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簡史:現代數學的五大應用

2020-12-12 財新

  撰文 | 蔡天新(浙江大學數學學院教授)

  

理論物理學

  現在,我們來談談數學向人類文明的其它結晶(科學)的滲透。先來看物理學,18世紀是數學與經典力學相結合的黃金時代,19世紀數學主要應用於電磁學,產生了劍橋大學數學物理學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麥克斯韋(Maxwell,1831—1879)建立的電磁學方程組,由4個簡潔的偏微分方程組成。據說麥克斯韋最初得到的方程組比較複雜,因為他相信表達物理世界的數學應該是美的,因而推倒重來。

  麥克斯韋是蘇格蘭人,這個流行男子穿格子短裙的民族所產生的偉大發明家按人口比例堪稱世界之最。在麥克斯韋之前有(實用)蒸汽機發明人瓦特(Watt,1736—1819),之後有電話發明人亞歷山大•貝爾(Bell,1847—1922)、胰島素髮明人麥克勞德(Macleod,1876—1935,與人合作)、青黴素髮明人弗萊明(Fleming,1881—1955)、電視發明人貝爾德(Baird,1888—1946)。

  此外,還有第一個將經濟理論完整化和系統化的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斯密的代表作《國富論》的中心思想是:看似混亂的自由市場實際上有一種自動調控機制,它傾向於以最合適的數量生產那些社會上最受歡迎和最需要的產品。

  進入20世紀以後,數學相繼在相對論、量子力學以及基本粒子等理論物理學領域得到應用。1908年,德國數學家閔可夫斯基提出了空間和時間的四維時空結構R(3,1),即通過(c為真空中的光速)

  為愛因斯坦(Einstein,1879—1955)的狹義相對論(1905)提供了最適用的數學模型,這種結構後來被稱為「閔可夫斯基空間」。有趣的是,閔可夫斯基對他早年的學生愛因斯坦的數學才能卻毫無印象。

  有了這個模型以後,愛因斯坦又進一步研究了引力場理論。等到1912年夏天,他已經概括出這一理論的基本原理,可是由於他只會使用一些最簡單的數學工具,甚至微積分的方法也不會用(他自稱那樣會使讀者被驚呆),自然難以提煉出方程來。這個時候愛因斯坦在蘇黎世遇到一位數學家,後者幫助他學會了以黎曼幾何為基礎的微分學,後來他把它叫作「張量分析」。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在1915年11月25日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愛因斯坦給出了引力場方程:

  其中gμv是度量張量,k為常數。愛因斯坦指出,「有了這個方程,廣義相對論作為一種邏輯結構終於成立了!」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愛因斯坦在1915年創立了廣義相對論,但他的工作成果發表於1916年。巧合的是,幾乎是同時,另一個德國人、數學家希爾伯特沿著另一條道路也得到了上述引力場方程。希爾伯特採用的是公理化方法,同時運用了諾特關於連續群的不變量理論。他向哥廷根科學院提交這篇論文的時間是1915年11月20日,發表論文的時間也比愛因斯坦早了5天。

  依照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時空整體上是不均勻的,只在微小的區域內例外。在數學上,這個非均勻的時空可以藉助下列的黎曼度量來描述:

  廣義相對論的這個數學描述第一次揭示了非歐幾何學的現實意義,也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應用例子之一。可是,與建立萬有引力定律的牛頓相比,愛因斯坦稍顯遜色,因為牛頓力學的數學基礎——微積分是由牛頓自己創立的。

  與相對論不同,量子力學與一群物理學家的名字相聯繫。普朗克(Planck,1855—1947)、愛因斯坦、玻爾(Bohr,1855—1962)是開拓者,薛丁格(Schrödinger,1887—1961)、海森堡(Heisenberg,1901—1976)、狄拉克等分別以波動力學、矩陣力學和變換理論的形式建立起量子力學。為了將這些理論融合成統一的體系,需要新的數學理論。希爾伯特使用積分方程等分析工具,馮•諾依曼進一步藉助希爾伯特空間理論,去解決量子力學的特徵值問題,並最終將希爾伯特的譜理論推廣到量子力學中經常出現的無界算子情形,從而奠定了這門學科的嚴格的數學基礎。

  在20世紀下半葉,還有多項物理學的工作需要應用抽象的純粹數學,例如著名的規範場理論和超弦理論。1954年,楊—米爾斯理論的提出揭示了規範不變性可能是自然界中所有4種力(電磁力、引力、強力和弱力)相互作用的共性,這使得已經存在的規範場理論重新引起人們的注意,並試圖用這個理論來統一自然力的相互作用。

  結果,數學家們很快發現,統一場論所需要的數學工具——纖維叢微分幾何早就有了,楊—米爾斯方程實際上是一組偏微分方程,對它們的進一步研究也推動了數學的發展。1963年被證明的阿蒂亞—辛格指標定理也在楊—米爾斯理論中獲得重要應用,成為連接純粹數學和理論物理的又一座橋梁,其研究方法涉及分析學、拓撲學、代數幾何、偏微分方程和多複變函數等諸多核心數學分支,因而常被用來論證現代數學的統一性。

  超弦理論或弦理論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它把基本粒子看作一些伸展的一維弦線般的無質量的實體(其長度約為10–33釐米,被稱為普朗克長度),以代替其他理論中所用的在時空中無尺寸的點。這個理論以引力理論、量子力學和粒子相互作用的統一數學描述為目標,成為數學家與物理學家攜手合作的一個最活躍的領域,其中所用到的數學涉及微分拓撲、代數幾何、微分幾何、群論、無窮維代數、複分析和黎曼曲面上的模理論等。可以想像,與它相聯繫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不計其數。

  

相關焦點

  • 《數學簡史》:數學,人類文明的一面鏡子—新聞—科學網
    與之類似的是,蔡天新在中國的山東大學接受了全部的數學教育,他曾出版《數學與人類文明》,亦是一部可以比肩《西方文化中的數學》的作品。 考慮到數學與人類文明的關係本身就屬於數學史的範疇,蔡天新將《數學與人類文明》進行了修訂,同時更新了相當一部分圖片,並將其易名為《數學簡史》。實際上,正是「數學簡史」這個名稱觸動了他。從書名來看,《數學簡史》是一部標準的數學史著作。
  • 現代數學的五大應用(二)
    生物學研究中數學方法的引進也相對遲緩,大約始於20世紀初。多才多藝的英國數學家皮爾遜(Pearson,1857—1936)率先將統計學應用於遺傳和進化問題的研究,並於1899年創辦了《生物統計》雜誌,這是最早的生物數學雜誌。
  • 現代數學
    後來證明,非歐幾何所導致的思想解放對現代數學和現代科學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為人類終於開始突破感官的局限而深入到自然的更深刻的本質。從這個意義上說,為確立和發展非歐幾何貢獻了一生的羅巴契夫斯基不愧為現代科學的先驅者。1854年,黎曼推廣了空間的概念,開創了幾何學一片更廣闊的領域——黎曼幾何學。
  • 數學與應用數學
    那麼未來的公民——的學生,必須具備一個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數學素養,這一切都呼喚應用問題呈現於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 應用數學系主要由從事應用數學教學和科研的教師組成,隸屬於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應用數學系擁有一支完整的教學、科研梯隊,有一批在國內外學術界有廣泛影響的學科帶頭人,比如中科院院士李大潛等教授。現有教師23人,其中教授8人。主要研究方向有:應用偏微分方程、工業應用數學、神經網絡的數學方法與應用、非線性科學、計算幾何與散亂數據擬合等。
  • 科學簡史:古希臘的數學「公理化」體系
    通過探討事物數量間的關係,最初的算術發展成了「代數」,研究事物形體關係的數學發展出「幾何」。中國古代學術,以算術見長,在代數領域貢獻突出;古希臘則偏重於幾何學的研究和應用。這裡面顯然蘊含了「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的主觀抉擇,即是中國古代會通過等腰三角形計算金字塔的高度,在當時也是被看作是毫無意義的。
  • 清華大學專業介紹:數學與應用數學
    清華大學專業介紹:   數學與應用數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清華數學系本科專業齊全, 具有教育部規定的兩大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 二戰展示了數學力量 要想科技強必須應用數學強
    馮·諾依曼意識到解決連續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離散方程並求出數值解,這就誕生了現代計算數學這門學科。研究核武器時,馮·諾依曼認識到大型計算的重要性,這就促使他1945年發表了計算機史上著名的「101頁報告」,確定用二進位替代十進位運算,並將計算機分成五大組件,為計算機的邏輯結構設計奠定了基礎。他因此被公認為「計算機之父」。
  • 王元院士:如何理解「現代數學」
    國家出版基金經過論證,決定支持出版《自然科學大辭典系列》,首批項目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與地學五大學科,其中《數學大辭典》(以下簡稱《辭典》)作為第二版出版。《辭典》第一版的出版,首先要歸功於近三百位撰稿人的辛勤勞動,精心撰稿,及約二百位審稿人的認真審閱,使之完美。還要感謝撰稿人與審稿人所在的工作單位給予他們的寶貴支持,及科學出版社給予的大力支持與良好的編輯出版工作。
  • 《區塊鏈簡史》:用故事能講清楚的道理,幹嘛要用數學呢
    &nbsp&nbsp&nbsp&nbsp當打開手頭這本《區塊鏈簡史》的時候,隨手就翻到了「區塊鏈原理」一章,裡面介紹分布式系統創造者萊斯利 蘭伯特的那一段,立刻就吸引了我的興趣。
  • 湯濤院士:科技強,必須應用數學強
    二戰以前,馮·諾依曼主要研究基礎數學,二戰後他應美國國防部之邀,參與了曼哈頓計劃。為了使核武器數值模擬更有效,他發明了蒙特卡羅方法這一經典計算方法,至今仍在眾多科學領域廣泛應用。原子彈不能通過試錯的辦法來製造,每個設計方案都必須有理論上的測試。馮·諾依曼意識到解決連續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離散方程並求出數值解,這就誕生了現代計算數學這門學科。
  • 「數學的深淵」,一張妙圖,一部天才簡史
    作者:量子妹「遇到一張妙圖,號稱「數學的深淵」。若非數理精通者,如看天書。匆匆一暼,盡皆術語,讓人汗流浹背。數學之澀,易理之難。其行也遠, 其路也艱, 雖千萬裡, 吾往矣。這是一部數學史,也是一部天才簡史。
  • 現代數學特點與數學教育原則
    形式化,這是組織現代數學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現代數學的標誌之一。形式化要求以語言為工具,按邏輯的規律,有意識地精確地表達嚴密的數學含義,不容許混淆,也不容許矛盾。2.傳統的數學領域之間的界限日趨消失,一貫奉為嚴密性典範的幾何,表面上看來似乎已經喪失了昔日的地位,但實質上卻正是幾何直觀在各個數學領域之間起著聯絡的作用。
  • 現代數學的5大源頭
    19世紀的數學是現代數學的直接源頭,從數學分支的角度來看,現代數學有五個最重要的突破性的大源頭: 1.代數學:伽羅華阿貝爾群論的誕生,凱萊格拉斯曼漢密爾頓線性代數矩陣四元數八元數的誕生(英國的數學終於追上來了),這直接導致現代代數學的誕生,代數從研究方程解的問題,轉而變為研究數學及運算結構的構造,這是劃時代的思想的創造,徹底改變了代數學和整個數學的面目!
  • 走向抽象化的現代數學
    19世紀代數學和幾何學革新性的發展,給20世紀的數學帶來了無限的生機,促進了數學更進一步、更深刻的繁榮發展。現代的數學已經不再單單是近代數學的幾何、代數和分析,而是分支龐雜。數學的特點也不只是嚴密的邏輯性,還具有了高度的抽象性和廣泛的應用性。
  • 昆明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介紹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數學科學及數學教育的基本理論,具備數學教學能力的普通高中,職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的教師;可擔任企事業、科技和經濟部門計算和數據分析以及管理工作的技術人員。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 數學與應用數學的那些事兒
    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你可以驕傲地告訴你的朋友們,你不學高數!因為,你把高數的每一章節,各自用一本書來學。小編先給大家整點專業的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數學知識和使用計算機解決若干實際數學問題,掌握現代數學知識,具有較高的抽象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綜合能力,能在高級中學、中等職業技術院校、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教學、管理、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應用性專門人才
  • 數學簡史之「數學的符號化」
    數學符號的產生或發明,是數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必然的事情。那麼,數學符號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數學符號不是數學家主觀臆造的,也不是開會達成的協議;數學符號既不先於文字產生,也不早於數學產生,而是隨著數學發展的需要同時產生的。
  • 現代數學基礎及應用中的若干前沿方向研究取得進展
    5月17至19日,中國科技大學承擔的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現代數學基礎及應用中的若干前沿方向」順利通過了由中科院基礎局組織的專家組的中期評估。    專家組認真聽取了研究項目的工作進展、取得的成績等總體匯報,以及現代分析、群與代數表示理論、動力系統、計算數學、可積系統、幾何拓撲與數學物理、數學所、統計理論及其應用、概率基礎理論及其應用等各項目小組的具體研究報告,並通過提問、討論、評議後,認為,該項目做出了一系列水平高、創新性的工作,有些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西華師範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西華師範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2013-07-05 09:55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現代數學的統一大勢:分支理論差異弱化,純粹和應用相融合
    在西方,歐幾裡得採用公理化方法,把當時希臘的算術、數論、幾何等數學知識統一起來,寫成《幾何原本》;在古代中國,數學統一於一個算法化的應用數學體系,其代表作就是包括幾何、算術、代數問題的《九章算術》。微積分的方法在數學及其應用上都取得巨大的成就,數學家把分析方法用於各個數學領域,使得分化又給統一帶來新的可能。分析理論的嚴格化又使之與實數理論及自然數算術聯繫起來,公理法逐漸成為數學中普遍應用的表述方法,數學各分支表述方法的一致也反映出它們本質上的統一性。數學基礎問題的研究表明數學在基礎上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