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看美臺軍售:自以為雙贏實為雙輸的買賣

2020-12-15 騰訊網

不少人認為,2008年以後,隨著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更迭,兩岸關係逐漸回暖,美臺軍售的蜜月期可能就此結束。但是,此種觀點顯然過於樂觀,近日美國政府宣布六項總額將高達64.63億美元(其中未含潛艇第一階段設計費)的對臺軍售案便證明了這一點。

這六項對臺軍售案分別是:4套E-2T預警機升級套件(2.5億美元),30架「阿帕奇」(即AH-64D)攻擊直升機(25.32億美元),330枚「愛國者Ⅲ」防空飛彈及相關設備(31.00億美元),32枚潛射型「魚叉」反艦飛彈及2具仿真器(2.00億),F16A/B、F5E/F和C-130等多型戰鬥機、運輸機零配件(總額最高可達3.34億美元),182枚「標槍」反坦克飛彈(0.47億美元)。此次美臺軍售共開闢5項「先河」,「阿帕奇」攻擊直升機、「愛國者Ⅲ」防空飛彈、潛射型「魚叉」反艦飛彈及附加在「阿帕奇」攻擊直升機中的「刺針」空對空飛彈和「地獄火」空對地飛彈,均是美國首次售臺的先進武器。

美臺軍售問題由來已久

二戰接近勝利之時,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愈來愈露骨地表現為「扶蔣反共」。為此,美國向蔣介石政權提供了大量的武器以幫助其打內戰。當蔣介石政權敗退到臺灣以後,美國仍然對其提供武器支持,雖然售臺武器與美軍的現役武器差別很大。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以來,美臺軍售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並成為中美雙方鬥爭的焦點之一。1979年4月10日,美國總統卡特籤署了《與臺灣關係法》(TRA),成為美臺軍售的「法律依據」。1982年8月17日,中美兩國籤署了「八·一七公報」,美國承諾會逐步減少對臺軍售直至最終解決問題。與此同時,為降低該公報對美臺軍售逐年制質限量的影響,美國裡根政府對臺灣口頭做出了所謂的「六大保證」,成為美臺軍售的又一藉口。

「八·一七公報」無疑為徹底解決美臺軍售問題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可能。但是,近30年來美國並未完全履行公報承諾,只是根據所謂的「法律」或「保證」不斷售臺武器,致使美臺軍售問題愈演愈烈。

中美建交以來,美臺軍售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20世紀80年代(冷戰後期),美國懾於中國在美中蘇三角戰略中的作用,對臺軍售規模較小、性能較低。這一時期,美售臺武器雖然數量較大,但是主要是一些陳舊落後、退役淘汰的「滯銷品」,包括S-2E/2T反潛機、AN/TPQ-37迫擊炮、「佩裡」級護衛艦、「基林」級驅逐艦等,美國還協助臺灣研製「雄風」「天劍」、「天弓」等型號飛彈和「經國號」戰鬥機。

20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美國強化對華遏制政策,將臺灣作為牽制中國的一個重要籌碼,對臺軍售規模較大、性能較好。這一時期,美國一改以往多供老舊和過時裝備的做法,向臺灣提供了一大批高新武器,包括F-16A/B戰鬥機、「愛國者Ⅱ」防空飛彈、E-2T「鷹眼」預警機、SH-2F反潛直升機、AH-攻擊直升機、「新港」級登陸艦、「諾克斯」級護衛艦、「毒刺」防空飛彈等。

2000年至2008年(小布希執政期間),美國全球戰略重心進一步向亞太地區傾斜,美國臺海政策由「模糊」走向「清晰」,美臺軍售與美國國家利益、東亞安全戰略實踐及對華政策考慮相結合的趨勢日漸明顯,美臺軍售的戰略重點也開始從幫助臺灣防禦和維持臺海軍力平衡轉移到美推行對華「積極防禦部署」上來。這一時期,美售臺武器主要特點包括:一是更具攻擊性,如「紀德」級驅逐艦、AIM-120C7「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等;二是立足兼容性,如「聯合戰區模擬系統」(Joint Theater Level Simulation,JTLS),該系統是美軍盟軍都有的模擬演習裝備,專門留有接口可以與美軍太平洋司令部以及日本、韓國及美國全球駐軍同時聯機,進行聯合作戰模擬演習;三是充滿針對性,例如針對大陸裝備SU-27和SU-30戰鬥機,美國不僅不斷幫助臺灣提升F-16A/B戰鬥機性能,而且向臺出售各類先進的空對空飛彈。

美臺雙方各有盤算

在美臺軍售這場以「和平」為幌子的買賣中,買賣雙方都試圖從中得到什麼呢?

就買方臺灣來看,臺灣當局熱衷於臺美軍購顯然是出於「依美圖存」的現實需要。臺灣向美國購買大量武器裝備,除了試圖通過「洋武器」提升軍事實力以增加「討價還價」及「以武拒統」的籌碼外,主要是迎合美國「以臺制華」的戰略,通過交納「保護費」形式尋求美國政治上的支持和軍事上的協防。

對於此次美國政府宣布六項對臺軍售案,總部設在紐約的「臺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指出,美臺軍售案有個圓滿結果,讓華府許多官員以及支持臺灣的人士鬆了口氣,證明美國對於馬英九的「國防政策」沒有疑慮;馬英九則通過「總統府」發言人王鬱琦表示,華府宣布對臺軍售,不但象徵過去八年紛擾的結束,同時亦代表一個安全和平及臺美互信新時期的開始。

就賣方美國來,美國政府熱衷美臺軍售顯然是出於謀求利益的內在需求。就經濟利益而言,冷戰結束後,美國面臨軍備裁減的大趨勢,再加上武器裝備正常的退役和淘汰,因而堆積了大量「軍備垃圾」,急於尋求保護的臺灣自然是理想的「軍備垃圾收購站」。

例如,前些年美售臺的4艘「紀德」級驅逐艦早在1999年就已全部退役,美國曾向希臘、澳大利亞等國推銷,均遭婉拒,若就此封存這些艦艇又需一大筆經費,從經濟利益出發,美國將它們轉售給臺灣其情不難理解;就戰略利益而言,「以臺制華」是美國的既定戰略,兩岸「維持現狀、不統不獨」最符合美國戰略利益。為此,美國試圖通過美臺軍售和軍事合作,將臺軍建設納入美國的亞太安全戰略,使臺軍建設服從於美國臺海政策的需要,從而確保兩岸軍力平衡,達到牽制中國崛起的戰略目的。

相關焦點

  • 美批准價值2.8億美元對臺軍售
    美今年第六次批准對臺軍售據報導,DSCA新聞稿稱,此次軍售案中包括154個通資節點、24套中繼系統、8套網管系統,並加上野戰資訊通信系統的人員培訓、後勤維修等相關資源等,總價為2.8億美元。臺媒揭臺美軍售「潛規則」臺灣在美國軍售中充當「冤大頭」角色被島內民眾批評已久,最近甚至爆出臺防務部門為讓軍售案通過,隱瞞部分開銷,在兩黨「立委」的追問下才公開這個「無底洞」。
  • 臺媒揭美對臺軍售「潛規則」:美方開價後一毛不減
    參考消息網12月8日報導 據臺灣《中國時報》12月7日報導,臺當局防務機構日前首度鬆口,「鳳展項目」共追加兩次預算,達300餘億元新臺幣(1元新臺幣約合0.23元人民幣——本網注),因美方最初報價較高,臺當局預算不足,所以先買核心部分,再編列預算追加,這驗證了所謂美國對臺軍售有「潛規則」,美方只要報了價,就沒得談
  • 「美在臺協會」稱明年還有52億美元對臺軍售 臺防務部門否認
    「美在臺協會」稱明年還有52億美元對臺軍售 臺防務部門否認 2020年11月30日 18:2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美在臺協會」稱明年還有52億美元對臺軍售,臺防務部門否認。(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11月30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所謂的「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長」酈英傑28日高調宣揚稱,今年美對臺軍售金額高達118億美元,史上最高,明年還有52億美元對臺軍售。臺防務主管部門29日對此否認,稱未規劃酈英傑所提出的52億美元軍購項目。
  • 蔡英文與美國官員大談「美對臺軍售」 叫囂很「欣慰」
    此前,外交部曾在美國對臺軍售的問題上表示,美方向臺灣出售武器嚴重違反了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損害了中國主權和安全利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11月5日上午,蔡英文會見「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期間,蔡英文聲稱她對川普政府已經宣布第2筆對臺軍售「表示欣慰」。
  • 蔡英文:美是臺最大支持力量軍售是支柱
    (原標題:蔡英文:美國是臺灣最大的支持力量 對臺軍售是臺海穩定的重要支柱)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圖片來源:中評社)【環球網報導】據香港中評社3月23日報導,臺北市美國商會22日晚上舉行謝年飯晚宴,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應邀出席致詞時聲稱,美國一直是臺灣最大的支持力量,
  • 蔡英文發美對臺軍售妄言 國臺辦:開歷史倒車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 陳彥彥攝 人民網北京4月26日電(劉潔妍、陳彥彥)今天上午,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主持例行新聞發布會時表示,臺灣當局的一些舉動不利於兩岸交流,在開歷史倒車 關於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針對美軍售的言論,馬曉光表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臺海和平穩定的基石是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和遏制「臺獨」活動,而不是「外國的對臺軍售」。他指出,真正要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就應該切實回到「九二共識」的正確政治基礎上來,舍此別無他途。
  • 美對臺軍售創新高,外交部再次強調:充當「提款機」有何感想?
    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瘋狂鼓吹所謂的「臺美友好」,無下限的吹捧美國,甚至不惜拿臺灣民眾的切身利益去和美國進行交換。在今年,美國對臺軍售更是創新高,讓美國人很是開心。美對臺軍售創新高隨著大陸的迅猛發展,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快速上升,大陸對臺灣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當局已經打定主意要抱緊美國的大腿。
  • 川普任內對臺軍售創歷史之最!3年總額超歐巴馬8年,蔡英文嘴上說...
    蔡當局則顯然陷入為彌補「壓錯寶」之失而不擇手段對美示好、借美示強的錯亂與尷尬中。最新動態來自「美國在臺協會(AIT)」負責人酈英傑所列的一組數據。在臺北一個公開活動上,酈稱臺灣今年「計劃向美軍購」總計118億美元,是美國軍火「頭號買家」,也是臺灣歷年軍購最高金額,並預告明年還有一筆52億美元對臺軍售已通知國會,屆時美國曆年對臺軍售總額將超700億美元。
  • 美國再度對臺軍售蔡辦發言人回應說了什麼?美國對臺軍售中方回應
    美方再度發出對臺灣發出「野戰資訊通信系統」軍售通知,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張惇涵當日宣稱,這是今年第6度,也是川普總統任內第11度對臺軍售。這位發言人還表示,臺灣當局再次感謝美國政府高度重視幫助臺灣加強自衛力量。
  • 美通過對臺軍售法案,鼓吹對臺軍售常態化,臺海關係何去何從
    美國當地時間12月27日晚,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籤署「2021財年綜合撥款法案」,其中包含所謂的「臺灣保證法」,鼓吹美國政府對臺軍售常態化,而川普在任期內通過的對中國臺灣地區的軍售就有11項。
  • 今年第六次美對臺軍售!臺當局迫不及待出面感謝,國防部霸氣回應
    據悉,這是美國在2020年度第6次對臺出售武器裝備,也是川普上臺之後第11次對臺軍售。此前批准軍售案中包含6億美元的無人機、23.7億美元的魚叉反艦飛彈系統,以及18億美元飛彈軍售案等。臺媒稱,目前此次軍售計劃已經按照規定,正式提交給美國國會等待批准,預計會在1個月之後正式生效。
  • 臺灣「提款機」可能沒有限額,美對臺軍售簡直敲詐
    美國對臺軍售不是第一次,但對於島內民眾而言,民進黨當局當「冤大頭」、「提款機」讓網友們感嘆怒其不爭,明知道被痛「宰」也不敢硬氣回應,最近臺灣「提款機」又開始給美國送錢了,臺網友看到後直呼「氣炸」。
  • 美國大選後首次軍售 臺美同陣線政治意義大於防務考慮
    臺防務部門證實 明年兩項軍售8億美元    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長酈英傑在11月底公開前表示,今年臺美軍售金額高達118億美元,「明年尚有52億美元對臺軍售」,臺防務部門副主管張哲平昨日在臺灣立法機構答覆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質詢時表示,明年軍售案是有2項,金額概略約8億美元。
  • 專家:美為何不顧大陸反對 時隔4年再對臺軍售
    就在美方宣布對臺軍售消息當天,我國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奉命召見美國駐華使館臨時代辦李凱安,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並表示,為了維護國家利益,中方決定採取必要措施,包括對參與此次美方向臺灣出售武器的企業實施制裁。為何美國不顧中方反對,時隔4年再次對臺軍售?面對即將到來的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此次軍售背後隱藏著美國怎樣的圖謀?
  • 美對臺軍售增加是否是好事?馬英九:臺灣應扮演橋梁而非棋子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友平】美被爆計劃增加對臺軍售,且一口氣擴大到7項主要武器系統。對此,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今天(19日)表示,希望臺灣不是別人的棋子而是橋梁。臺灣「中央社」報導截圖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馬英九上午出席「2020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活動,面對媒體詢問美國對臺軍售增加對臺灣是否是好事時,馬英九表示,要了解臺灣在亞洲所扮演的角色,「不希望我們變成別人的棋子,而是能夠變成一座橋梁;我們希望帶來和平,而不是推向戰爭」。
  • 中國如何制裁美對臺軍售企業?外交部這樣說
    【環球時報記者 王盼盼 王會聰】美國務院8日宣布,已批准向臺灣出售價值約22億美元的武器裝備,中方此後宣布將對參與此次軍售的美國企業實施制裁。消息發布後,中方將對哪些美國企業實施制裁、如何制裁以及有無時間表等問題引發各界廣泛關注。
  • 蔡英文致電川普被當凱子 未來美臺軍售少不了
    臺「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聲稱,良好的兩岸關係與良好的對美關係,對臺灣一樣重要,彼此間也互相不違背。臺陸委會甚至宣稱,「中國大陸方面應以平常心看待」。一些「獨派」更是受到鼓舞。綠營大佬、陳水扁時期的「副總統」呂秀蓮4日宣稱,「從蔡總統打電話後,我想就不用再維持現狀了,因為世界正在變,我們也要加緊變,求變和求新及求好」。
  • 美國在臺協會處長稱「臺灣是今年美軍售最大買家」,島內網友諷刺...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11月29日報導,美國川普政府任內10度對臺軍售,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28日說,2020年臺灣是公認美國對外軍售最大宗客戶,總計118億美元的紀錄是臺灣史上單一年度最高金額。
  • 美國駐臺官員宣布對臺軍售,前「立委」:增加臺海風險
    「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長酈英傑日前主動宣布,明年美對臺還有52億美元的軍售案,但隨後遭蔡「政府」否認。前「藍委」郭榮振表示,過去美臺軍售合作內容,沒聽說有AIT官員主動曝光,他認為,可能是川 普政府卸任前,刻意放消息讓中方誤判,或是對美國軍火商有所承諾,但無論如何,相關消息都恐怕徒增臺海安全風險。
  • 綠營對蔡英文失望比例攀升 陳水扁:雙北雙贏變雙北雙輸
    陳水扁分析,如果蔡英文施政滿意度仍然拉不起來,全臺大環境顯然對姚文智選臺北市長相當不利。在臺北市,蔡英文與賴清德的施政滿意度,一個月分別掉了11.1%和21%,不滿意度則飆升16%、26.7%;信任度方面,蔡英文掉了19.4%,賴清德也掉了19.1%。姚文智要在經濟選民與軍公教佔相當比例的臺北市脫困突圍,似乎有其難度。民進黨在臺北市選情若不好,新北市也不會好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