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碎語】
第一個季度上海的雨水真是充沛,
讓人懷疑是不是進入了地中海氣候區,
告別了最美四月,五月份以來,
陽光真是普照大地,一度飆到30°C+,
都忘記下雨天是什麼樣子的了,
這不,老天爺還是挺眷顧我們的,
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周末給你來一場雨,洗淨這段時日的燥氣。
達文西《最後的晚餐》複習練習
一、文學常識
文章作者朱伯雄,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最後的晚餐》 ,作者達·文西,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
二、字詞
耶穌 突兀 蘸 駭人聽聞 腓力 緊蹙
三、詞語解釋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震驚,也作「駭人聞聽」。
無可奈何:沒有辦法,無法可想。
費盡心機:用盡心思,想盡辦法。
四、文章結構
本文共有14段,從題材、構思、背景與空間的處理、資料是搜集、作品的意義等方面,介紹和評價了名畫《最後的晚餐》。
第1、2段,寫《最後的晚餐》雖然取材於傳統題材《聖經》,但是他超越了前人,深化了故事的寓意,表現了人類的正義和邪惡的對立。
第3-8段,介紹作品在構思方面對稱地設計了門徒的形體動作,人物互相呼應,彼此聯繫,體現了「多樣統一」的美學原則。這是本文的重點。
第9段,介紹《最後的晚餐》的背景與空間的處理。
第10、11段,寫作者為創作《最後的晚餐》,用3年時間追索各個人物的模型,搜集了驚人的資料,特別是猶大形象。
第12段,寫出作者費盡心機地創作,目的是為了隱喻人間的善惡鬥爭。
第13段,介紹《最後的晚餐》的破損情況,以及對它的搶救和保護。
第14段,介紹《最後的晚餐》的尺寸大小。
五、問題解疑
1.課文從那幾個方面介紹名畫《最後的晚餐》?
——題材出處、構思、背景與空間處理、有關資料收集、意義、基本情況。
2.著重介紹了什麼?/本文的重點是什麼?
——畫面的構思。
3.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介紹這幅名畫的構圖的?
——在著重介紹畫面構思的時候,先用「他對稱設計了兩邊各六個門徒的形體動作」,說明構思的總體特點;然後把12個門徒分為4組,每組3人,按照「左邊」、「右邊」、「中右」、「中左」的次序,一組一組地介紹,著重介紹有猶大在的一組;在介紹「坐在正中央的」耶穌;最後指出,「人物之間互相呼應,彼此聯繫,他們的感情不是孤立的」,體現了「多樣統一」的美學原則。
4.畫家作畫時怎樣表現人物不同的神態和心理活動的;作者在為文時,是怎樣再現名畫的神韻的?
——為了能夠儘量再現名畫的神韻,作者在介紹畫面的構思時,運用了說明和描寫相結合的表達方式。如在介紹猶大的時候,先說明「達文西採取了特別的表現手法」,然後通過細緻傳神的動作和神態描寫,再現了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對耶穌的介紹也是描寫與說明相結合的。
5.課文在介紹畫面之前敘述了《聖經》中關於最後的晚餐的故事,其作用是:
(1)交代畫的取材來源;(2)為畫面人物各自不同的神態形象做鋪墊
6.這幅名畫表達的主題是什麼?
——反映了作者對真理的信仰和對叛徒的憎恨。
7.在後文中,哪些句子又凸顯了這一主題?
——「在整個畫面上,耶穌顯得十分明亮,他背後的明亮的窗戶更加襯託出耶穌的光明磊落,這和處在比較陰暗處的叛徒猶大,恰好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的構圖處理完全是為了更好的表達作品的主題思想。」
8.本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特點?
——本文運用了說明和描寫相結合的表達方式。如介紹作品的構思時,通過動作描寫和神態描寫,再現猶大栩栩如生的形象;但是畢竟是繪畫作品介紹,所以還是以說明為主。
9.「坐在正中央的耶穌推開雙手,把頭垂向一邊,作無可奈何的淡漠表情,這就加強了兩邊四組人物的變化節奏感,使場面顯得更富有戲劇效果。」從表達方式如何理解這句話?
——前半句是描寫、後半句是說明,這句運用了說明和描寫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這裡,人物描寫是為說明繪畫服務的。
10.《最後的晚餐》在構圖、色彩、人物表情、繪畫技法上有什麼特點?
——《最後的晚餐》外在美:長9.1米,寬4.2米,是一巨製,繪於聖瑪麗亞寺院食堂的牆上。作品取材於《聖經》故事。當耶穌與他的十二門徒共進晚餐時,他說:「你們當中有一個人要出賣我」,如一石激浪,引起餐桌上一陣騷動。達文西畫,表現的正是這騷動的片刻。
——畫家追求的審美內容及審美效應:立足於觀眾仰角透視,並把人物設置在畫面前沿。在一張長桌前,正中坐著中心形象耶穌,他的十二門徒左右各坐6人。每側又分成3人兩組。聽到耶穌的話後,門徒們的反應各不相同,其反應通過頗具個性的神態和姿態表現出來。畫中的人物或吃驚、或憤怒、或悲傷、或猜疑……叛徒猶大驚恐不安。端坐的耶穌則神態安詳,處於自製的狀態,與兩邊的動態又形成鮮明的對照。作品避免了畫面呆板的對稱。
11.從這幅畫你感受到哪些美感?你最喜歡畫上的什麼?這幅畫最精彩的是什麼?
12.達文西著名的美術作品和科學貢獻有哪些?
——提示:達文西不僅是畫家、雕刻家、首飾家,而且是建築家、工程師、音樂家,還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有經驗的老師。除了藝術,達文西涉獵的範圍還有數學、物理學、解剖學、天文學、工程學等,他是一個全能型巨匠。
13.達文西與其他美術大師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他不僅是一位頗負盛名的藝術大師,又是一位科學家。達文西涉獵的範圍還有數學、物理學、解剖學、天文學、工程學等。至今,像他這樣的全能型巨匠,還沒有第二個。所以有人稱他是有史以來最有才華的大師。
【課內練習】
一、基礎知識
1.把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改正在括號中。
(1)緊促雙眉( ) (2)廢盡心機( )
(3)斜惡勢力( ) (4)害人聽聞( )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最後的晚餐》創作時間大約為 —— 年,現存於義大利米蘭的 修道院的聖母感恩禮拜堂的食堂牆壁上。題材取自聖經故事 的一節,它是達·文西畢生創作中最負盛名的輝煌之作。
3.本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特點?舉例加以說明。
4.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名畫《最後的晚餐》?著重介紹的是什麼?
5. 門徒對耶穌「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出賣我」的反應各異,作品表現得栩栩如生。摘錄描寫猶大和耶穌的句子。
二、課文探究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6~8題。
⑴《最後的晚餐》取材自基督教《新約全書•馬太福音》第二十六章《設立聖餐》的一節,在逾越節的一個晚上,耶穌預知他的死期將臨,和他的十二個門徒在一起進晚餐。正在進餐時,耶穌對眾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出賣我。門徒們聽後,頓時引起閃電般的反應,他們個個感到突兀,有的轉身、有的站起,向主發問:主,是我麼?耶穌回答:同我蘸手在盤子裡的,就是他要賣我。猶大就問他:拉比,是我麼?耶穌回答:你說的是。⑵在這幅畫上,達•芬奇是這樣來構思這一題材的,他對稱地設計了兩邊各六個門徒的形體動作—— ⑶左邊一組由面向耶穌的巴多羅米奧、安德烈、小雅各三人組成……
⑹中左一組的彼得、約翰和猶大三人最富有表情,也是畫上的主要角色。……:聽了耶穌的話後,猶大情緒緊張,身子稍向後仰,右臂支在桌上,手中油然地去握緊錢袋,露出一種抑制不住的驚恐。這十三個人中,只有猶大的臉色是灰暗的。
⑺坐在正中央的耶穌推開雙手,把頭垂向一邊,作無可奈何的淡漠表情……古代所謂「多樣統一」的美學原則,至達•芬奇的這幅畫上才獲得了空前有效的體現,其藝術成就也即在此。⑻在背景與空間處理上,達•芬奇利用食堂壁畫的有限空間,用透視法畫出畫面的深遠感,……明暗表現是利用了左上壁的窗子投射進來的光線,所有人物都被畫在光線中,顯得十分清晰,唯獨猶大的臉和一部分身體仍處在黑暗的陰影裡。這種象徵性的暗示,在繪畫上正是由達•芬奇開始的。
6.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7.第(2)--(8)段的介紹順序順序是什麼?
8.根據上文內容,《最後的晚餐》的藝術成就體現在哪裡呢?
【參考答案】
1、蹙 費 邪 駭
2、1495 1498 聖馬利亞•德烈•格拉契 設立聖餐
3、本文運用了說明和描寫相結合的表達方式。如介紹作品的構思時,通過動作描寫和神態描寫,再現猶大栩栩如生的形象;但是畢竟是繪畫作品介紹,所以還是以說明為主。
4、文章從題材、構思、背景與空間的處理、資料的搜集、作品的意義等方面,介紹和評價了名畫《最後的晚餐》。
5、猶大情緒緊張,身子稍向後仰,右臂支在桌上,手中油然地去握緊錢袋,露出一種抑制不住的驚恐。這十三個人中,只有猶大的臉色是灰暗的。
坐在正中央的耶穌推開雙手,把頭垂向一邊,作無可奈何的淡漠表情。
6、交代畫的取材來源,為畫面中人物的不同的表現作鋪墊。
7、由主要到次要的順序
8、在人物表現方面,「多樣統一」的美學原則在這幅畫上才獲得了空前有效的體現。在背景與空間的處理上,,所有人物都被畫在光線中,唯獨猶大的臉和一部分身體仍處在黑暗的陰影裡,這種象徵性的暗示,在繪畫上正是由達•芬奇開始的
【拓展練習】
達·文西於1452年生於一個小城,那個城市的名字就是他的姓——芬奇,他的父親是城中的畫吏。達•芬奇在佛羅倫斯時,常到市集去購買整籠的鳥放生,他放生的情景是非常有趣的:他仔仔細細地觀察鳥的飛翔的組織,這是他極感興味的事情;他又鑑賞在日光中映耀著的羽毛的複雜的色彩;末了,他看到小鳥們振翼飛起重獲自由的情景,心裡感到無名的幸福。達·文西是當時的先驅者,具有毫無利害觀念的好奇心。對於他來說,一切都值得加以研究。他的心隨時可以受到感動。他在那部名著《繪畫論》中寫道:「你有沒有在隱晦的黃昏,觀察過男人和女人們的臉?在沒有太陽的微光中,它們顯得何等柔和!在這種時間,當你回到家裡,趁你保有著印象的時候,趕快把它們描繪下來吧。」達·文西相信美的目標、美的終極就在「美」本身,正如科學家對於一件學問的興趣即在這學問一般。
到1483年達·文西三十一歲時,他一直住在佛羅倫斯,以後他到米蘭大公府服務,直到1499年方才離去。這十六年是達·文西一生創作最豐富的時代,即便如此,世上所存留的達文西的真跡仍不到十件,而且幾乎完全是小幅的,有幾幅還是未完之作。畫在米蘭城聖瑪麗大寺的壁畫《最後的晚餐》,費了四年的光陰還沒有完成,沒有一個人物不是經過他長久而仔細的研究的。達•芬奇是大藝術家,同時也是淵博的學者,卻只完成了極少數的畫。由此,我們還可以得出一個超出繪畫領域以外的重要結論:他對於他的由想像孕育成的境界有明白清楚的了解,這使他覺得老是無法實現,他的判斷要永遠超過作品。同時,達·文西對於他的榮譽、尊嚴的顧慮十分深切,他毫不惋惜地毀壞一切他認為不完美的作品。「你決不要想在別件作品中再行改正而寬恕了自己。繪畫並不像音樂般會隱去。你的畫將永遠在哪裡證明你的愚昧。」
他的作品稀少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只想發現一種定律而不大顧慮到實施,目標本身較之追求目標更引起他的興味。他的《安琪亞利戰》那張壁畫,因為他要試驗一種新的外層油,就此丟了。他連這張畫的稿樣都不願保存。
這個愛美的夢想者,好奇的藝術家,同時又具有科學的頭腦。在這一點上他遠離了中世紀而開近世科學的晨光熹微的局面。他思想的普遍性在歷史上是極少見的。博學者的分析力與藝術家的易感性難得地融合在一起。
米蘭有一個繪畫學院,達·文西在那裡實現了他的一部分理想。除了教學生實習外,還替他們寫了許多專論,《繪畫論》即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他認為依據眼睛的判斷而工作的畫家,如果不經過理性的推敲,那麼他所觀察到的世界無異於一面鏡子,雖能映出最極端的色相而不明白它們的要素。因此他主張對於一切藝術,個人的觀照必須擴張到理性的境界內,假如一種研究,不是把教學的抽象的理論當做根據的,便算不得科學。
在荷蘭風景畫家前一百五十年,在大家把風景視作無關緊要的裝飾的時候,達·文西已感到大自然的動人。《蒙娜麗莎》的背景不是一幅可以獨立的風景畫嗎?
他的時代,是一般畫家致全力於技巧,要求明暗、透視、解剖都有完滿的表現的時代,他自己又是對於這些技術有獨到的研究的人;然而他把藝術的鵠放在這一技巧之外,他要藝術成為人類熱情的唯一的表白。各種技術的知識不過是最有利的工具而已。
(摘編自傅雷《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達·文西在佛羅倫斯的十六年是他一生創作最豐富的時代,但是也沒有留下多少真跡,這還包括未完成的作品。
B.從達·文西在佛羅倫斯放生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位精細的科學家,一位愛美的藝術家,一位熱愛生物、充滿詩意的人。
C.《最後的晚餐》歷時四年還沒有完成,其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經過達文西長久而仔細的研究,這個壁畫實現了達•芬奇的理想境界,是他心目中完美的作品。
D.從文章當中可以看出,達·文西總是為了追求藝術的目標而努力,譬如他對美的理解和認識,他努力地想要達到美的本身。
E.本文通過對達·文西藝術追求的描述,表現了一位偉大的藝術家的博大胸懷以及勇於探索、不計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
2.達·文西是大藝術家,同時又是淵博的學者,為什麼卻只完成了極少數的畫?請簡要分析。(6分)
3.作為一位偉大的畫家,達·文西在繪畫方面有哪些獨到的見解?(6分)
4.作者評價達·文西,「這個愛美的夢想者,好奇的藝術家,同時又具有科學的頭腦」。這個評價給你什麼啟示?結合傳記相關內容談談你的看法。(8分)
參考答案:
12.(1)BD 選B得3分,選D得2分,選C得1分。
【解析】A.「在佛羅倫斯的十六年」錯,應包括「他到米蘭大公府服務」時期;C.「實現了達文西……完美的作品」無中生有;E.對文章主旨的表達不符合文意。
(2)①達•芬奇認為判斷超越了作品才是完滿,他覺得無法實現自己所追求的 「理想」。 ②他顧慮自己的榮譽尊嚴,毀去一切他認為不完美的作品。③他的科學精神使他努力去發現某種定律而不在意實施這一定律的作品。(每一點2分)
(3)①達•芬奇努力把繪畫造成一種科學,他認為繪畫應該經過理性的推敲,要把教學的抽象的理論作為繪畫的根據。②在其他畫家把風景視作無關緊要的裝飾時,他卻認為大自然是美的。③他對一般畫家致力追求的技巧有獨到的研究,但是他認為藝術追求的目標要遠在技巧之上。(每點2分)
(4)作為夢想者和藝術家要具有科學的頭腦,能將分析力與易感性融合在一起,從而具有了思想的普遍性。
他毫不惋惜地毀壞一切他認為不完美的作品,要藝術成為人類熱情的表白。
放生過程中無名的幸福感、追求理想的藝術境界,既有個人感性關照又有理性擴張。
做任何研究,都要講科學技能統一在理想中。
要求必須結合文中與「愛美的夢想者,好奇的藝術家」(3分)「具有科學的頭腦」(3分)相關的內容來談,並要說清給自己的啟示(2分)。言之成理即可,如果只談一個方面,酌情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