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哥說事今日頭條11月9日 星期一
文 | 廣濟書生
圖 | Yoole
廣濟這座城,承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在這裡,每一條街道都有著自己的故事,每一處地名,都見證著一座縣城的榮辱興衰。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翻新,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讓老廣濟人應接不暇,而那些古老的街巷地名,包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它們不僅是古城發展的脈絡,同時也是城市變化的最好見證。今天小編為大家整合一下有關劉家巷的資料。
(圖:30年代武穴老照片)
劉家巷位於武穴市正中心地帶,為舊城區老街,唐時已成街集,名為巷,實為武穴最古老街道,現社區命名源於這條古街。劉家巷現有住戶1000餘戶,居民近4000人,臨街商鋪近200個。據考,清末民初此街是武穴最著名的米市,而今的劉家巷百業俱興,仍是四鄉民眾樂於光顧,物美價廉的小商品理想購物地。
(圖:繁華的劉家巷小商品一條街)
走進巷內,一棟棟老式的徽派建築引入眼帘,很多商鋪還保存著解放前的樣子,即便是正街商鋪已經安裝了聯網的防盜門,但這裡尚有商鋪大門依然由一塊塊木板拼裝起來的。商鋪的二樓大建有矮矮的閣樓,陽臺邊上的馬頭牆突兀出來,遠遠看去,那些牆體因為馬頭牆設計而顯得錯落有致,那靜止、呆板的牆體,因為有了馬頭牆,從而顯出一種動態的美感。優美的馬頭牆多見於鄉村,而在繁華的都市中,馬頭牆則極為非常難得和珍貴。
劉家巷為舊城區老街,大部分建築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所建,有的甚至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部分建築為磚混、磚木結構,耐火等級低,隨著經濟的發展,巷內的很多老宅子已不能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很多業主已將原來的老房子拆掉,在原來的宅基地上建起了一棟棟五六層的小樓房,遠遠的看上去比之前氣派多了。
每次穿過劉家巷的時候,看到一棟棟洋氣的小樓房拔地而起,心裡不免亦喜亦憂,喜的是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以住上更好的房子,憂的是武穴老城區的記憶被一點一點地抹去,再過二十年,我們還能找到兒時的記憶麼?
當經濟發展和城區規劃、環境保護不一致的時候,我們能否為保存這個老縣城的記憶做些什麼呢?當我們的小孩子長大的時候,問我們城區以前的樣子時,我們到時候估計只能繞繞頭,拼命地給孩子們回憶腦子裡的那座濱江小城了。
武穴城區裡老宅子比較集中的地方,如今只剩劉家巷和後壩街了。如果說,這些老宅子必須要為經濟發展讓步的話,我們能否退而求其次,能否在拆老宅子時輕拿輕放,把那些青磚、老瓦、窗欞、木料找個專門的地方存放起來,以備不時之需?畢竟拆下來的很多老物件的生產工藝已經不再流傳了,而且現在這些老物件市面上也很難買到。
梅川鎮同心村李壠垸和龍坪鎮花園居委會已經入圍「中國傳統村落」 名錄,這是我們武穴市的兩張名片,如果以後這些地方的老宅子需要修葺,城區拆遷老宅子時留下的建築材料還可以派上用場,修復文物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修舊如舊」,倘若如此,豈不美哉?
家鄉的味道,其實就是兒時的記憶。在城市的發展進程中,如何處理好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交融發展,這需要一座城市設計者的智慧與眼光。2000年的歷史更替,造出一座武穴城,500年的時光變遷,沉澱出一條劉家巷。我們期待劉家巷的炫彩重生,但同時也希望能留住家鄉的味道!
微電商免費培訓班11月12號正式開班,請有意向的學員迅速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報名!諮詢電話:15971333201李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