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課堂上,一位已過不惑之年的女老師對我們說:「看見你們就讓人發自心底的開心,因為你們正值青春,但你們心中卻往往不開心,好像很累。」
高中時,學習很忙,每天宿舍,教室,食堂三點一線,忙碌地像一隻小陀螺,但卻向著目標循序漸進地努力著,生活被安排的井井有條,未來似乎也清晰可見。
「上了大學你就輕鬆了」成了老師,父母的口頭禪,似乎大學是一個無憂無慮的樂園,在高中學子寶貴的發呆時間中,幻想大學的美好模樣成為緊張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就這樣,大學在高中老師一遍又一遍地渲染中,成了無比輕鬆又可愛的模樣。高三學子拼盡全力努力逃脫高中的苦海,經歷九九八十一難,pk掉高考大boss,成功轉身跳入另一片苦海——大學。
首先身體累。大學之大,使你的微信步數永遠名列前茅,令學子苦不堪言。每天似乎都是在路上度過,長途跋涉,趕到教室,下課20分鐘,從一棟樓趕到另一棟樓,在人聲鼎沸中,仿佛是從一個戰場奔赴另一個戰場。
然後心累。上大學就是加不完的群,接不完的通知,無數個@全體成員和收到請回復。社團上活動不能少,學術講座不能缺。一日復一日,忙碌如高中,卻似乎從這種忙碌中找尋不到意義。這些使自己忙碌的東西似乎可有可無,腳懸浮在半空中,總覺得不踏實與迷茫,而且這種迷茫的狀態實在很糟糕。
高中時,只是與周圍人比成績,而上了大學,你要和別人比的有且不僅有成績,才藝,體育,社團,相貌,魅力……高中時,你只負責好好學習,而在大學,你要學會合理安排所有的事情,並且全神貫注地做好每一件事,過於「遠視」或「近視」都會使人心力疲憊。
大學多了自由,少了自律;多了時間,少了方向;多了瑣事,少了動力。
大學教室(或許有校友可以認出)
學業,戀愛,交際,考證,就業……各種各樣的事情逼迫著你按時長大,成長的緊張與周遭的壓力催趕著你往前走,而且非走不可。
高中時,玩一會兒手機就很開心;大學時,整天抱著手機,刷會兒微博,逛會兒知乎,看會兒頭條,像只無頭蒼蠅,隨處亂撞,卻找不到出路。一開手機,一關手機,一天就沒了。娛樂過後,焦慮與懊惱隨之而來,嘆息一天又過去了,作業又要推到deadline,嘴裡抱怨「手機是個害人精」,手裡卻捨不得放下;埋怨自己是只「菜鳥」,卻不屑做出實際改變。
沒有目標,就隨處亂撞,累的氣喘籲籲,結果卻是無用功;效率不高,則忙忙碌碌,而無所成。
在《銀河補習班》中,面對不知道長大後要幹什麼的馬飛,父親馬皓文比喻到:「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箭還有什麼意義?」
行動起來,你的迷茫至少說明你有時間,而擁有時間意味著你有機會去改變。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學生心裡根深蒂固地存在著一種渴望,那就是讓自己變得優秀。」從現在開始,從小事開始,背20個單詞,寫一篇日記,看一部紀錄片,看一本書,學一項技能……
文章開始提到的那位老師,還說過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不是未來屬於你們,而是未來就是你們。」是啊,未來終將在我們手中創造,當歷史的接力棒傳到我們手中,終要年輕一代為發展蓄力起航。
魯米曾說:「你生而有翼,為何竟願一生匍匐前行,形如蟲蟻。」別讓迷茫的心阻擋了自己變優秀的徵程!
生命是株會開花的樹,充滿無限可能,無限美好,值得我們追求,值得為之一搏。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用心地雕琢自己,成為理想中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