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纏枝紋的歷史淵源及含義

2020-12-25 庭蘭瓷語

第一部分:纏枝紋歷史沿革

青花纏枝紋歷史悠久,作為一種經典的紋飾,從青花瓷器問世之後就經久不衰,幾乎每一位青花瓷愛好者或多或少會接觸幾件纏枝紋青花瓷器。

好多年前,某次與一位制瓷前輩聊天時談到元青花,前輩認為元青花的纏枝紋等紋飾風格就是伊斯蘭風格,源自伊斯蘭文化。當時我從不少書籍上也看到了很多關於元青花紋飾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文章,好像頗有道理。

青花纏枝紋賞瓶

然而近幾年自己開發青花瓷器,進一步深入了解和研究學習之後,對這個說法開始產生疑問。為了追溯青花纏枝紋飾的來源,翻閱了大量的書籍,親自去古代燒制瓷器的各大窯場觀摩他們歷史上製作過的瓷器,陸續去了陝西博物館、定窯博物館、耀州窯博物館、磁州窯博物館、景德鎮陶瓷博物館、長沙銅官窯博物館、南宋官窯博物館等等全國各地的博物館。

經過幾年的努力,不斷深入了解,對青花纏枝紋的來歷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纏枝紋最早的母題紋飾源自西方的茛苕渦卷紋,「在敘利亞沙漠中的貿易城市巴爾米拉,羅馬時期興建的貝爾神廟邊飾上出現波浪形花莖上的茛苕葉襯託著怪異花朵的圖案」注1。在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文化由近東傳入中國,「在中國,最早具有影響力的葉飾出現在佛教寺院中。這類建築是在異域文化的影響下建造的,因為當時中國人必須從中亞獲取各類信息,包括佛教活動所需的準確經文、圖像和寺廟設計圖」注2。在雲岡石窟早期建築上已經出現茛苕葉紋,「發展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增加了纏枝的新內容,工藝匠師外師造化,汲取精華,根據內容和用途的不同,以蟠纏枝紋的波形為基線,行枝趨葉、添花增勢,創造了無數優美生動,與前代迥然不同的波形式二方連續新圖案」注3

纏枝紋來歷
纏枝紋來歷
纏枝紋來歷

而後在隋唐時期,在金銀器及漆器上出現了大量的纏枝花紋(唐代時期代表性的有卷草紋、唐草紋、忍冬紋等)。由於在唐代金銀器屬於貴重器皿,「整個唐代金銀器製作風氣盛行……方士們推崇金銀為食器可得不死」注4。朝廷對各階層使用金銀器也有嚴格規定,「開元二十五年(737)令:諸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純金、純玉,六品以下不得用純銀」注5。所以普通大眾是使用不起金銀器皿的,這個時候相對價格低廉的陶瓷器皿就出現了,由於有金銀器皿的紋飾參照,在陶瓷器皿上就出現了類似纏枝紋的題材。其中定窯印花纏枝紋在唐宋期間的大量出現,「北宋後期至金代,定窯印花瓷器上的牡丹紋多以纏枝形式為主」注6

唐代紋飾
唐代紋飾
北宋纏枝紋
北宋纏枝紋

越窯五代北宋期間的劃花鏤刻印花都出現纏枝紋題材,「五代的劃花在繼承晚唐風格的同時出現纏枝紋、朵花紋、波浪紋等」注7 。耀州窯五代時期青釉劃花工藝更是代表了耀州窯步入成熟創新時期。「口外壁及頸部劃卷草紋,肩部劃蓮瓣紋,腹部劃纏枝牡丹紋,肩腹相交處以弦紋相間」注8

越窯纏枝紋
越窯纏枝紋

兩宋期間,因為戰亂等原因,磁州窯白釉黑花瓷器及湖田窯青白釉瓷器以及吉州窯的崛起,紋飾題材上更為豐富,為後續元代青花瓷紋飾提供了更多的紋飾題材。磁州窯白釉黑花及白地黑剔刻花工藝更是當時重要的紋飾之一,「通常在大造型上畫小碎葉纏枝牡丹,而在小件器物上畫大折枝牡丹或草葉紋」注9。而同在江西境內的吉州窯首創的鐵鏽花彩繪工藝跟後世的青花彩繪工藝更有異曲同工之處,「鐵鏽花彩繪所用工具與我們日常生活寫字畫畫的毛筆一樣,只因彩繪所用的釉料與墨汁有所不同,而需選用毫質各異的筆型」注10

磁州窯纏枝紋
吉州窯唐草紋

有看到很多資料說元青花紋飾傳承自磁州窯,但出土的湖田窯青白瓷已經有很多刻花印花的纏枝紋瓷器,「湖田窯青白瓷上蓮花紋飾圖案的構架式樣,有團式、帶式、散點式…….且常見的是折枝或纏枝的空間組合」注11。「篾紋地上刻以纏枝花卉紋。類似的梅瓶北京故宮博物館及各地遺址中都有發現,足以說明青白瓷在當時的普及」注12。另外元代青花瓷很多窯場也屬於湖田窯,「從中選取少量代表性瓷片與湖田窯元代生產的青花瓷片一起,經過科學分析和研究,作出了對胎、釉和色料的評價」注13。所以說元青花紋飾有借鑑其他窯場的工藝,但不會是傳承關係。「從陶工本身來說,也不需要那麼費力刻畫,並且可以比印花更有變化,嶄新的或反映時事的主題亦都可以立即成為裝飾」注14

湖田窯影青

元代建立之後,中國和西亞版圖相連,「中國陶匠為伊斯蘭客戶製作青花瓷,西南亞陶匠抄襲複製中國青花瓷,這是世界設計史的驚人大事件」注15。東西方繼唐朝之後再次進入一個貿易的高峰期。這期間為中西亞製作了大量精美的青花瓷器。大量的青花瓷進入西亞國家,從而影響了西亞國家的裝飾與繪畫風格。「13世紀晚期和14世紀初期,中國動物和花卉母題出現在近東的陶磚、金屬器和陶瓷上,而中國樣式的樹木、植物和風景也被用於在伊朗繪製的蒙古繪畫中」注16。「隨著元代青花輸入西亞,波斯出現了白地藍彩陶器」注17。因為戰亂原因,北方各大窯場陸續因為戰火而停止生產瓷器或者大幅減產,導致匠人窯工南遷至未受戰火涉及的景德鎮,各大窯場的技術引入,令景德鎮窯迅速崛起。自元代浮梁瓷局到清代御窯廠,景德鎮引領中國瓷器六百多年。

青白瓷纏枝紋

第二部分:纏枝紋的含義

以植物的枝莖或蔓藤為骨架,呈波狀捲曲連環的花卉紋樣。或左右延伸,或上下延伸,或上下左右延伸,構成二方連續、四方連續或多方連續的裝飾帶,在波狀線上畫葉,在切圓之內畫花,形成枝莖纏繞、花繁葉茂的裝飾圖案。如纏枝蓮、纏枝菊、纏枝牡丹等。纏枝紋委婉多姿,生動優美,富有動感,寓意生生不息,萬代綿長的美好願望,從而躋身於中國吉祥物。

柴窯青花纏枝紋

纏枝紋中各花紋的寓意:

牡丹紋:牡丹在中國傳統裝飾中被稱為「富貴花」,寓意幸福美滿,富貴昌盛。現實生活中,唐宋之際牡丹曾被封為花中之王,牡丹花在中華民族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蓮花紋:蓮紋的出現和中國佛教盛行於民間有關。自佛教傳入中國後,便以蓮花作為佛教標誌,代表「淨土」,象徵「純潔」,寓意「吉祥」。佛教文化中,舒展的荷葉上配著盛開的蓮花,纏枝蓮紋也很常見。在民間,詠蓮出汙泥而不染的高潔,含有神聖意義。

菊花紋:古人認為菊花能輕身益氣,令人長壽。菊花還被看成是群花中的隱逸者,並贊它風勁齋逾遠,霜寒色更鮮。故常被喻為君子。菊花是文人喜愛的花,菊花紋樣具有多種含義。

茶花紋:在民間常用來表示祝福,或寄以美好期盼。

忍冬紋:古代寓意紋樣,多作為佛教圖案使用,可能取其「益壽」的含義。

柴窯青花纏枝紋

第三部分:青花纏枝紋繪法的演變

元代青花纏枝紋裝飾基本上分為兩種,白地青花和青地白花。

仿元青花纏枝紋梅瓶

白地青花繪法基本分為:

1、 點:用於蓮花、花卉等細小處,或圓或尖,都有鐵斑下限現象。

2、 畫:由畫而成的各種粗細圓直線條是白地青花的主要筆法,又稱勾勒方法。有些元代青花瓷先用細線畫出大概輪廓,再用粗細不等的線條完成造型。

3、 塌:以側筆塗塌,花卉的枝葉大多用這種方法。

4、 染:以大筆渲染,大塊面的塗青用染筆法。

仿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

青地白花繪法分為:

1、 紋飾用細線勾勒,在紋飾外用青料塗抹。

2、 紋飾用細線勾勒,在紋飾外以細密線條勾勒花卉紋。

明代青花纏枝紋裝飾方法在元代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技法:

1、 單筆勾勒:纏枝紋的枝葉、卷草紋、變體蓮瓣等採用這種筆法;

2、 雙勾填色:分為細筆雙勾填色和粗筆雙勾填色,雙勾出花卉紋輪廓再填色,有些紋飾則只用細線勾勒並不填色,形成白描效果;

3、 雙勾輪廓分水填色:開始出現淡青填色濃青點染。

柴窯青花纏枝紋碗

清代青花纏枝紋裝飾方法隨著分水技法進步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技法:

1、 雙勾填色分水:細筆雙勾輪廓,枝葉、蓮瓣採用青花濃淡分水。

2、 雙勾填色分水點染:細筆雙勾輪廓,枝葉、蓮瓣採用淡青填色,濃青點染,俗稱點工青花。

柴窯青花纏枝紋花瓶
柴窯青花勾蓮紋杯託
柴窯青花纏枝紋蓋碗

注1:《蓮與龍》 傑西卡.羅素

注2:《蓮與龍》 傑西卡.羅素

注3:《中國紋樣全集》 吳山

注4:《花舞大唐春》 陝西歷史博物館

注5:《陶瓷手記》 謝明良

注6:《定窯》 王莉英

注7:《越窯》 任世龍

注8:《中國耀州窯》 北京藝術博物館

注9:《磁州窯》 王建中

注10:《吉州窯》 餘家棟 劉楊

注11:《湖田窯》 彭濤

注12:《今之視昔-宋代耀州窯及青白瓷》 柯玫瑰

注13:《中國科學技術史——陶瓷卷》 李家志

注14:《幽藍神採》 李仲謀等

注15:《青花瓷的故事》 羅伯特.芬雷

注16:《蓮與龍》 傑西卡.羅素「」

注17:《元代青花瓷》 朱裕平

相關焦點

  • 北京誠軒2020春季拍賣會重器:明永樂 青花纏枝花卉紋蓮子碗
    今日就給大家分享北京誠軒春拍的一件重器,備受市場關注的永樂青花瓷器。明朝永樂年,我國陶瓷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景德鎮開始確立為全國制瓷業中心,青花瓷成為明瓷的主流,產量,品種之多,製作之精超過元代。下面就給大家賞析一件明永樂代表性的青花瓷器,也是北京誠軒今年春拍的重器:明永樂 青花纏枝花卉紋蓮子碗
  • 今天鑑賞學習一件道光 青花梵文纏枝花卉紋碗
    道光 青花梵文纏枝花卉紋碗(官窯)(《慎德堂制》款) 此碗為皇室禮佛之器,底部落礬紅《慎德堂制》款,為清中期常見的堂名款。該碗器形端莊沉穩,總體紋飾布局疏密得當,為道光時期典型的御瓷精品。碗撇口,弧腹,圈足。
  • 明代永樂年青花纏枝花卉紋碗的特點與賞析
    明代永樂年的青花纏枝花卉紋碗永樂年間的青花瓷器造型比較多樣化,而且紋飾也很優美。永樂年的青花瓷器與宣德年間的青花瓷器基本上可以代表著明代早期青花瓷類的巔峰之作。明代永樂年間的青花纏枝花卉紋碗賞析我們從此碗的細部圖觀看一下在傳統的纏枝花卉紋繪畫技巧上,它是一種花很大葉很小的風格。
  • 不同文化的融合:元代青花瓷器大賞
    元代是蒙古族的一統江山,北方少數民族具有與中原不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觀念。青花瓷器的一些特徵與蒙古族的社會風尚息息相關,在使用功能方面體現出遊牧文化因素。元代藏傳佛教的盛行可謂空前絕後,有些青花瓷器的造型與裝飾明顯受此影響。元代廣闊的疆域,對外交流的廣泛,不同文化的融合薈萃,使此時的青花瓷業登峰造極。
  • 美瓷鑑賞—大明宣德年制纏枝紋青花盤
    纏枝紋是中國古代傳統紋飾之一。作為瓷器上最常見的紋樣。盛行於元代以後。明代或稱為「轉枝」,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線式的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循環往復,變化無窮。纏枝蓮、纏枝牡丹、纏枝草蔓均屬此類。
  • 中國陶瓷文化,明代永樂時期,最受人稱道的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
    【青花竹石紋碗】明永樂/高7.1釐米 口徑16.4釐米 足徑5.8釐米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內光素無紋飾。外壁青花翠竹、怪石及花草紋裝飾。圈足外牆繪回紋。圈足內施青白色釉。碗上畫面大面積留白,給人以清新雅致之視覺感受,完全擺脫了典型元代和明代洪武時期青花瓷器裝飾繁縟的影響,堪稱永樂一朝開創瓷器裝飾新風貌的標誌性作品。【青花描金彩纏枝苜蓿花紋碗】明永樂/高6.4釐米 口徑14.9釐米 足徑5.4釐米碗通體青花加金彩裝飾。
  • 纏枝牡丹有富貴綿長之意 為何青花四喜童子瓶深受民間喜愛
    盛軒國際有幸得青花點彩牡丹四喜童子瓶一件,斷代/款識:雍正,高32cm,口徑10cm。青花在瓷器色彩裝飾上是典型代表,清秀素雅,在雍正時期工藝更是精細。瓶身上分別有四個童子,童子周圍分布著牡丹纏枝,纏枝紋是我國傳統青花瓷中最主要與最具特色的裝飾紋樣之一,牡丹花朵大,枝葉小,枝莖彎曲互連不間斷,全部都連接在一起。
  • 16件國寶珍品元青花,難得一見
    青花瓷器是元代開始大量燒制,技術也趨於成熟,作為青花瓷器的開端,元青花在中國陶瓷史上歷史地位非常的高,而且數量稀少,可謂件件國寶。全世界共400多件元代青花瓷器,國內收藏有150多件。今天我們就走進國內博物館,一睹國寶珍品元青花。
  • 晶哥聊古玩:傳統元代瓷器紋飾解析,纏枝花卉紋!
    這種經過變形處理的葉片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元青花中所有的纏枝蓮紋全都採用這種葫蘆形葉片。纏枝菊元代纏枝菊以單層花瓣的扁菊為多。在採用國產青料繪畫的小型器物上,花頭勾勒簡單,花芯畫成螺絲狀,花瓣只表現輪廓。在採用進口青料繪製的大型器物上,花頭有單層和雙層兩種。花芯內畫滿細密的斜網格紋,花瓣內塗青料,僅在一側留有白邊。
  • 元青花出現的大型瑞獸紋曇花一現,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彩陶鸛鳥叼魚缸土耳其託普卡帕皇宮藏元青花麒麟紋大盤,雖不能明確麒麟,但也無他解,瑞獸騰空一躍,山石花果環繞,邊飾纏枝牡丹花卉,裝飾手法嫻熟。《三才圖會》(明代王圻)說:「毛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麒麟趨利心理跨越文化疆域,由漢地及蒙古,又傳至波斯,漢蒙回三位一體,此大盤做出完備的詮釋。
  • 多彩點綴的青花瓷器,明清青花加彩裝飾手法有幾種
    明弘治白釉青花加綠彩雲龍紋盤明弘治白釉青花加綠彩雲龍紋盤高4釐米,口徑20.8釐米,足徑13釐米。內底和外壁均繪雲龍紋,以黑線勾出輪廓填綠彩。外壁釉下模印纏枝蓮紋和變形蓮瓣紋。口沿下飾青花弦線和朵花紋。
  • 明宣德青花瓷器市場行情,風格特徵,明宣德青花瓷器值多少錢?
    明宣德 青花「魚藻紋」稜口洗宣德青花紋飾比永樂的稍顯粗狂,隨意點繪沒有輪廓,俗稱「一筆點畫」。常見紋飾有枇杷綬帶鳥、石榴、葡萄、四季花卉、纏枝牡丹、纏枝蓮花、纏枝菊花、纏枝靈芝、纏枝牽牛花、松竹梅歲寒三友、寶相花、束蓮、海水龍紋、雲龍、雲鳳、海獸波濤、獅球、山石欄杆、仕女戲嬰、八寶(明代的八寶順序為:輪、螺、傘、蓋、花、魚、瓶、腸)、阿拉伯文字等,邊飾有纏枝花卉、仰蓮、蕉葉、忍冬、龜背錦、垂雲、錦紋、回紋、弦紋等。
  • 細品元代青花大罐(瓶)
    青花孔雀牡丹紋罐 高30.2釐米 口徑20.3釐米 足徑18.4釐米 大英博物館藏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 高28.4釐米 口徑21.2釐米 足徑20釐米 日本出光美術館藏青花雲龍纏枝牡丹紋獸耳蓋罐 通高46釐米 口徑14.6釐米 足徑18.8釐米 高安市博物館藏
  • 國家博物館藏瓷器高清大圖——釉下彩(青花與釉裡紅)
    >青花竹石芭蕉紋梅瓶【明 永樂】青花折枝牡丹紋折沿盤【明 永樂】>青花蓮瓣紋漏鬥【明 永樂】青花番蓮紋軸頭罐【明 永樂】青花纏枝花卉紋豆>【明 宣德】青花輪花紋綬帶耳葫蘆瓶【明 宣德】青花纏枝花卉紋折沿洗
  • 永樂青花鑑定要訣
    特別是青花大盤,有折枝、纏枝蓮花、菊花、瓜果,花紋變化較多,有三、四、五、六朵花卉的不同紋飾。人物紋較元代有所減少,因青料繪製的紋飾多有暈散,故不宜繪人物紋,人物紋僅見胡人舞樂,嬰戲紋。花鳥、園景、竹石芭蕉紋融寫實與裝飾為一體,對後世青花紋飾影響較大。花鳥紋多繪於扁平的兩面或盤心、高足碗內,題材有綬帶鳥、綬鳥荔枝、喜雀梅花等。
  • 2021年青花重器面世,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六方貫耳尊引人注目
    關鍵詞:青花纏枝蓮紋六方貫耳尊青花瓷始於唐,興盛於明,鼎盛於清。在中國古代陶瓷歷史上,清代青花瓷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清代乾隆時期的青花瓷色澤明快,青花發色沉穩,繪畫流暢,紋飾精緻,胎地細緻潔白,胎體厚重,釉層厚薄均勻,胎體緊密堅緻。作為收藏最為熱門的板塊,乾隆青花瓷在收藏界有著自己的名字,熱愛收藏的藏家們會以能夠收藏到一件對的真正的乾隆官窯而感到榮譽,不僅如此,乾隆官窯器在拍場上的價格也是一騎絕塵,也是因為它的熱門程度,其投資價值和收藏價值都有很大上升空間。
  • 愛瓷的皇帝,造就出高品格的青花
    雍正 青花纏枝花卉紋折沿洗雍正青花簡練含蓄,注重淡雅清秀的氣韻,不尚華飾,符合文人雅趣,與康熙青花挺拔、遒勁的風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風格。雍正 青花纏枝花卉紋折沿洗總體上看,雍正青花的造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構思別致,每類器皿都有多種式樣。小件器皿線條柔和含蓄、輕巧俊秀,追求實用與美觀的統一。
  • 永樂青花的時代特徵
    永樂青花的時代特徵胎釉:一般說來,永樂圈足矮淺,由於胎土淘煉精細,白沙底溫潤細密,有足牆內直外坡,有時偶見有小塊鐵色斑點,呈糯米粉狀,摸之細膩滑潤。永樂時期的釉面以肥厚、細膩、光滑、瑩潤、平淨為主要特徵,絕無橘皮釉紋。
  • 30餘張明代青花瓷器大圖欣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成化款青花年年豐登杯成化款青花年年豐登杯嘉靖款青花錐把瓶嘉靖款青花錐把瓶明成化款點彩花卉青花梵文小洗明成化款點彩花卉青花梵文小洗明成化款點彩花卉青花梵文小洗明洪武青花瓷纏枝 牡丹紋大碗明洪武青花瓷纏枝 牡丹紋大碗明嘉靖青花雲龍紋茶鍾明嘉靖青花雲龍紋茶鍾明萬曆款青花瓷梵文杯
  • 中國嘉德2020年春拍–清代青花瓷器
    清康熙 青花內老子出關圖外海屋添籌圖盤 尺寸:直徑20cm 成交價:RMB 402,500 款識:「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清康熙 青花瀟湘八景山水人物詩文筆筒 尺寸:高18.4cm 成交價:RMB 644,000 款識:「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清雍正 青花天官賜福麻姑獻壽圖獅耳方瓶 尺寸:高31.7cm 成交價:RMB 690,000