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迎來第四個「人才日」 全球頂級人才共話創新

2020-12-25 南方新聞網

  「只要有想法、沉得住氣,來深圳的每個人 都有成才的機會。」

  「今天,有機會站在這裡,說明了我當初的選擇沒有錯。過去我一直說深圳是中國最適合海歸創業的城市,沒有之一,未來,我相信依然如此。」

  「讓我們暢想一下深圳的未來,一定會有幾所世界一流大學,培養出世界上最有創新力、最有競爭力的傑出人才;也會打造出像鵬城實驗室一樣若干個世界一流實驗室,成為科學發現和重大基礎發明的搖籃;這些實驗室和大學創造的顛覆性技術,將定義人類未來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社會發展方式。」……

  11月1日,深圳迎來了第四個「人才日」。當天,由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在五洲賓館隆重啟幕,本屆論壇以「開放、包容、先行——打造國際人才高地」為主題,力爭向世界貢獻深圳人才的思想盛宴,傳遞深圳以一流環境吸引一流人才,以更加開放包容胸懷接納全球英才的決心,為深圳「雙區建設」聚智匯力、聚勢賦能。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論壇設置主旨演講環節,特邀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沈向洋;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帕特森RISC-V國際開源實驗室主任,2017年圖靈獎得主大衛·帕特森;藝之卉時尚集團創始人兼首席設計師趙卉洲;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發電機主任工程師王建濤;深圳雲天勵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陳寧;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等7位深圳人才先後發表演講。

  演講中,長期專注量子科學研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就如何培養出富有創造力和發現力的人才給深圳開了藥方,即建立四個中心:一是用於科學發現的X中心;二是用於發展未來技術的交叉學科F中心,F是future;三是建立一個學校通識教育甚至是整個深圳大學通識教育的LAR中心;四是學生創新創業A-Z中心。

  2017年圖靈獎得主大衛·帕特森教授因疫情原因未能到達現場,還通過全息投影的方式進行了演講。他在演講結束時還披上「飛虎隊」制服,表達了他的期待:「飛虎隊是一個關於如何使世界變得更美好的鼓舞人心的國際合作案例,我希望開源硬體和軟體也能促進國際合作,就像飛虎隊一樣,而深圳是推廣RISC-V(第五代精簡指令集)的理想場所。」

  此外,為表彰深圳引才主體在「引才聚智」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當天深圳市委市政府還評選了2020年度「人才伯樂獎」。南方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技術大學、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深圳市人民醫院、深圳灣實驗室、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等10家獲獎單位代表頒獎。

  深圳自2016年首次頒發「人才伯樂獎」以來,全市共有83家單位獲得這一獎項,有效激勵了各引才主體的積極性,加速了人才集聚和創新發展。

  據了解,2017年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確定每年11月1日為深圳人才日,努力營造全社會尊才愛才敬才的氛圍。截至目前,全深圳市高層次人才總數超1.7萬,留學回國人員超14萬,全職院士50人。

  大咖聲音

  AI領域頂尖學者沈向洋:要走出一條培養中國研究型人才的道路

  「人才日」演講嘉賓薛其坤:培養創造性人才,深圳要打造四個」中心

  「人才日」演講嘉賓趙卉洲:用中國設計語言穿梭在深圳米蘭之間

  「人才日」演講嘉賓王建濤:從中廣核基層走出來「三高」人才

  「人才日」演講嘉賓陳寧:AI「追光者」的溫暖地帶

  「人才日」演講嘉賓高文:若想明天走得更遠,需要「合作+共享」

  南方日報記者 杜豔 李定 朱洪波

  海報:欒藝婷

相關焦點

  • 共話人才「解碼」創新發展 2020國際高精尖科技人才創新合作論壇舉行
    論壇現場 房宇龍 攝共襄盛會 同話「科技」「人才」科技部外國專家服務司副司長聶飆,原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五道口金融學院導師、原中央紀檢委委員王忠民「希望通過論壇以及其他的系列活動以及我們用心打造的共商合作、共化發展的平臺,盡最大可能尋求各方的創新點、合作點,推動更多的項目落戶雨花,更多的人才匯聚雨花,為雨花的國際創新、產業發展貢獻力量、提供源泉。」南京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張新年表示「有志者創未來,人才海拔決定創新高峰,領跑創新必須依靠高精尖科技人才。」
  • 人才深圳飛 創新碩果累
    在加拿大、美國工作多年的他,2013年歸國,來到深圳創業,打造了全球第4家擁有全自主智慧財產權並能量產3D傳感器的企業。  在深圳,這樣「人才南飛「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深圳還蘊藏著一座人才「富礦」——各類人才總量已超過510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42.9%,平均年齡32.5歲。  改革開放40年來,深圳從一個僅有3萬多人口的小漁村到躍上全球活力創新之城新高地,迸發出澎湃的創新發展驅動力,而這裡也刻下一代代深圳創業者奮鬥的足跡。
  • 首屆銀行培訓變革與人才發展論壇11月28日於深圳開啟
    網際網路模式和金融科技,讓培訓更具挑戰和創新。這是銀行培訓工作轉型變革的大趨勢,亦是銀行培訓工作迎來創新發展的「好時代」!第四屆「小稻穀」銀行培訓變革與人才發展論壇2019年11月28日—30日深圳前岸國際酒店銳道企業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
  • 「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創新園·羅湖人才產業園」開園
    11月1日下午,在深圳第四個「人才日」到來之際,「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創新園·羅湖人才產業園」開園儀式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創新園舉行。大會當天,羅湖區人才服務中心、智慧政務驛站也正式入駐園區,面向社會提供高層次人才服務,社保業務辦理、營業執照辦理、出入境辦理等一站式綜合政務服務,這標誌著羅湖區智慧化、專業化人才服務載體又上一個新臺階。  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創新園啟動籌建工作,2018年,園區正式揭牌,成為全市首個著眼於融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人才創新園。
  • 深圳:築巢引鳳納人才 打造優質人才聚集地
    深圳經濟特區高速發展的40年,是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的40年,也是全國乃至海外創新人才不斷匯聚特區、建設特區的40年。40年來,一批又一批有抱負、敢創新的優秀人才湧進特區。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剛建立時,全市只有兩名技術員:一名拖拉機維修員和一名獸醫。
  • 探求可持續發展新思路 UNLEASH2019招募全球創新人才
    今年UNLEASH 將首次登陸中國,於2019年11月6日至11月13日在深圳舉辦,匯聚全球範圍內各領域創新人才,顛覆傳統解決方案,從深圳視角來開展探索,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新的方向。2018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深圳以創新引領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建設首批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同年10月15日在《深圳市政府與UNLEASH諒解備忘錄》中,決議將在深圳主辦2019年UNLEASH全球年會。丹麥首相拉爾斯·勒克·拉斯穆森在致辭中表示:「我很高興,中國深圳將成為UNLEASH2019的東道主,這是一座可持續發展的科創之都。
  • 40名人才,40句祝福,深圳人才同賀特區40歲生快!
    深圳市發布了許多政策措施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我所在的公司從深圳的一塊荒地起步,已經發展成為全球聞名的面板製造商。我深切感受到深圳對人才的尊重與關懷,為人才安居樂業提供了貼心服務。希望越來越多的人才到深圳實現夢想,也祝願深圳再創輝煌。
  • 瑞士頂級全球創新指數 - 儘管人才流失
    瑞士工人正在離開他們的國家; 外國人才湧入。根據康奈爾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和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共同出版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瑞士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創新性的國家。自2011年以來,阿爾卑斯山國家一直是該指數的最大創新點。這一區別基於該國一流的專利和智慧財產權規則,高科技製造業,優質大學以及「在研發領域的全球領導者」開支。」
  • 深圳一周|人才,應該是什麼樣子
    12月14日至20日。這一周,一開始深圳氣象臺就在全市發布寒冷黃色預警信號,這也是今年入秋以來深圳市發布的首個寒冷預警。冷空氣的到來,讓大街小巷的人們,把厚厚的羽絨服裹得緊緊。這讓深圳的剛剛學習寫作的孩子們,多少也明白了,秋天、冬天到底和春天、夏天有什麼不一樣。這也讓很多人感慨:2020年終於要過去了,新的一年馬上就要來了。新年,就該有新的樣子。新年,該有新年的樣子。那麼,人才,這個關注度極高的群體,應該是個什麼樣子呢?
  • 120+名全球人才結緣銀星,UNLEASH 2019閉幕延續創新
    這是一個真正與眾不同的全球創新平臺,引進全球改革創新力,讓銀星為之歡呼,讓深圳為之振奮。在銀星科技園的這8天裡,120多名全球人才和導師們在銀星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陪伴下,進行了一場場思維碰撞,還在園區體驗了一把中國傳統文化活動,最終誕生了24個針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負責任消費和生產」的解決方案。祝福他們,希望他們的方案能儘早落地,實現預期效益和建設成果。
  • 全球知名創新之都,深圳憑什麼?
    事實上,作為首個國家創新型城市和首個以城市為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深圳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打造高水平創新平臺,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提供科技支撐。1創新「矩陣」領跑行業前不久,市場調研機構報告顯示,2020年4月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華為歷史上首次超越三星,成功登頂全球第一位置。
  • 匯聚國際教育大咖 共探未來人才培養——「全球勝任力的理論與實踐...
    深圳教育先行示範六個發展方向此次論壇聚焦「全球勝任力」,吸引了來自市內外關注國際教育的老師與知名國際教育研究專家、校長,共探未來人才培養之道。他認為,全球勝任力應該回到本原,圍繞著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三個維度來構建它的能力模型。他同時希望此次論壇能夠給深圳教育未來的改革與發展,為深圳教育如何先行示範能夠貢獻大會的智慧。深圳正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過程中,深圳教育將如何來擔當作為?深圳的基礎教育如何來定位和發展?
  • 港中大(深圳):建設高水平大學 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
    身肩「衝一流、補短板、強特色」的重任,以國際化的教學氛圍、中英並重的教學環境、書院制傳統、通識教育、新型交叉學科設置和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經過6年發展,港中大(深圳)不斷為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家輸送著一批又一批具有國際視野、中華傳統素養且具社會擔當的創新型高層次人才。作為「人才聚寶盆」的港中大(深圳),正將人才第一資源轉為創新第一動力,繼續追求卓越的教學與研究水平,致力於發展成為享譽世界的一流學府。
  • 深圳光明區吸引國際一流人才打造強勁動能
    日前,在第二屆「智薈深圳·海外專才深圳行」光明區專場交流會上,一位參與路演者以這樣一段話作為自己路演的開頭。  當天下午,光明區舉辦的「智薈深圳·海外專才深圳行」專場活動,接待了由深圳市委統戰部帶領的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等12個國家58位海外專才和專業協會負責人。他們實地參觀了光明區科學城規劃展廳和城市展示館。光明區的發展優勢和戰略思路讓他們印象深刻。
  • 第四屆「智匯德州」人才創新創業周啟幕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23日訊 (記者 馬文文 通訊員 焦麗梅) 11月23日,第四屆「智匯德州」人才創新創業周舉行啟動儀式。本次活動由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德州市人民政府承辦,以「聚天下英才、促創新發展」為主題,活動版塊包括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共同舉辦的高端專家德州行,與省科協共同舉辦的「物聯網助力地方創新驅動發展」人才技術合作論壇;市級舉辦的「德州發布廳」——產業人才發展環境推介、「中北大學德州行」—人才技術成果推介展示,以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
  • 電子科大為深圳培養極具創新能力的國際化高端人才
    來源:讀特9月20日,電子科大(深圳)高等研究院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並與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籤署合作協議,共建深圳市電子信息產業技術研究院,積極探索電子信息領域新型產教研合作機制,助力深圳電子信息類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 中大深圳校區如何辦學?引進各類人才749人、科研經費破2億……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實習生 夏嘉欣 通訊員 漆小萍 孫琛8月24日,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正式啟用,首批5個學院師生已於24日、25日進駐。中大深圳校園輸出高素質創新人才,支持深圳建設發展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迎來成立40周年
  • 院士領銜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深圳技術大學聚龍學院成立
    1月9日,深圳技術大學聚龍學院(創新創業學院)揭牌成立,聚龍學院院長由前不久剛加盟深技大的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劉清俠擔任。深圳市政府副市長吳以環出席活動。吳以環表示,創新創業是深圳技術大學與生俱來的使命,成立聚龍學院,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是推進一流應用型技術大學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希望學校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為深圳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添磚加瓦,為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強大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撐。
  • 深圳 打造科創教育之城 育新時代創新人才
    萌芽賽道是本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正式推出的一個賽組,面向普通高級中學在校學生,共設20個最高獎項「創新潛力獎」,其中4個獎項由深圳市翠園中學、深圳中學、華中師範大學龍崗附屬中學摘得,深圳佔比1/5;設置的唯一一個「最具人氣獎」大獎,由深圳市第三高級中學摘得。這也意味著,深圳5個參賽項目全部獲獎,成績領跑廣東省乃至全國。
  • 深圳高層次人才認定結果揭曉
    日前,深圳市第291期高層次專業人才認定結果揭曉,對推動深圳經濟社會發展起著重要支撐作用的146人被認定為各級專業人才。其中,國家級領軍人才3人分別是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以下簡稱「中大八院」)沈慧勇、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張躍飛、深圳凌波無線科技有限公司高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