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紅包多少才合適?
年初五打開報紙,有則新聞這樣報導:近日中國瘋傳一個抖音短片,有個身穿粉紅色外套的女童,坐在點鈔機前,一邊拆紅包,一邊將紅包裡面的鈔票放入點鈔機點算,影片並沒有顯示她收到紅包錢的總數到底是多少,但她拆開三個紅包,每個掏出來,都是厚厚一疊百元人民幣的鈔票。網友稱這是江蘇、浙江、上海小朋友的普遍情況。根據中國一個理財APP去年製作的紅包地圖,江浙滬的紅包最低是2000元人民幣。今年不少中國網友說,他們包紅包都比這標準更高:「我給小外甥紅包6000元。」「我收到10000塊的大紅包。」「今年的紅包總共收了6000元。」從句子的標點符號沒有一個驚嘆號看來,這些並非誇大之詞,不過在娓娓訴說一椿平常普通事,然而,每一句都看得我膽跳心驚。往後過年期間就不要叫我去江蘇、浙江、上海!
幸好新聞還留下一條尾巴:廣東的紅包錢在全中國是最低的,每包只有50元。有網友說:「在廣東包20元就算大紅包了。」另外一個網友加一句:「如果收到100塊,那要偷笑了。」看語氣。這些寫報導的都是收紅包的年輕人吧。
總而言之,中國人的春節紅包金額,不是我們南洋人可以想像的。
接著我在網絡上又看到,南洋人的紅包數目,也不是中國人可以想像的。真實故事如下:有個中國年輕人在除夕的前一天晚上抵達吉隆坡,他下了飛機,在陌生的吉隆坡機場找到一個看起來會說中文的華人問路。那個中年華人問他,你到馬來西亞過春節嗎?中國年輕人說是。中年華人邀請他:「那你明天晚上到我們家一起吃年夜飯吧。」
中國年輕人感覺中年華人不是壞人,於是兩人加微信。除夕下午,中年華人開車到中國年輕人的酒店接他。中國年輕人心裡OS:真的來載我呀!他本來以為中年華人是隨便說說。
後來中國年輕人在網絡上發表的網誌是從結語開始寫的:吉隆坡的春節氣氛比中國還要濃鬱。中年華人的全家老少從不同國家回來吃團圓飯。家人個個對他無比熱情,吃的都是山珍海味,食物既有異國風情又有中國味道,人人不停地給他夾菜,每一道菜餚都美味可口,吃過後在院子裡放鞭炮燃煙花,還招待他吃年糕年餅喝啤酒,一邊看電視:「有春晚呀!」中國年輕人的興奮在驚嘆裡可知,一直到深夜才把他送回住宿的酒店。
年初一中年華人又到酒店載他一起去拜年。他說馬來西亞華人超級熱情,大家都沒有把他當外人,無論去到哪一家,他只要仿效馬國當地年輕人說一句過年的好兆頭祝賀語:「恭喜發財!」這像一句「芝麻開門」的咒語,每個人一聽馬上給他派紅包。好,說到這裡,主題出現了。中國年輕人打開紅包一看,他沒有透露他收到的紅包金額是多少?他只說他收到很多紅包,不過,數目,出乎他意料之外,很小。
後來臉書上有人調查統計,在馬來西亞,越往北部紅包越小,就是說檳城的紅包比吉隆坡的要小。所以中國年輕人雖然沒公開他紅包是多少錢,我有替他慶幸他不是來檳城。檳城人心裡清楚,中國年輕人收到的數額絕對不會是全馬最低。最低的紅包,據說在靠近泰國南部的馬來西亞北部吉打州。這個沒有歧視的意思,按平常生活消費指數,也是北馬比吉隆坡略低些。
南洋人的紅包,到今天還有一元、二元……十元。收到十元的紅包,那你真是太幸運了。我童年的時候,一個紅包是兩毛錢,要是收到一元錢的紅包,那麼,出手的人一定是來自富豪之家。
感謝這位中國年輕人沒有把紅包的金額寫出來,他一定是有教養的貼心朋友。但是,南洋人的紅包為什麼這麼小呢?馬來西亞的華人大多來自福建和廣東,當年祖輩們下南洋是由於祖籍地實在太窮,連吃飯也成問題,他們到南洋主要是賺錢,然後省吃儉用,把賺到的錢悉數寄回祖國。儲蓄是他們的最大嗜好。平日絕不隨便花錢,每花一分錢都像切掉一塊肉那樣痛,當年的交通工具裡,最大的輪子是牛車輪子,南洋人有一句俗語叫「一分錢大過牛車輪」。可見南洋華人對花錢有多麼小心。
今天在檳城排名前十的一位富豪聊天的時候說,從小每天三餐都吃白粥配鹹菜,後來去中國一看,才知道,當年,上個世紀50年代,他的父親在鄉下建了一棟很大的房子,一共有十二個房間,給大伯一家人用,後來又建了一棟十個房間的房子,給二伯一家人住。但在檳城自己家裡,一家八口住在租來的小房子裡,屋頂是亞答葉子,下雨會漏水,家裡什麼也沒有,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他一直以為自己的父親當年很窮。
許多歷史文集都有記載,無論在抗日或者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時代,南洋華人出錢出力,甚至傾家蕩產也不惜一切。每當中國發生什麼苦難,不管是地震或水災,南洋華人都在踴躍捐錢。還有贊助華文教育的捐款,不限於有錢富豪,包括三輪車夫和妓女,都在出錢,這些在新聞報導也有記錄在案,不需贅言。
這就是南洋華人對錢的看法和用法。所以南洋人給紅包,真的就只是一份祝福,希望你拿了這個紅包,祈福你來年運氣大好,日進鬥金,財源滾滾賺大錢。
一位女明星說她帶孩子去拜年,要求所有親戚朋友,包給孩子的紅包不可以超過人民幣200元,原因是「絕對不能讓孩子莫名其妙拿到太多不勞而獲的錢」。女星還說:「若要包給親人或長輩,還有辛苦的工作人員,一定要包很大呀!」
如果你不知道紅包金額到底多少才合適,那麼這位女星的智慧可作參考。
(責編:張帆、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