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6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你好,非常抱歉打擾您
我把5000元錢
轉到了你支付寶帳號
麻煩你能轉回來嗎?
我真的很著急!」
「我已經查過我的帳戶
根本沒有你說的5000元轉帳
這種低劣的詐騙手法
就不要天天給我打電話了!
我真的很生氣!」
一邊著急,一邊很生氣,
到底是真的把錢轉錯了
還是詐騙電話?
焦急的王某
家住肇源的王某與常某亮是多年好友。今年8月,朋友常某亮因家人生病急需用錢向王某借款5000元救急,王某通過支付寶向朋友轉帳時,沒有仔細核對對方姓名,就將5000元錢轉入了與「常某亮」同音不同字的「常某量」的帳戶。
「亮」與「量」一字之差,這可急壞了王某。王某發現轉帳錯誤後,非常焦急,立即與支付寶客服溝通,幾經周折終於聯繫上了常某量。
委屈的常某量
然而,當王某打電話給常某量,說自己誤轉了5000元錢,請求返回時,警惕性極高的常某量懷疑是網絡電信詐騙,拒絕了王某的請求。隨後因為王某多次致電常某量,常某量便主動查詢了自己的支付寶帳戶,發現並沒有王某所謂的5000元轉款,這讓常某量更加確信王某就是個騙子,此後一直拒接王某電話。
無奈之下王某將常某量訴至牡丹江市陽明區法院,要求常某量返還5000元。案件受理後,承辦法官積極聯繫雙方當事人,聽取各方意見,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積極組織雙方調解。
但調解初期,雙方對轉錯款事實存在很大爭議。被告常某量很氣憤,也很委屈,堅稱自己的帳戶根本沒有收到5000元錢,如果收到是一定會返還的,並向法官提供了自己支付寶帳戶明細。經核對,確實沒有這筆款項記錄。但同時原告王某也提供了自己轉款憑證,證實確實向常某量轉款5000元,並且已經成功扣款。對此,法官分析,常某量很可能存在其他支付寶帳戶。
通過進一步詢問,常某量確實還有一個支付寶帳戶,只是這個帳戶不常用,但對該帳戶查詢後發現,這個帳戶也沒有該筆款項。至此,常某量已經徹底失去了耐心,表示此事跟自己無關,以後不會再配合了。
為找到問題癥結,有效解決糾紛,法官耐心做常某量的思想工作,積極疏導其不良情緒、釋法說理,理解他現在的心情,讓常某量再次查詢其名下所有的支付寶帳戶。在法官的提醒下,常某量經過仔細回想,最終想起自己好像還有一個帳戶,但是該帳戶早在幾年前就不用了,帳號和密碼已經忘記,綁定的手機號碼也已經更換了,這給查詢帶來了很大困難。在法官的不斷勸說下,常某量經過多次嘗試,終於成功登陸這個帳號,被誤轉的5000元果然就在這個帳戶裡!
案件終於水落石出,二人的誤會也就因此解除,常某量當即將5000元錢返還給了王某,王某也因自己的錯誤給他人帶來不便向常某量表示歉意。
法官提醒
通過手機銀行、支付寶及銀行轉帳匯款時務必仔細核對各類憑單,確認帳號和姓名正確無誤後再進行操作,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根據法律規定,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如果碰到這樣「天上掉餡餅」的事,應該基於誠實守信原則,將不當得利返還。
來源: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原標題:《「轉帳轉錯了,幫我轉回來吧......」是真事兒?還是詐騙新套路?》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