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種以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病。本病在中年以後多發,臨床上以關節腫痛、骨質增生及活動受限最為常見。骨關節炎的發病無地域及種族差異。年齡、肥胖、炎症、創傷及遺傳因素與本病的發生有關。最常見的症狀:是關節疼痛和僵硬,久坐後起立活動時症狀明顯,活動後稍緩解,但活動過量後又會再加重。骨關節炎主要危險因素:包括肥胖、關節軟骨損傷、膝關節畸形、長時間寒冷陰溼環境等。年齡越大患病可能性越大,女性患病風險是男性的2~3 倍,多累及手指關節,膝關節、髖關節、脊柱等,是影響老年人活動的最常見疾病。採取健康生活方式:積極治療,有助於身體康復、改善生活質量。
二、病因
多種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纖維化而導致的關節疾病。病因尚不明確,其發生與年齡、女性、肥胖、炎症、創傷及遺傳因素等有關。其病理特點為關節軟骨變性破壞、軟骨下骨硬化或囊性變、關節邊緣骨質增生、滑膜增生、關節囊攣縮、韌帶鬆弛或攣縮、肌肉萎縮無力等。
三、臨床表現
1.常見症狀:關節疼痛、肌肉萎縮、關節畸形。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常發生於晨間,活動後疼痛反而減輕,但如活動過多,疼痛又可加重。另一症狀是關節僵硬,常出現在早晨起床時,或白天關節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後感覺關節僵硬,要經過一定時間活動才感到關節自如,氣候變化常促使症狀發生。
2.受累關節可見關節腫脹、壓痛,活動時有摩擦感或「咔嗒」聲,病情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不同部位的骨關節炎:手指以遠端指間關節受累最為常見;膝關節受累在臨床上最為常見;髖關節受累疼痛;脊柱:頸椎病、腰椎骨質增生;原發性全身性骨關節炎(常發生於絕經期婦女);瀰漫性原發性骨肥大症(多見於老年男性)。
3.檢查:(1)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免疫複合物及血清補體等指標一般在正常範圍。伴有滑膜炎的患者可出現C反應蛋白和血沉輕度升高。出現滑膜炎者可有關節積液,一般關節液透明、淡黃色、黏稠度正常或略降低,但黏蛋白凝固良好。(2)X線平片:早期並無明顯異常,約數年後方逐漸出現關節間隙狹窄,此表明關節軟骨已開始變薄。開始時,關節間隙在不負重時正常,承重後出現狹窄。病變後期,關節間隙有顯著狹窄,軟骨下可有顯微骨折徵,而後出現骨質硬化,最後關節邊緣變尖,有骨贅形成負重處軟骨下可有骨性囊腔形成典型的骨關節病徵象。
CT及MRI檢查可在早期發現關節軟骨及軟骨下骨質的異常改變。
四、診斷
根據慢性病史臨床表現和X線所見,診斷比較容易。必要時可做關節滑液檢查,以證實診斷。X線改變不能說明是原發性骨關節病。應從病史中明確病損是原發性或繼發性。
作者:王福林 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風溼骨病科主任
製作:甘肅省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