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百萬」絕對是中國股市最醒目的「傳奇」之一。跟很多日後有了成就的「名人」一樣,楊百萬隻是因為「窮則思變」,開始了他「從沒想到過的」人生,那時他不曾想到,有一天自己的故事會廣為流傳。
楊百萬的傳奇人生
楊百萬原名叫楊懷定。1988年以前他是上海鐵合金廠的一個普通職工,幹「第二職業」賺外快積累了兩三萬元餘款。
有一次他管的倉庫被盜,他因出手「大方」,常買煙請廠裡的工友們抽而被懷疑是監守自盜,公安局還請他「談話」。
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自尊心很強的楊懷定,他一橫心就辭職了。那是1988年2月。辭職後楊懷定開始從訂閱的幾十份報紙信息中埋頭搜尋致富的機會。
4月的一天,一條「上海將開放國債交易」的消息引起了楊懷定的關注,他在4月21日開市第一天一早,買了10000元三年期國庫券。「銀行利率5.4%,三年期國庫券年利率超過15%,為什麼不買?」
等到下午,很多人明白過來開始紛紛進場時,價格一下漲到112元,楊懷定拋掉了。半天時間,他賺到了以前一年的工資——800元。
很快,楊懷定發現全國8個城市的國債價格差異很大,他開始日夜兼程做起了國庫券異地交易。
他帶著全部的積蓄前往全國其他省市,在當地銀行以較低的價格進了國債,然後再帶回上海,以較高的價格轉給銀行,賺取差價。為了趕時間,他最忙的一次七天七夜沒有睡覺。
1989年,賺到了「第一桶金」的楊懷定,轉身投入炒股。半年後,股票大漲,楊懷定在800元以上價位拋掉,淨賺150多萬元,「楊百萬」的外號,就此不脛而走。
一年後,他之前進的票跌到了375元,他又再次進了回來。在股市行情低迷時,楊百萬的「絕招」就是全部拋掉,遠離熊市,
「2001年開始的國有股減持的四年大熊,我一直遠離,直到2005年1月份,雖然四年的時間我每天還要去股市上班。」
楊百萬的短線戰法
沉浮股海20餘年後,今天,年過花甲的楊百萬已退出了股市舞臺中央,也離開了媒體鏡頭。但是,像所有傳奇人物一樣,他雖然離開了江湖,江湖仍有他的傳說。不妨看看他的短線戰法
1、個股經過連續下跌,當反彈或是反轉的第一根陽線漲過前一根陰線一大半,同時成交量放大,是短線的進場點。
2、個股長期處於60均線以下,第一次從中期底點放量,代表多空強弱分水嶺的60日均線之後,穿過60日均線後第一次回踩接近60日均線的位置,就是短線進場的絕佳倉點。
3、個股處於橫盤不回落的強勢調整中,保持每一根橫盤量都可以接近或等同於開始調整前的最大量陽線的量能,當這些平量橫盤的k線再度受到向上的10日均線的支撐時,也是短線的絕佳進倉點。
4、如果對各種技術不太了解,就用一個技術指標——MACD,在上證指數日線背景下,MACD翻紅就進場,MACD翻綠就退場觀望等待下次機會,
儘管這個方法不能幫你最大程度高拋低吸,但是可以幫你把握80%左右的漲升空間,避開80%左右的下跌。
散戶虧損的根本原因
1、從眾心理
不少股民操作股票很大程度上會受周圍人的影響,看到別人選什麼股票自己就跟著買,沒有自己的主見。
總跟別人選不但容易賠錢,還學不到實踐經驗。而且,股票投資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真正的專家非常少,股民沒有對股票進行理性的分析判斷,育目從眾,結果肯定是虧損不斷。
2、死守
遇到了虧損,選擇死守也是一部分散戶常見的做法,要知道,有的時候死守就是等死。投資股票應該是該進時進,該出時出,該解套時就解套出局。
當發現自己的進的時候是錯誤的,尤其是進在了前期暴漲的牛股頂峰時,要及時斬倉割肉,才能不被深套。
而且,如果處於跌勢中,持有品質比較差的股票時間越長,風險也就越大。
3、賭博心態
賭博心態分為兩種,一種是個性好賭,其他分析手段欠缺;另一種是虧損累累,所剩無幾,拼死一搏的心態在作怪。
無論是哪一種心態,在投資市場採取賭博的心態其實就是過度投機心態,這種心態會導致投資者無論對勝利和失敗都會產生畸形的反應。
4、經不起誘惑
股票市場每天都充滿著誘惑,當你看好的別的股票都在大漲的時候,而你手中的股票雖然也賺了點,但一直走的不溫不火,你就會想換掉它,去追哪些漲得快的股票,
於是,當你出掉之後,慢慢地之前的這些股票後面也漲起來了,而且越漲越快,於是你就這樣錯過了牛股。
5、不喜歡空倉
很多散戶都不喜歡空倉,不管股市行情如何,只要帳戶上有錢,就總想拿點股票。實際上,在股市中真正能夠賺錢的股民都是非常重視輕倉或空倉的,在股市中能夠學會休息,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當大盤趨勢向下時,大部分個股都是下跌的,投資成功的把握不大。如果此時股民能夠適時地輕倉或者是空倉,才能在出現好的進場機會時及時跟進,不至於喪失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