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疫情,周圍用溼紙巾的人是越來越多了。有時外出吃飯,朋友都會直接用溼紙巾擦手來代替洗手,說這樣方便又健康。
但是我看別的地方又說溼紙巾含有刺激性添加劑,對身體不好。我就想知道,溼紙巾到底能不能代替洗手?溼紙巾的添加劑是什麼,會傷身嗎?
首先,我們可以明確的是,溼紙巾不能代替洗手。
溼紙巾或多或少含有化學添加劑,不是人人適用,特別是皮膚敏感人群,最好不要使用。
再者,用溼紙巾不停地擦拭皮膚表面,可能改變皮膚表面的微環境,使皮膚表面脂水比例失調、表皮角質細胞脫落和分解,反而不利於皮膚健康。
另外,溼紙巾重複使用時,不僅不能清除細菌,反而會將一些存活的細菌轉移到未被汙染的地方。
建議:在選擇正規生產廠家產品的前提下,溼紙巾不要重複使用。使用溼紙巾後,如果條件許可,最好再洗一遍手,以達到更好的清潔目的。
再來說是紙巾的添加劑。
除了主要原料無紡布和水,一款號稱「無添加」的溼紙巾裡,實際上可能添加有防腐劑、酒精、香精、合成表面活性劑、保溼成分等。
但大家也不必太擔心,因為在溼紙巾中添加適量的防腐劑,可以抑制細菌生長,保持產品質量,既是必需,也是符合規定的。
問題在於防腐劑的種類和添加量。
目前,溼紙巾中添加的防腐劑一般為MIT(甲基異噻唑啉酮)和CIT(甲基氯異噻唑啉酮),這兩種物質可以抑制細菌、真菌生長,但安全性一直充滿爭議。
業界認為,MIT、CIT對皮膚黏膜有一定的刺激,高濃度時甚至可能灼傷皮膚。
也有研究認為,人群中逐漸高發的接觸性過敏、過敏性接觸性皮炎病例,和接觸含MIT的駐留類化妝品有關聯。
所謂駐留類化妝品,就是無需衝洗的產品,如護膚乳液、面霜等,溼紙巾同樣屬於此類。使用後,防腐劑成分將停留在皮膚表面,引起刺激、過敏的風險比衝洗類產品更大,更不可忽視。
所以,建議大家平時使用溼紙巾時,少用溼紙巾擦臉,更不要用它擦拭口唇、眼周、耳道等嬌嫩部位,不要用於傷口、皮膚有紅腫感染等部位。
使用溼紙巾後,應注意觀察有沒有過敏,如出現皮膚紅腫、皮疹、發癢,應立即停用。
本文由《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科普中國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