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
福建與臺灣一水之隔,處在兩岸融合發展最前沿。基於特殊的區位優勢,中央鼓勵福建深入實施惠及臺胞政策,先行先試,全面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努力構築兩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區。
2019年3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提供司法服務的若干措施》,即「惠臺36條司法措施」,分別從全面保障臺灣同胞的訴訟權利、為臺灣同胞提供優質司法服務、為服務臺灣同胞建立完善保障機制、擴大臺灣同胞參與司法工作等四個方面作出詳細規定。考慮到福建在兩岸融合發展中地位特殊,「惠臺36條司法措施」專門規定,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中央賦予的先行先試政策統籌謀劃,推進落實。
在此背景下,福建法院心繫台灣同胞利益福祉,加強組織領導和聯動協作,充分履行和拓展司法職能,把涉臺司法工作作為全省法院傾力打造的重點工作和特色品牌。
誠如福建高院副院長謝開紅所言:「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保障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我們具有獨特優勢和良好基礎。推進涉臺審判創新發展,福建使命在肩、責無旁貸。」
為進一步推進中央「31條惠及臺胞措施」和福建省66條實施意見在全省法院落實見效,今年2月22日,福建高院頒發實施《關於進一步發揮司法職能 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從全面發揮臺胞權益保護職能、切實維護臺胞平等訴訟權利、積極完善臺胞訴訟服務機制、支持鼓勵臺胞有序參與司法等四個方面出臺59條舉措,切實維護臺灣同胞合法權益,引發海峽兩岸民眾熱議和積極反響。
福州市臺商協會會長陳奕廷,來榕投資創業多年。他告訴記者:「這59條舉措對廣大臺胞臺企而言,是個福利滿滿的司法大禮包。」陳奕廷說,此前福建法院建立臺胞權益保障法官工作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納入福建自貿區第五批覆制創新成果,在全省範圍予以推廣。這次在「59條」舉措中,福建高院要求在全省法院推廣在各設區市臺灣同胞服務中心,以及臺灣同胞聚集地、臺商投資區、臺灣農民創業園區、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等設立臺胞權益保障法官工作室、司法服務聯絡點、巡迴法庭,靠前提供司法服務。「這是『臺胞權益保障法官工作室』的升級版,廣大臺胞臺企對此翹首以盼。」
當前,福建正致力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福建省委臺港澳辦臺商投訴協調中心主任李忠惠告訴記者:「『59條』措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對於福建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吸引臺資臺企來閩安家落戶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