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革命家董必武於一九六三年二月作詩歌頌雷鋒:
有眾讀毛選,雷鋒特認真。
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
階級觀清楚,勞動念樸純。
螺絲釘不鏽,歷史色常新。
只做平凡事,皆成巨麗珍。
普通一戰士生活為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的隊伍中,人人都記得毛澤東提出的「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這位解放軍的普通戰士,在黨的培養下成長為全國人民的好榜樣,他身上的魅力不僅是共產主義精神的體現,同時也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最好詮釋。他的愛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奮不顧身、艱苦奮鬥、助人為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崇高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
1.不滿7歲成了孤兒,新中國成立後走上一條由兒童團長、政府公務員、農場拖拉機手、工人到解放軍汽車兵的道路。
2.身高、體重均不符合徵兵條件,因政治素質過硬和有經驗技術,被破例批准入伍;犧牲後撫順市近10萬普通市民自發護送他的靈柩。
雷鋒入伍後,他被編入工程兵某部運輸連四班當汽車兵。1960年11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入伍後表現突出,瀋陽軍區《前線報》開闢了「向雷鋒學習」的專欄。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他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被評為節約標兵,榮獲「模範共青團員」,出席過瀋陽部隊共青團代表會議。1961年,雷鋒晉升為班長,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他因事故不幸殉職。兩天後,撫順市望花區政府禮堂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近十萬普通市民自發地護送雷鋒的靈柩向烈士陵園走去,很多人泣不成聲。
他熱愛集體,關心戰友,關心群眾,把「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樂,並身體力行,認真實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他把自己省吃儉用積存起來的錢,寄給受災人民,送給家庭困難的戰友。他曾擔任校外輔導員,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和激勵少年一代健康成長。他謙虛謹慎,從不自滿自炫,受到讚譽不驕傲,做了好事不留姓名。他在部隊生活2年8個月,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受嘉獎多次,被評為「模範共青團員」「節約標兵」,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雷鋒成了英模之後有些人不服氣。卸車時,有人指著裝滿200斤高粱米的麻袋讓他扛。雷鋒心裡很不好受,事後卻心平氣和地說:「我雖然扛不動200斤的麻袋,但我能幹好能幹的工作,並且比別人幹得更出色。」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精神,讓許許多多的人為之感動。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發表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在全國範圍內掀起轟轟烈烈的學雷鋒運動。雷鋒精神的傳播,極大地改變了社會風貌,教育影響了幾代人。
幾十年來,每逢3月,人們就以學雷鋒的具體行動紀念他。在極「左」時期,有人將雷鋒神化;商品經濟時期,又有人竭力將他貶低。但是,任何社會都需要美好的事物,雷鋒不僅僅屬於一代人,他的精神已穿越了時空。
雷鋒被人們稱為共產主義戰士,是因為他有著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和情操;他的價值,在於他把自己火熱的青春全部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他常說:「革命需要我去燒木炭,我就去做張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槍眼,我就去做黃繼光。」他幹一行愛一行,入伍時由於身小臂力弱,投手榴彈不合格。他天不亮就悄悄地出去練習,終於在考核中取得優秀成績。
■他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便有一句話流傳開來:「雷鋒出差一千裡,好事做了一火車。」
■他教唱歌、辦牆報樣樣都行,參加戰士演出隊,因湖南口音太重影響演出效果,主動提出換下自己。
■毛澤東看過《雷鋒日記》後,稱讚「此人懂些哲學」。
有關雷鋒做好事的故事多少年來膾炙人口,他的名字成了做好事的象徵。有一次,雷鋒因腹疼到團部衛生連開了些藥回來,見本溪路小學的大樓正施工,便推起一輛小車幫著運磚。當市二建公司敲鑼打鼓送來感謝信時,部隊領導才知道這件好事。雷鋒是孤兒又是單身漢,在工廠有工資,入伍時有200元的積蓄。後來,他把100元錢捐獻給公社,遼陽地區遭受水災時,他又將100元寄給了遼陽市委。雷鋒入伍當年每月有6元錢的津貼,全用於做好事。自己的襪子補了又補,平時捨不得喝一瓶汽水。
從1961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裡,好事做了一火車。」一次,雷鋒外出換車發現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車票和錢丟了,就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裡。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
在部隊裡,雷鋒對待同志像春天般溫暖,幫助同班戰友喬安山認字、學算術;為小周病重的父親寫信寄錢;為小韓縫補棉褲。每逢年節,雷鋒想到服務和運輸部門最忙,便叫上同班戰友直奔附近的瓢兒屯車站,幫著打掃候車室,給旅客倒水。孩子們學雷鋒做好事,曾受到一些人在背後非議。不少同學不解,問雷鋒為什麼做好事這麼難?雷鋒樸實地說:「做好事就不要計較別人說什麼,只要對人民有益,就應該堅持做下去。」
《雷鋒日記》當年曾印刷過數千萬本,裡面的許多警句教育了全國幾代人。毛澤東看過也稱讚「此人懂些哲學」。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的苦孩子能有這樣的思想和文字水平,關鍵在於他多年刻苦學習。在湖南團山湖農場時,雷鋒學習寫詩;在鞍鋼時,他努力學習毛澤東著作。在部隊裡,他是汽車兵,平時很難抽出時間。於是,雷鋒就把書裝在隨身的挎包裡,只要車一停,他就坐在駕駛室裡看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主人公保爾的話,他都能背出來。他曾說過:「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除了政治學習外,他還積極鑽研駕駛技術。部隊缺少教練車,他帶領大家做了一個汽車駕駛臺,並被大家一致推舉為技術學習小組長。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地堅守著你生活的崗位?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什麼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未來的人類的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我想問你,為未來帶來了什麼?在生活的倉庫裡,我們不應該只是個無窮無盡的支付者。
——摘自1958.6.7雷鋒日記
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有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於你願不願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於擠,願不願意鑽。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麼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硬鑽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善於鑽。
——摘自 1961年10月19日 雷鋒日記
一個人的作用,對於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機器由於有許許多多的螺絲釘的連接和固定,才成了一個堅實的整體,才能夠運轉自如,發揮它巨大的工作能。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計的。我願永遠做一顆螺絲釘。螺絲釘要經常保養和清洗,才不會生鏽。人的思想也是這樣,要經常檢查,才不會出毛病。
我要不斷地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堅決聽黨和毛主席的話,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隨時清除思想上的毛病,在偉大的革命事業中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摘自 1962年4月17日 雷鋒日記
雷鋒性格開朗活躍,教唱歌、辦牆報樣樣都行。他參加戰士演出隊,起早貪黑背臺詞。但因湖南口音太重,影響演出效果,他就主動提出換下自己,集中精力為演出做後勤。
雷鋒生前就被選為市人大代表,在瀋陽軍區是模範人物,照片、日記和模範事跡經常出現在報紙、電臺等媒體上。在榮譽面前,他始終謙虛謹慎。他曾在日記中寫道:「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光榮應該歸於黨,歸於熱情幫助我的同志,至於我個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
1962年8月15日上午8點多鐘,雷鋒和助手喬安山駕車從工地回到連隊車場,不顧長途行車的疲勞立即去洗車。當時,戰士們在路邊栽了一排約兩米高的曬衣服的木桿,頂上用8號鐵絲拉著。雷鋒讓喬安山開車,自己下車引導,指揮喬安山倒車轉彎。汽車的前輪過去了,但後輪胎外側將木桿從根部擠壓斷。受頂部鐵絲的作用,木桿反彈過來,正好擊中雷鋒的右太陽穴,當場就打出血來,雷鋒昏倒在地。戰友們立即用擔架把他送到撫順礦務局西部職工醫院搶救,副連長又開車飛速趕到瀋陽202醫院請來醫療專家。但由於顱骨損傷,腦顱出血,導致腦機能障礙,雷鋒不幸去世,年僅22歲。
雷鋒的模範事跡和高尚思想在軍內外產生巨大影響。國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為「雷鋒班」。1963年3月5日毛澤東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1990年3月5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題詞,號召全國人民進一步向雷鋒學習,弘揚雷鋒精神,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努力。在廣泛持久開展學習雷鋒活動中,全軍各部隊和全國各條戰線上湧現出大批雷鋒式的英雄模範人物。雷鋒精神培育著一代又一代新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