級美麗河道合建港的活水,埋了近300餘米長的水管。街道還在荷花塘周圍安裝景觀燈、種植水生植物、搭建假山等,改造後的荷花塘,儼然成了一個「水上小公園」。
「荷花塘是我們小區的特色,街道在聽取民意後,小區改造方案非但沒有填埋池塘,還引來了活水。如今我們在小區散步就仿佛身處小型生態公園,真是一種享受,極大提升了生活幸福感。」
「草長平湖白鷺飛」,近來生機勃勃的荷花塘公園還引來了白鷺光顧。看來,流經西溪溼地的這股活水,也讓這些對生態環境要求極高的「客人」,找到了理想的棲身之所。
「居民點菜」出新意,一小區一方案
千萬戶家庭,組成了一個個小區,在這一方小小天地裡,包含了每一個家庭的幸福願景。所以,怎樣務求實效,真正為百姓造福,提升居民幸福感,打造品質家園,是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的重中之重。
黃姑山路20號,東接杭芝機電有限公司,南靠黃姑山橫路,共有2幢7層住宅,建築面積15775 平方米,居民189 戶。作為今年西湖區老舊小區改造亮點工程之一,該項目計劃總投資711萬元,將於本月底全部完工。
小區怎麼改,哪些是居民最迫切最需要的,聽取民意尤為重要。為此,黃姑山路20號在確定改造方案前就經歷了層層意見徵集,由小區業主自己決定「改不改」「改什麼」「怎麼改」「如何管」,讓居民全過程參與改造,確保改造工作真正呼應居民的期盼。
如今,居住在這個小區裡的方阿姨每天都願意出門遛彎。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自家房子終於裝上了電梯。「像我住7樓,年紀大了爬趟樓骨頭就疼,所以以前出門都要想想,現在好了,小區12幢樓全安上了電梯。我們小區老年人多,最近大家都願意下樓來,曬曬太陽、聊聊天,可開心了。」
除了裝電梯,小區道路也進行了全面拓寬與修整,停車位多了,還增設了標準化垃圾桶,保障小區居民生活垃圾傾倒和堆放。同時,對破損、陳舊、風化的房屋外牆進行防滲、粉刷處理,達到防漏、美觀效果,樓道內全面刷牆、小區裡優化綠化布局、出口處增設智慧識別系統……裡裡外外,從「面子」到「裡子」,黃姑山路20號煥然一新。
更多溫暖的細節在此次改造中充分體現。
「蔣村花園如意苑很大,晚上道路指示牌會發亮,對我們這種新手配送員真是太友好了!」盒馬生鮮的小吳是杭州蔣村花園一帶的配送員。這兩天,他發現這個有52幢房子的安置房小區,忽然變亮堂了。
白天流水潺潺,晚上燈火可親。負責提升改造的張工說,公園周圍星羅棋布著景觀燈、燈帶、庭院燈、草坪燈等六七種燈,連小區道路上各方位指示牌也是夜光的。
不僅如此,每個單元樓前也都安裝了電動車集中充電樁設施,「這也是契合了小區租戶多、電動車多的實際情況。」張工說,這次改造工程涉及道路、綠化、中心景觀、出入口、景觀燈、監控系統等多方位的提升。
與人飲水,冷暖自知,小區住得舒不舒服,居民是最清楚明白的。西湖區通過「一小區一方案」,讓居民「自己點菜」,將民眾的呼聲真正落實到了改造之中。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接下來,西湖區將繼續落實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工作,在2020年—2022年計劃實施87個項目、6.9萬套、1701幢、676萬平方米,若按400元/平方米測算,計劃投資約27億元(其中安置房項目31個,435萬平方米,計劃投資約17億元)。
讓點滴民意聚水成涓,讓民生福祉本固邦寧,讓千家萬戶幸福安樂,讓杭州向幸福示範標杆城市大步邁進。(俞倩)
責任編輯:徐樂靜
【來源:新華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