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無人工廠、工業網際網路、遠程辦公、在線金融、在線文娛、在線展覽展示、生鮮電商零售、「無接觸」配送、新型移動出行、在線教育、在線研發設計、在線醫療等12個重點發展領域,是這次疫情經濟的爆發點。若能進行合理布局,這些行業能出現騰籠換鳥的效果。
如無人工廠方面,青島計劃建設50家以上無人或少人工廠;當然無人生產線或無人車間在當下實現不是難事,難的是經濟 效果,人的靈巧性遠非機器能比擬的。但在加快高端裝備、汽車、航空航天、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鋼鐵化工等行業的智能化轉型,卻有更大的空間。
在青島,1-3月份,生鮮電商零售方面異軍突起,線上建設網上超市、智慧微菜場,得到很大發展。
政府下一步將鼓勵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社群電商等營銷新業態。
在線教育方面發展的也是有聲有色,青島在打造「青島微校」「空中課堂」等線上教育品牌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
最近,《青島市加快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正在起草階段。方案將聚焦在線文娛,在線金融,生鮮電商零售、工業網際網路、在家辦公、在線展覽展示、新型移動出行、在線教育、在線配套、在線診斷等10個大類作為優先發展方向,給予政策支持,有計劃布局,培育在線新經濟發展。
前幾年,電商平臺、行動支付、快遞物流等「軟平臺」已經成為了新經濟以及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的基礎設施。疫情期間,更加凸顯了這些「軟平臺」對於經濟發展和城市運行的基礎性支撐作用,微信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已成為支撐眾多超市、零售保持正常經營的基本手段。可以看出,從金融支付平臺正式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
電商、支付、直播、物流等基於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發展起來的新業態已經成為了與「硬設施」相伴相生的「軟平臺」,共同支撐新經濟的發展,成為「新基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應該用更廣闊的視野認識「在線經濟」的內涵,除了5G、數據中心等「硬設施」,新的「軟平臺」,包括高精度地圖、智能雲服務、城市數據平臺等都應該被視為關鍵性的「在線項目」。
從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挑戰中,更讓社會各界看到,以往的傳統製造業、服務業基本停步不前,影響較大。但在線經濟、物流配送、線上直播等非接觸經濟、以及室內經濟則展現出很好的發展勢頭。
列舉幾個例子,據報導,疫情嚴峻的2月份,叮咚買菜營收一舉突破12億元;一季度嗶哩嗶哩營收預計增長118%,喜馬拉雅增長32%,在線教育、數字娛樂也重回風口;遠程辦公業務在疫情中增長了300%,華為的Welink業務量增長80%,百度在山西陽泉自建超過25萬臺規模的數據中心,阿里雲在廣東河源自建超過30萬臺規模的數據中心,騰訊在揚州儀徵自建超過30萬臺規模的數據中心。
無獨有偶,上海市也制訂了《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將集聚「100+」創新型企業,推出「100+」應用場景,打造「100+」品牌產品,突破「100+」關鍵技術,打造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
《行動方案》並指出,發展在線新經濟,是當前戰「疫」突圍的關鍵著力點,也是上海培育新動能、構築新優勢的重要舉措。要善於化危為機,積極搶佔產業制高點,加快培育一批龍頭企業。要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破解發展中的制度瓶頸。同時,要增強工作合力,形成疊加效應。
危與機總是相伴而生。17年前,線下零售因為「非典」受阻,成就了淘寶、京東、起點中文網、前程無憂。歷史不會重複,但會驚人地相似。疫情期間,在線問診、遠程醫療成為需求爆發點,阿里健康今年以來在線義診訪問用戶超過280萬;在線教育、數字娛樂重回風口,嗶哩嗶哩預計一季度營收增長118%,喜馬拉雅一季度增長32%;生鮮電商需求旺盛,叮咚買菜僅春節7天就完成400萬單;華為的遠程辦公業務增長80%,為上海4萬企業和組織30萬人提供服務;還有在線逛博物館、在線看電影,雲上時裝周、雲上文化節……在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著深度改變的同時,新業態新模式迎來重大機遇,拼多多、嗶哩嗶哩、喜馬拉雅、小紅書、美團點評、餓了麼、盒馬鮮生、閱文集團等上海網際網路新生代實現逆襲。
「網際網路+」為疫情下的經濟社會罩上了一層抵禦外界侵襲的鎧甲,不僅守護了我們的生活,更緩解了經濟增長壓力。順勢而為,御風而行,上海提出要做足新增量的文章,聚焦無人工廠、工業網際網路、遠程辦公、在線文旅、生鮮零售電商、無接觸配送等重點領域,打造「在線新經濟」發展的上海高地。積厚成勢,這是有底氣的。
在線新經濟可釋放新動能開拓新藍海。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穩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在線新經濟高效率、便捷化、數據共享等特點,有助於解決老問題,激發新動力。比如,無人工廠、無人配送、無人機、無人車等,既解決了當下疫情帶來的新問題,又可緩解多年來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用工荒問題。工業網際網路做好生產協同和產業預警,可為停產斷供組織柔性轉產和產能共享,促進資源高效配置和供需精準匹配。在解決問題中升級,在戰「疫」中崛起,在線新經濟彰顯了我國經濟的韌性,必將帶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鼎新帶動革故,增量帶動存量,在線新經濟背後蘊含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巨大機遇。各地應抓住機遇,積極探索,為在線新經濟提供配套支撐。相信疫情過後,雲相牽、網相連,一個「在線中國」必將動力澎湃,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