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英語不能「野蠻生長」(教育眼)
日前,記者調查多家少兒英語培訓機構蓬勃發展中滋生的亂象——少兒英語不能「野蠻生長」(教育眼)
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張 爍
不想讓孩子重複自己學「本本英語」的老路,讓孩子在學語言的幼小年紀就開始學習外語,成為當下不少年輕父母的選擇。然而,現在的少兒英語培訓市場上亂象不少,長著金髮碧眼就可以當「外教」,客戶付款前後「冰火兩重天」,試聽課和正式課差距巨大,一旦「上鉤」退款艱難……
日前,記者調查部分少兒英語培訓機構發現,面對一節課動輒100餘元甚至幾百元的少兒英語課程,家長除了「給孩子花錢怎麼都捨得」,還得擦亮眼睛、做好甄別。
「金髮碧眼」就能當外教嗎
「這位外教是西班牙人,第一語言是西班牙語,英語是他近兩年學的。但您放心,他的語言學習能力特別強,英語說得非常好,教孩子們綽綽有餘。」在北京市常營一家商場裡,某少兒英語培訓機構銷售顧問向記者介紹。
和大部分少兒英語報名流程一樣,家長首先在網上預約,然後帶孩子一起試聽。記者注意到,試聽課學員大多五六歲,也有4歲甚至更小的孩子。雖然機構不同,試聽課卻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出相似,大多是一位外教、一位中國教師共同上課,大多以「擊掌」方式和孩子們打招呼,大多以在黑板一角畫星星來作為孩子課上表現的獎勵,甚至關於授課內容,5家機構中有4家都將試聽課主題確定為「認識顏色」,簡直「不約而同」。
20分鐘至45分鐘不等的試聽課結束後,老師讓孩子們做遊戲、看動畫片,家長們則被銷售顧問帶到一邊。「顧問非常熱情,拿出價格表,表示馬上要漲價,這是最後的低價機會,連珠炮一樣勸我現場報名。他說如果在試聽當天報名,還有額外優惠。」家長孫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的兒子5歲,看到不少小朋友已經開始學英語,也想趕緊報一個班。
學費貴是當前少兒英語培訓市場的共同特點。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少兒英語培訓機構每小時費用都在百元以上,有的甚至達300元,全年課程動輒上萬元。
面對家長的疑問,不同培訓機構的「教育理念」則不盡相同。如果家長提出為何正式課上外教授課時間短,顧問會表示,中國教師更懂得低齡兒童的認知規律;如果家長提出價格為何比別家機構高許多,顧問會強調,本機構的全外教授課更利於孩子「浸泡」在英語環境中;如果家長提出英語教師發音不標準,顧問會辯解,發音並不重要,「樹大自直」,現在關鍵是激發孩子學英語的興趣……
記者調查發現,來自以非英語為母語國家的少兒英語外教居然不少。一位漂亮的白人姑娘是某少兒英語培訓機構某班班主任,「她是俄羅斯人,這兩年自學的英語,我們擔心家長有意見,所以一般會模糊外教具體情況。很多家長不太懂英語,也聽不出口音,看到是白人外教就非常滿意。」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告訴記者。
記者在一家少兒英語培訓機構招聘外教的啟示中看到,要求「母語為英語,或在英美留過學」,對外教是否有教師資質、無犯罪記錄等則無要求。因為「門檻低」,一些沒有工作籤證,只有留學或旅遊籤證的「外教」也順利上崗,不但存在教學質量、安全等各種隱患,也造成了外教流動頻繁。「我家孩子上一年課換了4位外教」,一位家長告訴記者。
對此問題,不少培訓機構不以為然。「資質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孩子學得怎麼樣。」一位培訓機構負責人毫不諱言,「我們有的外教沒資質,但紮實的授課能力吸引了很多學生,孩子們都很喜歡他。」
售前售後「冰火兩重天」
「直到付了款才知道,客服變臉變得這樣快。」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王女士對記者「吐槽」,她的煩惱來自某知名在線英語培訓機構售前、售後「冰火兩重天」。
考慮到接送孩子太耗費時間精力,在考察了幾家線下培訓機構後,王女士把目光聚焦在在線英語上。「我心儀的這家在線英語機構,提供一對一外教,每星期兩次課。我在網上填了試聽課申請後,沒超過3分鐘,就接到了機構顧問的電話,真是熱情洋溢、『百依百順』。」王女士說,一次因為家裡設備故障,一次因為孩子突然生病,本來約好的兩次試聽課臨時取消,客服依舊熱情、毫無怨言,讓自己很過意不去。
試聽效果很好,外教是一位來自美國的男老師,發音標準,課堂活潑,王女士十分滿意,試聽結束後第四天就購買了價值近5000元的3個月課時包。變化發生在付款後的那一刻,「您心儀的那位老師只有周二一個時間,不能滿足一周兩次課的要求。」顧問告知王女士,並一再承諾「試聽課、正式課老師水平一樣」,王女士欣然同意更換老師。
付款後13天,老師終於約好。「沒想到,正式課老師與試聽課老師差距太大了,全程照本宣科,逐個朗讀26個字母及單詞,中間沒有任何解釋、對話、引申,即使孩子煩躁大哭,也沒能讓老師停下來一次。」王女士很氣憤:「對孩子哭笑做出起碼反應是老師的基本功,不然,為何要選這麼貴的一對一外教呢?」
然而,當王女士想重新約回第一次試聽課的老師,哪怕一周一次時,她被告知,那位老師一節課的時間也沒了。「從那之後,我再沒接到任何約課消息,一催問就是『正在約,需要一周時間』。等下周再問,還是『正在約,需要一周時間』。」王女士憤而在機構APP「我要投訴」中介紹了來龍去脈,沒想到一點擊「提交」,系統顯示「您提交的信息不得超過500字」。
左等右等沒有消息,左催右催雷打不動。王女士覺得很無助,突然想到一個「歪招」,用孩子父親的手機號又新約了一次課程。不出所料,又是一番熱情洋溢,顧問聯繫自己當天就安排好了課程,而且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老師,孩子一下子就特別喜歡。「如果試聽課老師十分優秀,而真正報名之後,能約課的老師水平極差,優秀的老師總是『沒時間』,是否涉嫌欺詐?」王女士想要個說法。
「只認錢」不利長遠發展
與王女士的遭遇類似,不少家長滿懷期待付款,卻被「套牢」。「試聽課上是遊戲式教學,等報名上了正式課,就成了老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實在太過枯燥。」程女士在某線下培訓機構付了款,可女兒不到一個月,就再也不想去了。
「不滿意就退款。」這是很多商家對客戶的承諾,但真正做到順利退款很難。「老師千方百計勸我們繼續學下去,溝通幾次後,老師提醒『協議規定按比例退款,時間越長能退回的比例越少,超過期限不能退款』。然而,就在反覆溝通的時間裡,我錯過了能退款的最後期限。當初交錢時,對方壓根沒告訴我還有這種規定。」程女士說。
記者調查發現,「退款難」是當下少兒英語培訓市場的一大問題。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很多培訓機構習慣於對退款「踢皮球」,如以家長「無法提供教育質量不好的證據」為由拒絕,因為「收學生」是重中之重。
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北京市教育學會學科英語教育研究分會等於2016年發布的《中國少年兒童英語學習現狀及趨勢調研白皮書》顯示,在受訪的近1.2萬名少年兒童中,逾六成在5歲前開始學習英語。強大的市場需求下,少兒英語培訓蓬勃發展中滋生的亂象不容忽視。
「比如在教學方式、教材等方面,存在低端複製等同質化問題。就拿教材來說,多沿用國外教材,或在國外教材基礎上進行適當本土化,少數依照歐美測試標準進行自主研發。國外教材是針對當地孩子設計的,不會顧及中國孩子需要,『拿來主義』的效果有待考察。未來方向應是提高自主研發能力,設計一套真正適合中國孩子的教材。」一位英語培訓機構負責人指出。
針對少兒英語培訓市場出現的亂象,有教育專家提醒,教育是一個慢行業,這一性質不會因技術發展和巨額資本湧入就改變,「資本入侷促使少兒英語快速發展,但資本關注點如果只集中在利益層面,致力於如何快速獲得巨額回報,而不給教育機構充分的時間、空間、資金進行完善提升,在內容端和服務端問題頻發後,家長們會逐漸對少兒英語教育失去信心,進而衝擊行業,導致市場萎縮」。
(責任編輯:馬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