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山東省高考成績揭曉。濰坊一中高三K4班孟令昊取得711分的好成績,愛好大提琴、愛好打遊戲的他高考數學滿分,語文125分、數學150分、英語145分、物理98分、化學97分、地理96分。成績揭曉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招生組都在「搶」他。
就在人們期待他到底去清華還是北大的時候,濰坊當地媒體報導,孟令昊已經前往當地的政審部門進行了政審,他很有可能會放棄清華北大,而選擇國防科技大學。
而就在今天,齊魯晚報推送《濰坊高考711分孟令昊報軍校?本人闢謠:志願是清華計算機系》,報導稱:高考志願填報之後,孟令昊每天除了練習大提琴外,在自學大學課程。
記者聯繫到高三K4班班主任張景濤,他表示,孩子和家長已經在朋友圈闢謠,自己也在朋友圈為他闢謠了,他已填報清華大學志願。濰坊一中分管高三年級校長張年勇表示,網上的消息是假消息。
很多人會拿這個問題去問身邊正在服役或已經退役的親友,但得到的答案也並不一致。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所想都不一樣。畢竟是自己一輩子的人生大事,只有自己才能夠做出最後的抉擇。
其實軍校也好,地方大學也好,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特點。軍校約束嚴、地方大學自由一些。軍校一心為戰,地方大學以學術為主。軍校畢業之後是軍官、國家幹部,而地方大學畢業後還得考研、讀博,然後為社會某個領域做出自己的貢獻。
所以說,雖然崗位分工不同,創造的價值不同,但都是同樣的為國為社會創造價值,軍校創造的是保家衛國的和平價值,地方大學創造的是科技發展的經濟價值。
兩者是並駕齊驅,不分高低,不能憑我們的舊觀念就認為什麼有價值,什麼沒價值,而且高考狀元沒有選擇軍校,並不意味著軍校吸引力在下降。比如國防科技大學,年年爆滿,錄取難度完勝清北。
比如,2016年,在新疆伊犁有一位名為張宇辰考生在高考中奪得了高考的狀元,總分為673分。當時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紛紛向他拋來橄欖枝,但是一心想要從軍的張宇辰只想去國防科技大學,他最終50天減肥60斤,成功考上國防科技大學。
而數學高考滿分,大提琴十級的孟令昊,如果選擇了軍校,他的大提琴專業能否有用,能否一直堅持下去,也是個問題。選擇軍校,就意味著意志堅定,主動放棄未來高薪生活,而這也就是選擇的意義所在。
因為從軍之路意味著你將放棄從前大部分所學,進入一個全新未知的領域,你自身的能力、體力、意志等各方面都將受到嚴格的考驗。而分配到基層部隊之後,今後的發展之路,更是一條未知之路,因為你的專業能否對口,能否在基層部隊有所發揮,都是個問號。
烤魚的一位大學同學燕某,高考618分,當時他的分數雖然上不了清北,但讀一所重點大學是沒問題的。但因為家裡很困難,聽說讀軍校不要學費,管吃管住還管分配,一畢業就是軍官。然後高考就選擇了我們那所軍校,可同批入伍的同學裡,分數從630到430都有,還有一些走後門進來的。
讓一個高考成績630分的和430分的坐在一個教室學習,最後畢業分配630的還不一定比430分的好。這本身就是門玄學。
最後,這位燕同學與小編一同分到作戰部隊,從基層排長幹起,並沒有貶低學習成績好的意思,有句流行的話,叫高分低能,就是腦子好使的人,動手能力比較弱,特別是軍校那種封閉的環境,自理能力、隨機應變能力、體能、技戰術、身體協調性、關係學均需要齊頭並進的地方,高分的同學真的需要迎接很大的挑戰。
後來,燕某一直從事作戰研究工作,從基層一名排長,幹到了副營長,沒幹過主官,聽說是不具備主官氣質(管理部隊需要一定的氣質要求)。後來副營轉業回老家的派出所,成了一名公安幹警。
這是小編身邊的真實故事,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或許你讀著會有些傷感和惋惜,但我更希望我們能從中得到反思。
地方大學只要你學習好,功課門門A+,在你的專業領域有所建樹,畢業後考研或者應聘到一些大企業的概率還是蠻高的,而一點應聘成功,意味著拿年薪,當白領。所以很多高考狀元、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在填報志願上,都選擇了心儀的地方大學。
而選擇讀軍校的,除了自身特別熱愛軍營,想在軍營建功立業外,大多數都是帶有目的的。比如說,有些是父母有著軍旅情懷,有些是家庭困難需要讀個免費大學包分配的,還有的可能怕孩子將來找工作不好找,還是找個穩定的「鐵飯碗」。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人們的價值取向發生了很大變化,在一個以掙錢多少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環境裡,似乎學習成績與金錢已經掛上了鉤。學習好,就能考研、讀博,出來找個好工作,拿年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事業巔峰。
而講奉獻、談情懷,人到中年還將面臨二次擇業的軍校,在這種價值觀裡,還真比不過地方大學。
但軍校的吸引力是不會下降的,因為中國有太多的仁人志士,正在以一腔熱血,踐行報國之志。
正如馬克思所說,「如果人僅僅為自己勞動,也許他能夠成為著名的學者,偉大的智者,卓越的詩人,但是他永遠也不能成為真正完善和真正偉大的人。」
不過換句話來講,孟令昊如果真的選擇軍校,這倒真的特別有意義,這種典型具有風向標作用,真的能改變當下的成才觀念,也許真的能引領一番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