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衛、卿榮波/「華商報」微信公號、陝西新聞網
2020-09-10 13:12
去年一個雨夜,三名文物盜賊翻牆進入西安美院,將學生活動中心門口的一個石鼓盜走,在盜第二個時板車被壓壞才未得逞。如今被盜的石鼓已經追回,依舊擺放在原處,三名盜賊也已受到法律嚴懲。為了加強對校園內的石刻文物保護管理,西安美院已經對所有石刻進行標號登記,同時加裝監控巡查。
陝西高校眾多,不少高校有悠久歷史,校園擺放的一些文物,多則上百年。西安美術學院的的石刻文物數量最多,遍布校園全是明清時期的拴馬樁、頂柱石和門墩,步入校園猶如石刻博物館。學生與這些石刻文物朝夕相處,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有人盯上了高校裡的「寶貝」2019年9月10日,西安美術學院校衛隊隊長報案稱,放於該校學生處門前的一隻石鼓被盜。
監控顯示,三人推著板車偷走了石鼓。石鼓必須是一對出售,奇怪的是,他們只偷了一隻石鼓,單個是賣不上價格的。學校工作人員有些沒想明白,他們判斷,這夥人還會來。
這對石鼓是清朝早中期的作品,市場價格在四萬元左右。
2019年9月15日,該校保衛處人員從學生處門前監控看到,兩個人在搗鼓石鼓,他們趕到時,兩人已逃離。10月6日的時候,保衛處發現學生處門前一處監控被遮擋了,視頻信號消失了,趕到現場後抓獲一名男子。
被抓獲的男子劉某交代,他們團夥四人提前踩點,準備偷了石鼓賣錢。不久,另一名男子高某也被警方抓獲。
據了解,第一次,他們把一隻石鼓偷走以後,準備返回現場去偷第二隻石鼓的時候,板車被壓壞了,就放棄了。但四人賊心不死,這才有了後來的被抓現行。
而嫌疑人高某,禮泉人,是一名累犯,曾因為在禮泉盜竊「馬車軲轆」被判刑,2017年,還因為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被判刑。
如今被盜的石鼓已經追回,依舊擺放在原處。華商報記者從檢察機關了解到,目前,案件還在審查起訴階段,同時對另外兩名嫌疑人在另案處理。
遍布校園數千件石刻猶如博物館在西安美院裡,明清時期的拴馬樁、頂柱石和門墩遍布校園的角角落落。
拴馬樁原本是過去鄉紳大戶等殷實富裕之家,拴系騾馬的雕刻實用條石,以堅固耐磨的整塊青石雕鑿而成,一般通高2—3米,寬厚相當,約22—30釐米不等,常栽立在農家民居建築大門的兩側,不僅成為居民宅院建築的有機構成,而且和門前的石獅一樣,既有裝點建築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時還被賦予了避邪鎮宅的意義,人們稱它為「莊戶人家的華表」。
「西安半坡博物館志願者團隊」曾調侃:西安美院是一個拴馬樁比學生多的學校。
現存於西安美院的拴馬樁,一部分自1995年學院由長安興國寺遷入現址含光南路時,就已經存在,還有一部分是後來學院老師們的作品,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學院內現存大約有2000件拴馬樁,形態各異,有些歷經歲月、風吹雨打的侵蝕,輪廓變得模糊,有些依然栩栩如生。
有網友羨慕地稱,「拴馬樁在央美都是放在櫥窗裡展覽,在西美是同學們的『老學長』」。為了加強對校園內的石刻文物保護管理,西安美院目前已經對所有石刻進行標號登記,同時加裝監控巡查。
(原題為《西安美院被盜文物已經追回 遍布校園數千件石刻猶如博物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西安美院,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