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託摩螢火蟲洞,也稱螢火蟲洞、懷託摩洞,位於紐西蘭的懷卡託的懷託摩溶洞地區。
懷託莫螢火蟲洞因其地下溶洞現象而聞名。地面下石灰巖層構成了一系列龐大的溶洞系統,由各式的鐘乳石和石筍以及螢火蟲來點綴裝飾。一些溶洞對遊客開放,另一些用於專家進行研究。坐在竹筏上穿過漆黑的洞穴來欣賞懷託摩地下溶洞是非常迷人的。獨自坐在的竹筏上隨地下河漂流。也可以在導遊的帶領下一路漂流。
紐西蘭北島中北部石灰巖洞。位於漢米敦(Hamilton)南約80公裡(50哩)處,懷帕(Waipa)河支流附近。有旅遊公路通達。地下巖洞有精美的鐘乳石、石筍等,沿地下河道乘船遊覽最吸引人。
很多人都有過捉螢火蟲的經歷,在黑夜裡追逐許久,才把小小的螢火蟲放進瓶子裡,隔著玻璃看它一閃一閃發出微光……讓螢火蟲像星星一樣掛在天上,是不少人兒時的夢想。在紐西蘭北島一個小城,這種夢想竟能成真:成千上萬的螢火蟲在巖洞內熠熠生輝,燦若繁星,有人把這種自然奇觀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這是個有1.5萬年歷史的鐘乳石溶洞。昏暗中一直走到懷託摩螢火蟲洞洞穴深處,順著導遊耳語般的指點,你就會看到側面巖石上一片綠白色微光。微光下是無數條長短不一的半透明細絲,從洞頂傾瀉而下。每條絲上有許多「水滴」,極像晶瑩剔透的水晶珠簾。原來,這些螢火蟲在幼蟲期不僅能發光,還能分泌附有水珠般黏液的細絲,洞內昆蟲循光而來,撞到絲上就動彈不得。螢火蟲幼蟲便爬過來美餐一頓。美麗螢光下的水晶珠串,竟是危機四伏的「垂釣線」。
紐西蘭的螢火蟲生命周期為一年。幼蟲會發光吐絲,其螢光隨著年齡增大變得愈加明亮。幼蟲經6至9個月變成成蟲。奇怪的是,成蟲有翅膀卻沒有嘴巴,無法進食,也不會飛。只是瘋狂地交配產卵,直至筋疲力盡。2到3天後,它們會用盡最後一點力氣撞向幼蟲的絲網,捨身給自己的後代作食物。這些小精靈與世界其他地方的螢火蟲不同,對生存環境的要求近乎苛刻,遇到光線和聲音便無法生存。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