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有溫度。
天下網商記者 張超
郭華明今年35歲,遼寧鞍山人,他有車、有房、事業順遂、家庭幸福……這些還不是重點,重點在於郭華明是個盲人,身處黑暗的世界,卻擁有了多彩的人生,秘訣在於,他總在想方設法拓展人生體驗的邊界,藉助電腦、手機、汽車,還有最近那副神奇的眼鏡,他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活得越來越有煙火氣。
被智慧型手機改變的生活
郭華明患有先天性失明,只有右眼剩微弱光感,家人帶他做過角膜移植,可是效果卻不理想。
2002年,盲校針推專業中專畢業,18歲的郭華明去了一家按摩店打工,如果不「折騰」,他的一輩子也就這樣過下去了,但他偏不,因為「想要過得跟正常人一樣。」
18歲的年紀,對一切都感到好奇,那時候郭華明並不喜歡按摩,他喜歡電腦,想進入IT行業,哪怕他看不見鍵盤屏幕,更沒辦法敲代碼。
「我喜歡這些東西,但我沒辦法,那會兒甚至還沒有盲人用的電腦,我要為自己的生存考慮。」
工作第二年,郭華明辭職了,自己開了按摩店,從此有了一份穩定,且在當地來說算是相當豐厚的收入,他開始遵從內心,放飛自我。
第一件改變他生活的神器,是盲人電腦,說白了,就是加裝了讀屏軟體的電腦,它能讀出屏幕上所有的信息,幫助盲人「看」到界面。
「我算是鞍山第一個用上盲人電腦的,奔騰4處理器,XP系統,老帶勁了。不過我不認識漢字和英文字母,只認識56個盲文字母,鍵盤上的這些英文字母,全靠死記硬背順序才行,然後再用鍵盤操作。」
郭華明還用上了手機,諾基亞的塞班智慧型手機,到他手裡卻跟功能機一樣,只能接打電話,比較,對盲人來說,換個手機鈴聲都很費勁。
「不管什麼電話,來了就接,接起來就說『你好,誰呀?』因為我看不見,連自己親爹打電話過來都要這麼問。後來手機號碼太多,我又不能用手機通訊錄記下來,只能記在盲文紙上,再裁成小本本放在褲兜裡。你知道嗎?盲文紙都是一個個扎出來的孔,有時候放在褲兜裡時間長了或者手溼了,孔被壓扁了,那電話號碼就找不到了。」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郭華明是最有感觸的。
2007年,他不再用盲文紙記電話了,他用上了一款叫做熊貓M88的手機,帶有語音提示,連收到的簡訊都能「讀」出來。後來各種智慧型手機和讀屏軟體的普及,可以讓郭華明自由接打電話,甚至百度、淘寶和用滴滴打車。
「有了這些高科技的東西,盲人也能像正常人一樣了,用手機基本屬於無障礙操作,最關鍵的是,大大增加了我們『撩妹』的機會。」
郭華明這話不假,5年前,他經人牽線認識了現在的妻子,妻子是遼寧師範大學的心理學碩士,還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靠著手機,兩人感情一點點升溫,認識7個月就領證結婚了,夫妻感情一直很好,最近還準備要生個寶寶。
短距離出行不再依賴盲杖
生活越來越圓滿,可郭華明還有別的願望,他想要走出去,而且他喜歡走出去。
為此,郭華明買了車,2010年,他就花6萬元買了一輛長安鈴木,2012年,又花16萬換了一輛馬自達六。
「我喜歡車,喜歡動力好的車,有人問我,『郭華明你買車有什麼用』,坐著得勁唄!我自己開不了,可以請司機開,我老婆也會開,我都跟他們講,起步就要猛一點,不要怕費油,我喜歡這個感覺。」
郭華明說自從有了車,盲杖用得少了,但是司機和老婆不能24小時圍著他轉,他去按摩店,要出門,還是離不開盲杖。
「盲杖有個問題,不能識別半空中的東西,我被晾衣繩絆過,也被鏟車升起來的鏟子撞過。」郭華明總想著,哪天能扔掉盲杖出門,所以2017年上半年,當他從QQ群裡知道,杭州有家公司出了能幫盲人出行的視覺輔助眼鏡時,立馬動了心,他直接拉上妻子,專門跑到視氪科技所在的杭州,來詢問產品情況。
令他失望的是,當時產品還只是模型,並沒有量產,一直等到2017年下半年,郭華明才如願以償戴上了這幅眼鏡,結合導航軟體,他可以一個人短距離出行,還可以根據語音提示躲避障礙。
「其實一開始並不好用,因為正常人走路看東西是有視角的,我們盲人沒有視角,而眼鏡識別不到其他角度的東西,還是會被絆倒。後來,老婆給我做了強化訓練,目前戴著眼鏡就可以在家裡、小區裡或者車少的地方自由出行了。」
最方便的地方,莫過於能去小區的便利店裡買東西,這讓郭華明在家裡也爺們兒了一回。
平時,家裡都是老婆主內,有一次,郭華明聽到老婆在廚房裡嘀咕鹽沒了,不過老婆馬上又說,沒關係,勉強還夠吃一頓。
「咱是爺們兒,不能讓老婆覺得比別人負擔重,後來我就戴著眼鏡出門了,坐電梯下樓,去了小區裡的便利店。便利店的小夥子跟我們夫妻倆都熟,他還蠻驚訝的,問我一個人怎麼出來的,我跟他指了指眼鏡,就靠著這個。不過,現在眼鏡HIA不能識別啥是鹽,我就讓小夥子幫我拿了一袋,然後自己走回家。我把鹽往我媳婦那兒一放,哎呦,她驚呆了,那感覺真是沒法形容……」
感受豐富多彩的世界
讓郭華明「爺們兒」了的視覺輔助眼鏡,是由杭州視氪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生產。整個公司目前有30多個人,三分之一都是浙大畢業的,專注視力領域的解決方案。
最近,視氪科技的副總裁吳國偉接受了我的採訪,吳國偉今年33歲,浙大光電信息專業碩士研究生,他和公司CEO於紅雷是大學同學,在2014年一起創立了視氪的前身,主要做智能家居。
2015年,他們在浙大副教授汪凱巍的指導和建議下,進入了盲人視覺輔助領域,汪凱巍是於紅雷和吳國偉的導師,他領導了浙大光電學院盲人視覺輔助團隊,專業團隊可以給公司提供必要的技術和資源的支持。
在進行產品的研發的時候,幾個創始人也全程跟汪教授團隊對接,他們明確一個目的,不是為了追求技術,而是根據實際的需求。
「我們發現,其實盲人們的期望很高,他們迫切地想要看見,甚至他們想馬上能無障礙地跑起來。說實話,這個問題在醫學上都很難解決。但是退一步講,如果能滿足他們短距離出行以及感受豐富多彩世界這兩個需求,那對他們來說也是驚喜的。以目前的技術來說,也是可以實現的。」吳國偉說。
2016年4月1日,視氪科技正式成立,當時國內並沒有盲人視覺輔助類的產品,整個團隊在浙江省盲校測試了8個樣機用來不斷優化程序,還嘗試利用3D列印來製作硬體模型,最終確定了產品的定位:眼鏡。這款眼鏡,可以利用離線導航和視覺識別攝像頭,來實現盲人的短距離出行以及感受豐富多彩世界這兩個需求。
2017年10月,產品量產,就是第一代引途者視覺輔助眼鏡。
吳國偉簡單解釋了視覺輔助眼鏡的實現原理:類似於車輛的自動駕駛,通過眼鏡的視覺識別攝像頭捕捉信息,後臺進行深度學習,再利用GPS和慣性導航來記憶步伐和路線,並且能夠用語音提示路線上已經標註出來的建築物、商店等信息,通過反覆學習和識別後,某一段路程的導航會越來越精準。
除了導航,視覺識別攝像頭還可以辨別出路上的障礙物,比如臺階、水坑、停著的非機動車或者機動車、行道樹,並且通過語音來提示。
吳國偉說,「就跟導盲犬的功能類似,導盲犬也是通過不斷強化學習路線來實現導盲的本領。而且導航地圖是開放使用的,目前有20萬的下載量,通過使用者們的標記、修正等,地圖的資料庫會越來越精準。」
這件事很有成就感
吳國偉至今還記得一個盲人女孩,戴上眼鏡後馬上跟公司反饋了一個消息——原來她發現樓下有家燒烤店,還有蛋糕店、理髮店、小超市……以前她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但是現在她感覺活得很有煙火氣。
目前,視氪科技第一代引途者視覺輔助眼鏡的使用者已經超過400人,公司也根據使用者的反饋和市場調查開發出了第二代產品,啟明星視覺輔助眼鏡。
跟第一代眼鏡用於導航不同,第二代眼鏡不做導航,而是主要用於文字識別和圖像識別,比如閱讀中英文的報紙、書籍,識別物體顏色,紙幣識別等,用戶已經超過了2000位。
吳國偉說,經常能夠聽到盲人使用者們新的需求,他們都記下來了,公司已經在視力領域積累了40多個發明專利,接下來他們也會繼續在視力領域深耕發展。
「雖然不能讓盲人們真的看見,但是通過一些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感受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真的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