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公安局黨委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的攻堅工作,通過深化「網際網路+政務」應用,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推出了一批便民利企舉措,切實提高公安機關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7月2日上午10時許,在南寧市公安局興寧分局邕武派出所戶證辦理大廳裡,戶籍民警正在忙著給群眾辦理戶籍業務。大廳裡,來辦理戶籍業務的群眾,坐在凳子上喝水吹空調,有序等待著叫號。
「這樣的工作場景,在20年前是不敢想像的。」南寧老戶籍民警彭嘉玲告訴記者,以前戶籍室是櫃檯式辦公,只有一個小窗口,戶籍民警坐在裡面工作。
現在,全部是低臺開放式辦公,戶籍業務也從手寫辦理到現今網上「一站式」辦理。戶政業務的變革,讓人民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公共服務帶來的方便。
△《南寧晚報》報導截圖
關鍵詞:遷移戶口
以前:等七八年不一定能拿到遷入指標現在:網上申請只需跑一次即可辦理入戶
在邕武派出所,市民雷先生拿著戶口簿從戶證辦理大廳走出來。「從排隊到辦妥業務,不到半小時。」雷先生說,他來給兒媳婦和孫子辦理入戶手續,兒媳婦把戶口從柳州轉來南寧。
「以前,夫妻投靠需要遷入戶口,程序非常煩瑣。」彭嘉玲說。退休前,彭嘉玲是西鄉塘公安分局一名戶籍民警。1981年,彭嘉玲加入警察隊伍,被安排到賓陽縣黎塘派出所任戶籍民警。
剛接觸工作時,多是給群眾辦理新生兒的入戶登記和老人的死亡註銷業務,來辦理「戶口遷出遷入」業務的群眾並不多。主要是當時遷戶口不像現在這麼自由,而是要等指標。
「等指標也要按結婚時間來排順序。」興寧公安分局人口大隊民警吳婉芳,從1993年至2014年,先後在邕武、腰塘和解放派出所任戶籍民警。據她回憶,有些人等了七八年都拿不到遷入指標,小孩沒有南寧戶口,只能回原籍讀書。
直到2000年前後,政策寬鬆了,群眾只要在南寧買房子,就可以遷入戶口,但必須先到屬地派出所申請,接到派出所通知之後,當事人才能拿材料去辦理入戶手續。因為帶材料不齊,多跑幾趟在當時是常有的事。
如今,只要在南寧有合法穩定就業或合法穩定住所就可以申請落戶南寧,入戶材料逐步減少。
如,夫妻投靠要從市外遷入南寧,可以自主登陸南寧市公安局智能戶政服務大廳進行網上申報,派出所審批通過之後,就會通過手機簡訊通知,當事人即可前往擬入戶地派出所辦理入戶手續,跑一趟就能辦完入戶業務。
關鍵詞:居民戶口簿
以前:戶口簿上的信息全部用手寫來完成現在:全國聯網管理戶籍證件用電腦列印
在雷先生的戶口簿裡,表格上的家庭成員等信息,全部是用電腦列印上去。「以前,戶口簿表格裡的個人姓名等信息,都是手寫。」彭嘉玲說,上世紀80年代的戶口簿,跟現在的戶口簿一樣。當時戶口簿上的信息,是抄寫政府人口普查的底冊(檔案),戶口簿表格上就沒有「身高」「公民身份證件編號」和「血型」這幾項信息。
由於沒有電腦,街道辦或村委裡,一些寫字好看的人,經常被請去幫忙填寫。另外,上世紀90年代以前,小孩出生是沒有出生證明的,平時靠社區民警、社區(村委)、單位證明或接生婆、鄰居幫作證明,戶籍民警通過這些途徑來收集小孩信息。由於工作煩瑣,工作人員在收集填寫戶口簿過程中,難免出現差錯。
從1999年10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和實行公民身份號碼制度,新生兒出生後,醫院就會出具一份《出生醫學證明》,上面標註有新生兒的出生日期。戶口簿上,也相應填寫有「公民身份證件編號」等信息。「個人的『身高』和『血型』,就是在這一時間段通過核實之後陸續填補上去的。」彭嘉玲說,填寫「身高」和「血型」信息,出發點是為了公共救助的需要。戶籍信息,在這個時間段逐步完善。
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電腦的逐步普及、公安網絡的逐步完善、戶籍管理軟體的逐步使用,聯網管理戶籍逐步實現。如今,戶口簿表格上的信息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證上的信息,已經全部實現電腦列印,實現全國聯網管理戶籍業務。
關鍵詞:居民身份證
以前:當事人回原籍辦理3個月才能拿到現在:全國各地的居民都可以在南寧補辦
從1984年起,全國開始辦理第一代居民身份證。據彭嘉玲介紹,當時當事人只需將3張一寸免冠黑白照片送到派出所,由民警把照片貼到身份證卡上,並人工對居民身份證進行編號填好,隨後送公安廳翻拍製作成居民身份證。
「當時,不管是第一次申辦還是補辦居民身份證,必須由當事人持戶口簿及黑白照片到原籍(即戶口所在地)派出所辦理。」吳婉芳說,由於受當時交通條件等原因限制,有些邊遠地區3個月才能拿到身份證。
從2005年1月起,我國正式全面開展居民換發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工作。第一代身份證,僅限於16歲以上的公民才能辦理;第二代身份證允許公民一出生就可以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辦理身份證的時候,當事人可以對居民身份證相片進行多拍優選,選用自己滿意的照片來製作身份證。
如今,轄區居民在轄區派出所補辦或新辦身份證,20天內收到手機簡訊通知後,可直接到派出所居民身份證自助領證機領取身份證。
從2017年起,南寧市所有戶籍派出所全部開通全國居民身份證跨省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業務權限,實現所有戶籍派出所均可以辦理全國跨省異地居民身份證到期換領、掛失申報、丟失招領業務。
外地在南寧就業、就學、居住的人,除了首次申領居民身份證或因戶籍信息變更後、需要重新辦理居民身份證的,或者需要辦臨時身份證的,必須回原籍辦理,其他如身份證丟失、到期換領等,再也不用跑回原籍申辦了。
跨省異地辦理身份證業務的群眾,需持戶口簿、居民身份證、居住證或機動車駕駛證、護照等公安機關籤發的其中一份有效身份證件,到所有戶籍派出所就可辦理上述業務了。
關鍵詞:辦居住證
以前:暫住證只是證明外來人的身份信息 現在:辦居住證與同城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在邕武派出所的戶證辦理大廳裡,懸掛有一塊「辦理居住證」的牌子。1994年,南寧市政府出臺《南寧市暫住戶口管理條例》,規定暫住人年滿十六周歲,擬暫住南寧一個月以上的,發給「暫住證」;外來人員在申請辦理「暫住證」時,須交驗本人居民身份證,近期一寸半身免冠照片兩張,並填寫暫住人口登記表,一次籤證有效期最長不得超過一年,超過有效期限需繼續暫住的,須重新申領新證。
「當時的暫住證,只是證明外來人員的身份信息,作用不大,主動辦理的人不多。」吳婉芳在派出所工作中深有感觸。2013年,國務院推行《居住證暫行條例》,南寧市也取消了暫住證,全面實施居住證管理。
外來人員辦理居住證,可以跟同城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即辦理電動車上牌、考駕照、買車、買房、孩子報名讀書、參加民政部門的勞動培訓、參加社會保險、存取住房公積金、身份證丟失異地補辦,異地辦理出入境證件和手續,辦理護照、往來港澳通行證及籤注等。
如今,流動人口依據合法穩定就業、連續就讀證明材料,到派出所進行流動人口登記後可立即辦理居住證。除此之外,還可通過微信平臺「南寧警方」、手機APP等網際網路自助申報平臺,流動人口和房東不再需要前往派出所申報,坐在家裡就能申報居住登記。
(來源:南寧晚報 潘國武 祁瑋 馬俊)
(審核:張軍 責編:蘇伊玲 編輯:楊嵐晶 校對:李燕萍)
如果您覺得首府公安民警的辛勤付出值得肯定,敬請大家在接到自治區民調中心(0771-12340)電話對南寧社會公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隨機調查時,耐心配合,並給予民警們公正的評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