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天氣溫雖然低,但好在陽光燦爛,也算是天寒地凍中的一些慰藉。但是好天氣就剩今天了,新一輪冷空氣來襲,雨雪重來,又會冷到什麼程度?趕緊看看。
第二輪雨雪天氣傍晚到貨
近兩天氣溫雖然低,但好在陽光燦爛,也算是隆冬季節裡的一些慰藉。
但,趕場的它已在路上啦!新一波冷空氣即將趕到,上虞又要遭受溼冷的魔法攻擊了。
上虞區氣象臺2020年12月17日10:30發布的[短期天氣預報]:今天多雲到陰,傍晚到明天陰有雨,部分地區雨夾雪,山區雨夾雪或雪。偏北風2~3級;明天最高氣溫:4~5℃;明天最低氣溫:2~3℃,山區0~2℃,局部有冰凍。
提醒小夥伴們,要注意低溫冰凍雨雪天氣對交通、日常生活和農業生產等的不利影響。
「烏冬天」來了
11月下旬開始,陽光慢慢成為我們求之不得的「稀罕物」,而這種陽光罕見、又冷又陰的天氣,民間俗稱為「烏冬天」或稱為「烏凍天」。
並且將時而雲層中透出的一點點無力的陽光,稱為「烏花太陽」。
「烏冬天」的形成原因
1.不斷有小股冷空氣南下和趕不走的暖溼氣流持續交匯,造成一大片陰冷區。
2.冷空氣與暖空氣的勢力相當,誰也趕不走誰,陰冷區既不能北移,又不能南壓,長時間徘徊在浙江。
3.厚厚的雲層,造成白天陽光補溫機制缺失,偶爾也只是「烏花太陽」,不頂用,只有陰冷感。
又冷又陰,衣服曬不幹的「烏冬天」,著實讓人喜歡不起來~
凍胳膊凍腿的日子來的如此猛烈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聊聊
幾個寒冷天氣「冷」知識
1
寒冷天氣或氣溫驟降期間哪些人群更需要特殊關注?
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和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腦中風、冠心病等)、呼吸系統疾病等慢病患者以及長時間在戶外工作或活動的人群,容易受到寒冷天氣影響,需要特殊關注。
2
為什麼寒冷天氣或氣溫驟降對老年人影響更大?
老年人較年輕人更怕冷,由於老年人體力漸衰和活動能力減弱,代謝功能降低,產熱相對減少,體溫調節功能差,以致在低溫環境或接觸寒冷後,很容易發生寒顫,出現身體失溫,因此在寒冷的季節,特別要警惕老年人身體失溫的發生。
3
寒冷天氣或氣溫驟降的敏感性疾病有哪些?
(1)心腦血管疾病:低溫刺激會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因此環境溫度的驟變會加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導致高血壓患者血壓急劇上升而發生腦卒中;也可誘發冠狀動脈痙攣而導致心肌梗死。
(2)呼吸系統疾病:冷空氣可使鼻咽部的局部黏膜變得乾燥,以致發生細小破裂,病毒、細菌容易乘虛而入,造成呼吸道疾病高發。氣溫驟降可以誘發哮喘等疾病的加重。
(3)其他疾病:長時間在寒冷地帶工作、生活或氣溫驟降期間長時間在室外工作和活動的人群, 容易引起凍傷、使腰腿痛和風溼性疾病病情加重;對孕婦和胎兒也會造成不良影響。
4
身體失溫的脆弱人群有哪些?
身體失溫的脆弱人群包括:
(1)沒有充足食物、衣物或取暖設備的老人;
(2)睡在室內低溫環境下的嬰兒;
(3)長時間停留室外的人群——流浪者、徒步旅行者等;
(4)飲酒後的人。
5
身體失溫發生時,會出現哪些症狀?如何防護?
成人:寒戰,虛脫;混亂,摸索手;記憶喪失,言語不清;睡意。
嬰幼兒:皮膚鮮紅色、發冷。
如果發現存在這些信號中的任何一個,請及時測體溫,若體溫低於35℃,立即就醫。當不能馬上獲得醫療救治時,請按以下方法升高體溫:使其進入溫暖的房間或住所;及時脫掉潮溼的衣服;採取相關措施溫暖身體的核心區域——胸部、頸部、頭部和腹股溝;服用熱飲料幫助提高體溫,但不能服用含酒精的飲料,同時也不要給意識不清的人服用。情況緩解後,需儘快就醫。
來源:上虞天氣、中國疾控動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